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從政歸中書到權屬一人:南宋史彌遠專權之路

2017-04-14 09:59:33

韓 冠 群

(上海師范大學 人文與傳播學院,上海 200234)

?

從政歸中書到權屬一人:南宋史彌遠專權之路

韓 冠 群

(上海師范大學 人文與傳播學院,上海 200234)

玉津園之變后,南宋的部分士大夫輿論指向了韓侂胄作為近習權臣的特點,他們期望權力回歸中書,為了防范近習權臣再次出現,他們提出令太子參政的方案,這與寧宗無心政事、有意讓太子參政的想法不謀而合,嘉定資善堂會議得以成立;另一些士大夫則主張重建皇帝親擢臺諫、并任宰輔的中樞格局,但這卻不具備實現的條件,以致史彌遠在資善堂會議的掩護下,借助于皇太子的力量,完成了對政治對手的清理,最終實現了從政歸中書到權屬一人的轉變。寧宗朝權屬一人局面的形成,正是士大夫輿論、寧宗個人能力、史彌遠政治手段等多維因素共同推動所致。

南宋;史彌遠專權;士大夫政治輿論;資善堂會議;皇太子;宋寧宗

史彌遠是南宋中后期歷史上的重要政治人物,后被稱為權相或權臣。史彌遠以其獨掌朝政25年的政治歷程而成為研究焦點,學者對其在玉津園之變、宋金和戰、霅川之變、北方忠義軍的處置等重大歷史事件中的具體作為、歷史影響多有論述。不過,這些研究都是基于史彌遠專權已然成立展開的,而對于其專權為何能夠實現、與韓侂胄專權有哪些區別等問題尚有不同觀點。前輩學者如虞云國、寺地遵、何忠禮、戴仁柱大致認為:史彌遠的上臺是“一侂胄死,一侂胄生”,只是史彌遠取代韓侂胄擔任官僚機構的領導而已[1-4]。日本學者小林晃不認同這一觀點,認為韓侂胄、史彌遠是兩個權力形態完全不同的政權,史彌遠政權的成立代表了士大夫輿論推動下的以宰執為領導的政治體制的恢復,是對韓侂胄專權的反命題,他尤其關注嘉定資善堂會議和樞密院承旨司的宰相直轄對史彌遠政權的意義①。這一觀點很有啟發性。不過,未解之惑仍不少。士大夫群體的輿論是否完全一致?嘉定資善堂會議究竟掌握了哪些權力?其對史彌遠和其他宰執大臣的意義有何不同?士大夫理想中的“權歸人主,政出中書”②的中樞格局為何最后演變為一相擅權?這些問題的研討,對于進一步探明這一時期中樞權力形態的演進、理解南宋所謂的“權相政治”,都具有一定的學術意義。本文擬嘗試挖掘史彌遠自玉津園之變直至實現獨相專權的歷史演變過程,從中樞政治的“內在理路”③上作出更多探討,不當之處尚祈指正。

一 玉津園之變后士大夫政治言論與政治選擇

韓侂胄被誅殺后,寧宗先后在開禧三年(1207)十一月[5]746、嘉定元年(1208)正月[6]2536兩次下詔令群臣直陳朝政缺失,充分表達出渴望臣僚進言的誠意。之后,真德秀、王居安、錢象祖、蔡幼學等人紛紛上奏論事。小林晃對此有細致的剖析,認為這些批評都指向了韓侂胄的獨斷政治,而這一專權模式上承自宋孝宗,實際上是對宋孝宗以降的皇帝獨斷模式的批評[7]。筆者并不認同小林晃對韓侂胄統治方式的論斷,但若換一種表述方式,即上述批評都傳達出士大夫對權力回歸中書的強烈愿望,而資善堂會議的設置則促成了這一愿望的實現,卻是本文所贊同的。同時,我們也須注意到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實際上還有部分士大夫對當時的政治批評走得更遠,但他們的聲音卻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他們的理想方案亦沒有相應的實現條件,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之后的政治走向。他們希望權力回歸中書,他們也贊同資善堂會議的設置,在這一點上他們與真德秀、王居安等人的主張是一致的;但在史彌遠、錢象祖等人上臺后,他們敏銳地觀察到史彌遠的強勢足以壓倒其他宰執、實現一人專斷,很有可能轉變為第二個韓侂胄,于是他們在主張權力回歸中書的同時,也注重防范一人獨斷、群臣拱默局面的出現。以下對士大夫輿論的分析側重對后者的關注。

