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丹紅
(晉江市安海鎮人民政府 福建 泉州 362261)
借力城鄉一體化 推動家庭農場發展
□高丹紅
(晉江市安海鎮人民政府 福建 泉州 362261)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大力發展家庭農場的思想,為農村農業的發展明確了新的方向。在城鄉一體化建設加快發展的過程中,大力發展家庭農場,是進一步縮小城鄉差距,實現農業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路徑。本文以晉江為例,分析了晉江發展家庭農場的基本舉措,探討了晉江家庭農場發展面臨的困難,提出晉江市應借力城鄉一體化建設的優勢,制定相關優惠政策扶持鼓勵家庭農場發展,強化家庭農場主與人才的培訓等,在加快美麗鄉村的建設步伐的同時發展家庭農場,實現農業、農村、農民共贏目標。
城鄉一體化;家庭農場;發展;對策
晉江地處福建東南沿海,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位居全國第五位。晉江市城鄉一體化建設如火如荼,牢牢把握貴在突出‘新’字、核心是寫好‘人’字的總要求。為此,晉江市政府因地制宜,與城鄉一體化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突出當地特色與元素,科學規劃、扶持發展農村家庭農場,加快農村經濟發展的步伐,提高農村發展水平。
晉江市出臺了《晉江市縣級示范家庭農場認定辦法(試行)》,對縣級示范家庭農場的經營規模和面積以及土地流轉年限進行了詳細規定。
從2015年開始,晉江市對家庭農場示范社創建、產品認證、技術推廣、土地流轉等進行獎勵。對年度新獲得國家、省、泉州市級家庭農場示范場的,分別給予一次性獎勵5萬元、3萬元、2萬元。
晉江市從發展現代農業、特色農業、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高度,充分利用各種載體,采取多種形式,在政策法規、扶持政策、品牌創建等方面加強宣傳引導,鼓勵和激勵種養大戶、農技人員創辦家庭農場。依托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引導和培訓一批懂經營、善管理的家庭農場帶頭人和業務骨干。
鼓勵各類家庭農場的組建和發展,不斷擴大家庭農場的規模和范圍,積極爭創省、市、縣級示范家庭農場。通過典型的示范帶動,提升了全市家庭農場的發展水平。
家庭農場是一個新生事物,處在起步發展階段,目前支持家庭農場發展的相關配套政策不完善、不明朗、不清晰,為家庭農場建設提供管理及業務指導服務的主體部門不明確。部分基層干部和農民群眾對發展家庭農場的必然性、重要性和緊迫性缺乏足夠的認識,政策法規知之不多,思想認識不到位,重視程度不夠。
目前,晉江市從事家庭農場經營的主體是原來的種養大戶。他們的共同點是熱情高、能吃苦,但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一是生產經營憑經驗,缺乏科學的生產和管理能力;二是文化水平不高,對農產品市場信息反應不快,尤其是對現代經營管理缺乏深入了解,難以適應千變萬化的市場;三是缺乏科學的中長期規劃,發展方向不明確,無主導產業支撐,產業特色不明顯,多數僅限于傳統的種植和養殖方式。
晉江市家庭農場普遍存在著生產配套設施滯后的問題,抵御天干雨澇、病蟲害襲擊等自然災害的能力弱,影響著家庭農場的持續健康發展。不僅如此,晉江市家庭農場經營者對市場變化、農產品的價格行情變化等信息缺乏了解,市場交易平臺狹窄,出售農副產品仍靠傳統自發的方式進行,難以降低市場風險,造成經營收益不穩定。
由于家庭農場剛剛起步,家庭農場內部管理制度及財務制度還沒有具體規定,大部分家庭農場內部運作不規范。雖然省、市、縣三級政府對服務、指導和扶持發展家庭農場的相關部門、鄉鎮的職責分工作了明確規定,但在實際工作中,由于信息不對稱,缺乏及時有效的溝通協調,無法形成整體合力,導致一些部門、單位對家庭農場的指導、服務和扶持難以落實到位,作用、效果大打折扣。
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發展家庭農場以來,為家庭農場的發展迎來黃金十年,各級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在財政、稅收、用地、金融、保險等方面制定優惠政策,為家庭農場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全國各地掀起了家庭農場的發展熱潮,這是農業改革的新方向。家庭農場能使農業由原來的保障功能轉向為盈利功能,有效解決以往的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問題,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發展家庭農場是提高農業集約化經營水平的重要途徑,對農民創收、農村發展都有重大意義,同時也是促進城鄉一體化建設的重要途徑。家庭農場,一個起源于歐美的舶來名詞;在中國,它類似于種養大戶的升級版。"家庭農場"模式可以進一步促進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可以進一步激發農民的積極性、釋放農業的潛力。家庭農場的優勢以及扶持政策需要政府進行輿論宣傳,以各種形式的教育培訓活動,來提高農民的理解和認識。
