□侯振洲
(長治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管理中心 山西 長治 046000)
鼓勵農民合作社積極參與脫貧攻堅工作的模式設計
□侯振洲
(長治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管理中心 山西 長治 046000)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是貧困人口全面脫貧的攻堅期,而農民合作社是農民自愿聯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經濟組織。如何鼓勵合作社積極參與脫貧攻堅工作中發揮其作用。本文根據合作社和貧困戶的特點進行研究,針對性提出標準程序、運作模式、分配機制及財務管理,規范推動合作社參與脫貧攻堅,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
農民合作社;標準程序;運作模式;分配機制;財務管理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是貧困人口全面脫貧的攻堅期,2020年要確保現行標準下山西省232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58個貧困縣全部摘帽,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而農民合作社作為農民自愿聯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經濟組織,可有效的把貧困戶組織起來闖市場,如何充分發揮農民合作社在脫貧攻堅中的積極作用,提高產業扶貧的精準度,推廣“合作社+貧困戶”資產收益扶貧模式,全面提升貧困村的產業競爭力,壯大集體經濟,設計如下模式,供相關部門運用。
參與脫貧攻堅的合作社是帶動貧困戶進入市場的基本主體,是發展貧困村集體經濟的新型實體,是助力產業脫貧的有效載體。新建參與脫貧攻堅的合作社要依照《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規定注冊登記,取得法人資格;鼓勵現有的農民合作社改建、擴建吸納貧困戶成員,但均應符合以下標準。
參與脫貧攻堅的合作社認定標準至少要滿足以下條件中的一項:一是合作社吸納貧困戶成員占比數;二是合作社帶動貧困戶戶數。合作社可跨村吸納、帶動貧困戶成員(包括插花貧困村的貧困戶)
國定貧困縣:合作社吸納建檔立卡貧困戶成員占成員總數的30%以上;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20戶以上。
省定貧困縣:合作社吸納建檔立卡貧困戶成員占成員總數的20%以上;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10戶以上。
非貧困縣:合作社吸納建檔立卡貧困戶成員占成員總數的10%以上;積極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
合作社的組建。各鄉(鎮)、村按照產業選定→宣傳動員→貧困戶申請→召開合作社成員大會→建章立制→選舉理事會、監事會成員→注冊登記的程序,完成合作社組建工作。
合作社的改建。現有的合作社新增貧困戶為成員后,要及時到縣市場和質量監督管部門辦理變更登記。
聯合社的組建。聯合社至少要有2家合作社聯合組建,名稱應當標明“合作社聯合社”字樣,成立后可以與合作社使用同一住所。
所有參與脫貧攻堅的合作社要到縣農經部門備案。駐村幫扶工作隊、第一書記和包村干部要牽頭幫扶貧困村完成新建、改建或依托合作社工作。
2.1 “能人+合作社+貧困戶”扶貧模式
鼓勵支村兩委干部、大學生村官、大中專畢業生、新型職業農民、務工經商返鄉人員等能人領辦、創辦、參與農民合作社,以合作社精準對接貧困戶,構建“能人+合作社+貧困戶”,能人助推精準扶貧的脫貧模式。
2.2 “村集體+合作社+貧困戶”扶貧模式
村集體牽頭成立合作社,以資源、資產、資金入股,通過要素折股量化實現資產收益,村集體選舉代表參與合作社管理,以合作社精準對接貧困戶,讓合作社壯大、群眾分紅得利、貧困村集體經濟“破零”,實現村集體、貧困戶和合作社三方共贏的脫貧模式。
2.3 “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扶貧模式
發揮龍頭企業資金、技術、信息等優勢,帶動合作社發展,與合作社簽訂協議,給予全程服務,并以保護價回購農產品;合作社精準對接貧困戶,構建“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龍頭企業助推精準扶貧的脫貧模式。
2.4 “基層供銷社+合作社+貧困戶”扶貧模式
發揮基層供銷社場地、經營等優勢,鼓勵基層供銷社領辦、參辦合作社,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合作社精準對接貧困戶,構建“基層供銷社+合作社+貧困戶”,基層供銷社助推精準扶貧的脫貧模式。
2.5 “聯合社+貧困戶”扶貧模式
各鄉鎮可整合本轄區內從事相關產業的合作社,形成產、加、銷一體化經營的聯合社,并在各環節上帶動貧困戶,構建“聯合社+合作社+貧困戶”,聯合社助推精準扶貧的脫貧模式。
(1)貧困村集體可把財政扶貧資金折股量化入股出資。
(2)貧困戶可以自有資金出資;也可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出資,或轉讓、出租、抵押或其他方式流轉到合作社。
(3)貧困村集體可以資金、資產、資源入股出資。
以資產、資源入股出資的,可委托有資質的第三方評估機構評估作價,或由合作社全體成員評估作價。
凡是出資入股農民合作社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與未入社建檔立卡貧困戶享受同等扶貧優惠政策。
(1)投入到合作社的財政扶貧資金,設立扶貧股,按貧困人口貧困程度合理折股量化至貧困戶。貧困戶持有的扶貧股可參加收益分配,但無所有權,不得轉讓或出售。
(2)貧困戶以自有資金、資產、資源投入合作社設置成員股(個人股),根據合同或章程約定,享有合作社股份份額。
(3)村集體以資金、資產、資源投入合作社設置成員股(集體股),根據合同或章程約定,享有合作社股份份額。
財政扶貧資金投入到合作社形成的股份,實行穩定分紅。合作社在產業發展前三年若沒有收益,按當年銀行五年貸款基準利率進行穩定分紅;若有收益,按實際收益分紅;實際分紅收益達不到五年貸款基準利率的,由合作社補足差額部分。
村集體或貧困戶自有資金、資產、資源形成的股份,按享有的股份比例進行收益分配。
凡實現脫貧的農戶可繼續擁有三年鞏固持股期,期滿后不再持有扶貧股;在鞏固期滿后要及時履行收回扶貧股手續,并轉授給新的符合持有扶貧股的貧困戶,實行滾動使用,最終實現貧困戶整體脫貧。全部貧困戶穩定脫貧后,扶貧股轉為集體股,實行全體村民同股同權。
依照財政部《關于印發〈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會計制度(試行)〉 的通知》(財會〔2007〕15號),對合作社會計工作進行指導和監督。
參與脫貧攻堅的合作社,必須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設置會計賬簿,配備財會人員;也可委托鄉鎮會計委托服務代理中心或代理記賬機構代理記賬、核算。
參與脫貧攻堅的合作社,要按照相關財務制度,規范合作社成員賬戶,準確記錄貧困戶的出資額、財政資金量化的份額和實際分配金額,確保向貧困戶及時、足額分配盈余。
參與脫貧攻堅的合作社,財務會計制度執行情況由鄉鎮農經站、財政所進行日常管理,縣農經、財政、審計部門每半年組織一次檢查。合作社及其管理人員弄虛作假套取財政扶持項目資金的,騙取、揮霍、浪費、截留、侵占、挪用、貪污財政扶貧資金或成員出資額的,由撥付資金的部門負責追繳,農經部門對合作社和直接責任人按《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國務院令第427號)有關規定移交有關部門處理;構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門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004-7026(2017)19-0058-02
F323.8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19.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