在嘉定元年(1208)上書臣僚中,尤其以右丞相錢象祖的上奏最為典型。這一奏札雖為劉宰代筆,但無疑反映了錢象祖的看法。對此奏札,小林晃的分析尚有遺漏。為便于討論,現引述如下:

國家萃幾務于中書,而總之以二三大臣。此其任甚重,其責甚專。昨自憸人弄權,率意妄作,政令之施設,始有不由中書,人才之用舍,始有不由廊廟。予奪失當,措置乖方,迄至年來,毒流華夏?!食荚副菹伦越褚允?,凡舉一事,凡用一人,若大若小,若內若外,必與臣等公議而公行之。凡特旨內降,一切不出,或猶有蹈常襲故者,容臣執奏,一切不行。庶幾國是不搖,幸門不啟?;虺嫉茸h有未盡,行有未當,給舍得以繳駁,臺諫得以糾正,必無偏黨,上累圣知。此臣所以不得不先為陛下言者一也。[8]451

錢象祖的上言,包含兩個層次意涵。其一,自韓侂胄當國以來,原來負責國家政務的中書(宰臣)權力被侵奪,政令施行不由中書,人才任用不由廟堂,以致于給國家帶來很大危害,他請求皇帝今后不要使用特旨內降,允許臣僚執奏,任何大小設施都須和外朝宰臣公議之后遵守規章實行,這樣近習④親倖就不會亂政。其二,政務歸于中書后,如果宰臣的議論、做法有不恰當之處,有給舍繳駁,有臺諫糾正,這樣便無偏無黨,保證公正行事??芍X象祖主張恢復的是政務歸于宰臣、臺諫給舍擁有相應的繳駁權的中樞格局。然而,政局的發展很快超出了他的預期,同知樞密院事史彌遠“以樞廷造命,除從官”,直接越過丞相錢象祖而自行其事,錢象祖遂請求去位。

另一位士大夫倪思對此問題更為警覺。韓侂胄被誅后,倪思召為兵部尚書兼侍讀,入見寧宗,他說:“大權方歸,所當防微,一有干預端倪,必且仍蹈覆轍。厥今有更化之名,無更化之實。今侂胄既誅,而國人之言猶有未靖者,蓋以樞臣猶兼宮賓,不時宣召。宰執當同班同對,樞臣亦當遠權,以息外議?!彼f的“樞臣”,“謂史彌遠也”[5]12115。他認為,大權方歸于皇帝,朝臣仍然擔憂同知樞密院事史彌遠不時被宣入內廷,因此,他提醒寧宗不可單獨召見史彌遠一人,宰執群體應當同班同對。后來,“彌遠以樞廷造命,除從官,宰相錢公象祖數請去”[9]卷八十五《顯謨閣學士特贈光祿大夫倪公墓志銘》,倪思又言:“奏擬除目,宰執當同進,比專聽侂胄,權有所偏,覆轍可鑒。”[5]12116可知,樞廷造命所除授官員實際上是史彌遠的私意;而偏信一人的后果則有韓侂胄前車之鑒。史彌遠上章自辯,倪思求去;寧宗挽留他,倪思再對:“前日論樞臣獨班,恐蹈往轍,宗社堪再壞耶?宜親擢臺諫,以革權臣之弊,并任宰輔,以鑒專擅之失。”[5]12116倪思提出的防范措施是由皇帝親自拔擢臺諫官以及同時任用兩名甚至多名宰輔而不是獨任一人,使他們互相牽制。這無疑是鑒于史彌遠權勢日盛而提出的最具針對性的解決方案。這讓史彌遠懷恚不已,倪思遂出知鎮江府。