晉江市政府作為農業發展的引導者,應主動承擔起培育和發展家庭農場的職責,在發展的過程中發揮出自身的積極作用。政府要強化參與,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廣播電視、文印刊物、專家宣講、參觀考察等多種形式進行宣傳和教育,將家庭農場對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的好處自上而下、以點帶面進行覆蓋,從而加強廣大農民群眾的思想認識,為發展家庭農場的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確保家庭農場工作得以順利開展,實現“百姓富、生態美”和諧統一。
晉江城鎮化的發展秉承著“既要‘現代氣息’”更要‘傳承文化’的原則。家庭農場的建設規劃也是如此,晉江市政府及各基層組織要加強引導,充分發揮晉江農業龍頭企業的示范帶頭作用,因地制宜,制定長遠發展規劃,打造足具當地特色的家庭農場。受自然條件和經濟基礎的影響,各地的家庭農場發展情況也不盡相同。因此,政府和基層組織都要積極探索農場發展的新路子,組織農場主走出去,去考察和學習;咨詢農業專家,引進優質、高產、市場前景看好的品種和技術,拓展產品結構,拓寬農場發展思路。同時,借助城鄉一體化發展之力,組織農業企業和農場主深入了解和挖掘當地的特色產業,加強農場與地域特色產業的有機結合,打造具有鄉村特色的本村家庭農場,實現產銷無縫對接,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時促進鄉鎮工業的發展,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目標的實現。
晉江工業企業發展迅猛,晉江市工業園區一區九園覆蓋多個鄉鎮,對周邊的鄉村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吸附大量周邊農村的勞動力,帶動了商業的繁榮。這必然導致農村耕地部分荒蕪,農產品日漸減少等問題。因此,政府在加快城鄉建設和家庭農場發展的進程中務必要采取多種措施。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是家庭農場的發展條件之一。政府應在社會保障方面加大投入力度,適當提高農地流轉價格及補貼,解除農民的后顧之憂,進而促進勞動力的轉移,實現農村土地順利承包與流轉。農業補貼有利于緩解家庭農場經營面臨的資金約束問題,有利于促進其生產效率的提升[2]。政府加大財政支持力度,重點支持家庭農場開展宣傳培訓、信息交流、市場營銷、品牌創建、示范獎勵等工作,支持家庭農場加強基地建設、倉儲運輸、銷售網點等基礎設施建設,增強發展后勁。農業生產經營極易受到自然災害和市場波動的影響,這些不利的影響對于規模經營的家庭農場更為嚴重,因此,家庭農場的發展需要農業保險對其進行風險預防和補償[3]。有關部門應與保險機構對接,為家庭農場開展農業保險服務,增強生存、發展和抵御風險的能力。此外,要結合實際,研究制定支持家庭農場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對已明確規定應當享受的生產、加工、流通、服務等稅收優惠政策,堅決落實到位。
現代農業的發展和家庭農場的建設都需要職業化、高技能素養的農民隊伍和專業人才[4]。當前扶持發展家庭農場必須重視提高經營者的相關知識、技能與素質,這是家庭農場實現高效率經營、高效益發展的前提條件。為此,市政府必須聯合高校以及專家組成精英團隊,對家庭農場經營者進行相關知識與技能的培訓,構建家庭農場平臺,方便咨詢、交流與學習,從而培育有文化、懂技術、高素質、善于經營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其一,投建農村閱覽室,提供學習場地。通過收看農經欄目、文印刊物、文化下鄉、廣播宣傳、專家講座等形式,幫助農民提高學習意識和市場意識。鼓勵農民積極學習,掌握農場所需的知識與技能,進而提高自身文化素質和知識水平。
其二,農民的文化水平偏低,勞動素質不高,這必然會影響家庭農場工作的開展。政府必須結合實際,制定科學的培訓內容與形式,用通俗易懂、農民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授農業知識技術以及管理技能。讓技術走進鄉村,鼓勵與組織專家與技術能人深入田間地頭等為農民傳授知識和示范,提高農民的整體技術水平。
其三,晉江市政府可學習與借鑒其他家庭農場的先進經驗,促進本地農場的發展。例如頒發家庭農場等級證書、農場主相關技能證書等,并依此制定優惠補貼政策,以及提供參加國內外大型研討會的機會,打造更高的平臺,培養具有“敢想、敢做、敢闖”精神的晉江新型農民,成為家庭農場的帶頭人,帶動晉江家庭農場的蓬勃發展。
晉江市隨著城鄉一體化進程的加快,農村與城市之間的差距縮小了,農民生活富足福利增加。但是在農村高速的發展趨勢下,農業經濟的發展卻受到了制約,為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晉江市政府必須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精神為指導,借助城鄉一體化建設之力,大力發展家庭農場,打造特色農場,促進農企的強強聯手,做出品牌效應,從而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也為城鄉一體化的建設夯實基礎。
[1]陳楠,王曉笛.家庭農場發展環境因素及優化對策[J].經濟縱橫,2017(02).
[2]王歐,楊進.農業補貼對中國農戶糧食生產的影響[J].中國農村經濟,2014(5).
[3]杜志雄,肖衛東.家庭農場發展的實際狀態與政策支持:觀照國際經驗[J].改革,2014,06.
[4]張朝華,黃揚.家庭農場發展中若干關鍵問題的調查研究[J].經濟縱橫,2017(07).
1004-7026(2017)19-0064-02
F324.1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19.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