嘉定元年(1208)五月,刑部侍郎何異也上封事言:“近日號令或從中出,而執政不得與聞其事,臺諫不得盡行其言”[5]12167,表達了同樣的憂慮。

不只是倪思、何異,黃度、王介也注意到這一狀況,并提出了相同對策。嘉定元年(1208)六月,黃度被任命為吏部侍郎,抱病入見皇帝。當時史彌遠雖未升至宰相,但威權之勢已經顯露。黃度意味深長地說:“高宗之任秦檜,專矣,而險毒害正,天下多故。高宗收還威柄,而后復安。陛下前日用韓侂胄,亦專矣,而敗壞天下,至于不可支持。今威柄復還,正與高廟同。高廟末年,宰執常兼任,欲其協和,同濟國事而已。愿陛下更留圣意。”又說:“給舍、臺諫,人主自用之,則威權在己?;虺枷碌枚弥?,則威權去矣?!盵10]221黃度說的“宰執常兼任”,與倪思說的“并任宰輔”意涵相同,他也建議寧宗同時任用兩名或多名宰執,親自拔擢給舍、臺諫官。寧宗對此“皆然之”,但從以后的政局演變看,寧宗并沒有真正領會黃度的良苦用心。王介也上言:“人主之權莫大于自用,而亦莫難于自用”,建議寧宗要親攬大權,不可太阿倒持;但寧宗的做法是“天子慊然,終不肯自用,史彌遠遂以一相顓國”[11]卷四十六《宋集英殿修撰王公墓志銘》。

親擢臺諫、并任宰輔的對策很務實,但具體到實踐層面,則對皇帝的政務處理能力、人事駕馭能力要求很高。宋高宗那樣的老奸巨猾之輩尚可以應付,而寧宗這樣資質平庸、性格軟弱、缺乏主見、容易受人左右的人則很難做到⑤。

以史彌遠、錢象祖、衛涇等為核心的政變集團,自誅韓的第一天起,就深知掌握臺諫官的重要性。政變當天,禮部尚書衛涇出任御史中丞,著作郎王居安改任左司諫,吏部侍郎雷孝友為給事中[12]187。這三人的任命十分怪異,除王居安還算是升遷外,其他二人以尚書、侍郎而為中丞、給事中,以資序論,等同于謫降。當時情勢下,臺諫官和侍從官此前均為韓侂胄黨羽據有,這兩個要害部門一主輿論喉舌、一主封駁政令,尤須把握在手,故政變集團作出了這種非同尋常的任命。然而,這種奇怪的任命卻被寧宗懵懵懂懂地通過了。這也表明:從一開始,寧宗就不明白臺諫、侍從官的重要性,拱手讓出了對臺諫、侍從官的任命權。之后,除授權外,臺諫官完全歸于外朝宰相之手。史彌遠在與其他宰執競爭的過程中,除了皇太子的暗中協助,重要的助手就是臺諫官。

并任宰輔的實施難度更大,盡管倪思三番四次地告誡寧宗宰執同班奏事的重要性,但寧宗置若罔聞。據倪思的上言推測,史彌遠自開禧三年(1207)十二月被任命為同知樞密院事就開始獨班奏事了。此外,史彌遠還獲得了留身獨對的機會。在其去世后,魏了翁將“留身止于宰相,堂帖或用空頭,宣押不及報政”之弊視為“故相之失”[9]卷十九《被召除授禮部尚書內引奏事第二札》。紹興以來,三省樞密院多是同班奏事,而史彌遠卻是獨班奏事,這意味著他可以徑直繞開其他宰執和皇帝商議政事,獲得圣旨。倪思稱:“侂胄盜權擅國,專行執奏,所稱圣旨類雜己意,今彌遠亦獨班奏事矣?!盵9]卷八十五《顯謨閣學士特贈光祿大夫倪公墓志銘》韓侂胄就是利用“所稱圣旨類雜己意”的手段實現專權的,史彌遠顯然是在步韓侂胄的后塵。嘉定元年(1208)十月丙子,史彌遠升至右丞相,南宋朝廷出現并相局面。然而,寧宗卻不知道如何駕馭兩位宰相,我們也看不到他的作為。十二月戊午,史彌遠因母親去世而丁憂去位。這對寧宗“收還威柄”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他完全可以令史彌遠完成二十七個月的守制,徹底打壓下炙手可熱的右丞相。但寧宗卻不明就里地同意了太子的請求,賜第臨安,后來還派內侍赴慶元府召回史彌遠。雖然史彌遠最終拒絕了,但由此可見寧宗的顢頇。

除了自身理政能力較低,寧宗的治國理政觀念對此也有影響。黃裳曾經擔任嘉王府翊善長達五年多,對寧宗的教導耗盡心力,重病之時還不忘叮囑寧宗:“委任大臣,政出中書,萬事坐理,此正得人君好要之道。獎用臺諫,每有彈劾,無不聽從。善惡區分,綱紀振立,此正得祖宗設官之意?!辈⒏嬲]他:“此二事者,朝政之大者也……陛下雖終身守之可也?!盵13]1832-1833從之后的實際作為來看,寧宗大體上接受了他的教導。在寧宗看來,無論是韓侂胄還是史彌遠都是可以信任的大臣,自然要委任于他們,君主自己親攬大權反而是不可理解的事情,故他對臣僚的建議不予采納。

嘉定二年(1209)五月丙申,守制僅半年的史彌遠起復。當時錢象祖已經去位,執政均為與史彌遠關系密切之人,臺諫言官也為其掌握,故幾乎沒有官員對史彌遠的起復公開提出異議。只有時任四川宣撫使的安丙移書史彌遠道:“名教所系,人言可畏,望閣下速辭成命,以息議者之口”,但史彌遠置之不理[5]12191。國子祭酒王介也認識到史彌遠的強勢,上言:“漢法天地降災,策免丞相,乞令彌遠終喪,擇公正無私者置左右,王、呂、蔡、秦之覆轍,可以為戒?!盵5]12154在王介看來,史彌遠有可能成為王安石、呂惠卿、蔡京、秦檜一樣的權相,但寧宗沒有采納他的建議,史彌遠獨相專權態勢已然形成。

二 嘉定資善堂會議的權限及對史彌遠的意義

嘉定元年(1208)閏四月甲申,寧宗下詔:自今每遇視事可令皇太子侍立,宰執赴資善堂會議;第二天,又命錢象祖兼太子太傅,衛涇、雷孝友、林大中兼太子賓客[12]198。這就是嘉定資善堂會議。此前開禧三年(1207)十二月乙丑,史彌遠拜同知樞密院事時已經兼任太子賓客,之后一直兼任東宮官。對于這一會議的具體作用,小林晃認為是打壓側近武臣,壓制自孝宗以來的獨斷政治,恢復宰執的決策權。這里小林晃仍然是將其同宋孝宗與韓侂胄的統治方式等量齊觀,筆者對此持有異議。韓侂胄出身外戚,其個人專權的實現需要依附于皇權而不完全借助于外朝士大夫,故當錢象祖、史彌遠等文官集團上臺后,一方面恢復權歸人主、政出中書的模式,另一方面也對武官或者所謂的近習干政進行打壓。從這一角度講,資善堂會議的設置,的確是要把韓侂胄所掌握的權力收歸于外朝宰執群體。但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對于皇帝與宰輔大臣來說,資善堂會議設置的目的又有不同。以下就資善堂會議的設置過程、運作方式以及與史彌遠上臺之間的關系等作進一步闡述。

關于資善堂會議的最初倡議者,小林晃強調它是錢象祖、史彌遠等人主動提出的,但我們尤其不應該忽視寧宗的意志。讓太子參政,雖然由政變集團中的趙彥逾在經筵時候提出,但寧宗自己早有此意。據衛涇記載:“臣等蚤上奏事間,恭奉玉音:‘皇太子參決事,朕有此意甚久。昨日趙彥逾經筵求去,奏及此,此事斷自朕意,不欲因人言批出,卿等可商量教穩當,欲待批出?!盵14]626寧宗強調這一決定是“斷自朕意,不欲因人言批出”,即這是皇帝自己的決斷,不愿意出自臣僚的請求而批出。可見,當時寧宗對掌控朝政的興趣不太大,又見皇太子已經成年,故有意讓皇太子參決政務。錢象祖、衛涇、史彌遠等人對設置資善堂會議也有自己的目的。據衛涇記載:“臣象祖等惟朝殿奏事,得侍清光,退后凡有事件,多是繳入,非時無緣可得通達內外之意。所以向來韓侂胄因此得以竊弄威福,稔成奸惡,幾危國家。今得皇太子會議,臣等奏事既退,或陛下有所宣諭,或臣等有敷陳未盡之意,皇太子于侍膳問安之際,皆可以從容奏稟,內外不至捍格不通,且更不容外間別有人出入禁闥,干預朝政,豈非宗社大幸?”[14]626此前韓侂胄正是依靠“出入禁闥”而實現對朝政的干預,政變集團需要防范再次出現這樣的人,故建議皇太子發揮溝通內廷與外朝的作用。這正與寧宗的想法不謀而合。于是,寧宗君臣最后做出了這樣的決定。

我們不僅要看資善堂會議設置的初衷,還要考察設置之后發揮了怎樣的作用、到底具有處理哪些政務的權力、從哪種意義上說是收回宰執的決策權等問題。而關于這方面的情況,史籍并沒有很多的記載,但嘉定資善堂會議是參照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和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兩次“故事”來設置的,或許我們可以從其運作方式中窺探一二。

天禧四年(1020),真宗屢次“不豫”,無法處理朝政,遂讓皇太子趙禎監國,中樞大臣兼任東宮官,商議朝政。十一月庚午,詔:“自今中書、樞密院諸司該取旨公事仍舊進呈外,其常程事務,委皇太子與宰臣、樞密使已下,就資善堂會議,施行訖奏?!盵15]2226可見,太子與宰臣、樞密使處理的只是常程事務,其他事務仍需進呈取旨。十二月乙酉,中書、樞密院上言:

請自今遇只日承明殿不視事,則入內都知傳宣中書、樞密院詣太子資善堂議事。應時政及后殿軍頭司公事素有定制者,施行訖奏。系遷改升降者,送中書、樞密院進呈取旨。如無公事,則宰臣、樞密使已下,遇參辭謝皇太子,許二三人已上為一班,詣堂延見,自余官僚,并止留牓子。[15]2228

奏言首先確定了資善堂議事的頻率,即在只日承明殿不視事時候,宰臣入堂議事;其次,規定了政務處理范圍為時政事務以及原來由真宗在后殿處理的軍頭司事務,其中素有定制的,施行后上奏即可,若涉及升改遷降者,仍需中書、樞密院進呈取旨;第三,如沒有公事,宰臣樞密使以下的官員遇朝參、入辭、入謝皇太子之事則分班延見于資善堂,其他官員只需留下牓子奏事。可見,資善堂會議主要分去了兩部分政務:一是部分時政事務以及原來由真宗在后殿處理的軍頭司有定制的事務;二是原來向真宗參、謝、辭的京朝官、幕職州縣官等分班引見事宜。這一局面一直持續到仁宗即位后的天圣六年⑥。自天禧四年(1020)十一月到天圣六年(1028)的八年時間里,文官與部分武官銓選除授以及禁軍的常規事務均轉移到資善堂來處理。雖然皇太子按時出席會議,但由于趙禎才十二歲,不具備處理政務的能力,這些政務還是由宰執大臣裁決的。

淳熙十四年(1187),孝宗令太子參政,也是嘉定資善堂會議參照的先例。倪思進言:“乞用淳熙例,令太子開議事堂,閑習機政?!盵5]12116“淳熙例”即指淳熙十四年(1187),孝宗倦勤,準備禪位于光宗,遂命太子開議事堂會議,裁決政事,歷練能力。十二月,孝宗降出指揮:“皇太子可隔日就議事堂參決庶務。如有差擢,在內自寺監丞,在外自守臣以下,悉委皇太子與宰執同議除授以聞?!盵16]職官1之67,2974次年(1188)正月,皇太子首次參決庶務,理政范圍調整為:“內自寺監丞,外自守臣以下,悉舉宰執同議,除授訖以聞。守臣上殿參辭,除侍從外權免,并于議事堂納札子,擇其可施行者,同宰執將上取旨?!盵16]禮49之50,1813可知,淳熙資善堂會議負責的政務有兩類:一是內自寺監丞、外自守臣以下的官員除授事宜;二為接受地方知州等官員朝參、朝辭時所納的札子,選擇實際可行的,同宰執上奏取旨。就政務范圍言,與天禧資善堂會議有不少相同之處。官員除授需要“悉舉宰執同議”,地方官員的札子也需要“同宰執將上取旨”,可見宰執群體發揮著較大作用。

嘉定資善堂會議是參照以上兩次會議而設置。就開設頻次言,《宋史》載:“詔御朝太子侍立,宰執日赴資善堂會議。尋用天禧故事,宰輔大臣并兼師傅、賓客?!盵5]8735王應麟的記載相同[17]2391?!独m編兩朝綱目備要》載:“自今每遇視事可令皇太子侍立,宰執赴資善堂會議?!盵12]198衛涇也言:“已降指揮令臣等并兼東宮官,日赴資善堂會議?!盵14]627可知,宰執需每日赴資善堂會議,比天禧和淳熙會議的頻率都高。會議的地點前后也有變動。嘉定元年(1208)閏四月丁亥,太子出居東宮[12]198,但此時太子與宰執大臣參決事務仍在資善堂。按照宋代制度,皇太子未出閣,聽讀就學在資善堂,若已受冊封則應當出居東宮[5]3599。故宰執認為:“皇太子……既居新宮,不應特以會議之故再臨舊所講學之地,既未合典禮,亦非所以示觀瞻。況臣等備數宮僚,許陪侍講學,因而會議,于勢便順”,請求皇帝改變會議地點;五月八日,寧宗同意宰執請求,令宰臣就在東宮講堂會議[14]627。此后,會議地點就由資善堂遷至東宮。

至于處理政務的層次范圍,當與淳熙資善堂會議接近。嘉定十三年(1220)皇太子薨,鄭昭先為其撰寫的謚冊文言:

即青宮而議事,陪丹扆之視朝。輔列大臣,蓋踵天禧之故典;參決庶務,聿遵孝廟之宏規?!喴唤K而再歲,中外乂寧;凡四薦于貳觴,神示昭格。[16]禮43之13,1687

“青宮”,即是太子所居的東宮;“即青宮而議事,陪丹扆之視朝”,是指宰執大臣赴東宮與皇太子議事,皇帝視朝時皇太子侍立殿廷。由“參決庶務,聿遵孝廟之宏規”可知,其每日處理的都是“庶務”,而且遵守著孝宗淳熙十四年的規定。“一終”,指十二年;“閱一終而再歲,中外乂寧”,是說太子參決庶務十三年,使得中外乂安。由此可證,嘉定資善堂會議實行了十三年,一直到太子去世。除此之外,宰執群體的官銜也是有力證據。自嘉定元年(1208)閏四月至嘉定十三年(1220)七月皇太子去世,共有十二位宰執,除丘崈僅擔任一個月的同知樞密院事就去世而不可考外,其余均兼任東宮官[18]1350-1403。也可證,宰執兼任東宮官赴東宮議事,是一直實行著的制度。若以上推斷大致不誤,則嘉定資善堂會議處理著與淳熙類似的政務。

而在韓侂胄上臺后,由于掌握了負責臣僚與皇帝交流通進的閤門司,故在京的“百司奏牘、文武近臣表疏”需要經由閤門上達,新授“兩省、御史臺官、尚書省六品以上,諸司四品以上”須先到閤門上表舉官自代,然后入謝[19]。有材料顯示,錢象祖等人對閤門司進行了改革,“陛下收還大權,一正綱紀,……今者閤門建請將閤門近日循習弊事并行厘正,尤為允當”[20]301。改革顯然是針對韓侂胄擅權的,但具體措施已不得而知。如今這部分權力歸于資善堂會議。其次,韓侂胄先后任用蘇師旦、史達祖等吏人賣官鬻爵,紊亂法度,以致出現“師旦既敗,即有三省、樞密院人吏史達祖、耿檉、董如璧三名隨即用事,賄賂公行?!粲檬乱詠?,監司、郡守、職事官亦以貨取,侂胄進退用舍,惟三吏之言是聽”[16]職官78之62,5222的亂象,而通過錢象祖等人的改革,原來由韓侂胄掌握的官員任命權也回歸于外朝宰執和太子手中。從這一角度說,資善堂會議的設置,保證了原來由韓侂胄集團掌握的部分權力回歸于外朝宰執和太子手中。

但就宰執群體內部而言,無論是在錢象祖罷相之前還是之后,史彌遠個人的決斷權力都超過了其他宰執。在獨相之前,他一直擁有獨班奏事的權力;在獨相后,則掌握了從執政到臺諫、侍從的任命權。那么,他為什么會同意這一設置呢?可能是出于利用太子的考慮。由于史彌遠和皇子趙曮最早建議寧宗誅殺韓侂胄,所以他們獲得了最大收益。誅韓后十余天,趙曮被立為太子,史彌遠也一次次晉升,迅速位列執政。嘉定元年(1208)四月的宰輔成員是:錢象祖是唯一的宰相,任右丞相,樓鑰、林大中、衛涇、雷孝友、史彌遠等人為執政官。這年正月壬辰,史彌遠剛剛升遷為知樞密院事。在眾多中樞成員中,史彌遠的資歷最淺。雖然他以樞臣之資,又擁有獨班奏事的權力,可以在論事上奏中超過其他宰執,但難免會引起其他宰執官員的議論,如錢象祖、衛涇、倪思之輩。若設立資善堂會議,則可以將群臣關注的焦點轉移到太子身上。太子剛滿十七歲,對朝政處理自然不熟悉,而史彌遠長期擔任資善堂翊善,與太子的關系最為密切,很容易將自己的意見加之于太子,如此便在政務決策中獲得優勢。更重要的還在于太子能夠溝通內廷與外朝,寧宗的最新動向,太子都可以最早獲悉并告知史彌遠。這一設置,對于資歷尚淺的史彌遠來說,既可以避免自己過分招搖,惹人議論,又得到牢牢掌權的實際好處,可謂一舉兩得。因此,資善堂會議的設置,不僅不會削弱史彌遠的權力,反而有利于史彌遠掌控朝政。所以,當寧宗詢問臣僚對于太子參政看法的時候,史彌遠表示贊成,并盛贊皇帝的英明決斷。

三 皇太子與史彌遠獨相的最終實現

在開禧三年(1207)十一月誅韓政變后至史彌遠升任丞相之間,中樞官僚層出現了劇烈的人事變動,當初依附韓侂冑者多數遭到免官罷職甚至殞身的下場,而參與政變的官僚則迅速升遷[12]187,189。隨著執政的人員更替逐漸完成,內部的矛盾斗爭日益顯現,政變集團中首先被排擠的是勢力較弱的王居安[5]12252,之后是張镃[21]91、李壁[12]188。史彌遠之所以能夠在與衛涇、錢象祖的斗爭中勝出,這與他和內廷楊皇后及太子趙詢關系緊密,特別是他對太子的利用,關系極大。

趙詢原名趙與愿,系太祖十一世孫。慶元二年(1196)八月,寧宗取宗室子與愿養于宮中[22]528。嘉泰二年(1202),封衛國公,聽讀資善堂[5]8734。開禧元年(1205)五月,賜名趙曮,晉升為皇子。開禧三年(1207)十一月十五日,趙曮因為獻言誅韓有功,詔立為皇太子,后更名詢[22]528。目前可考的兩人最早發生聯系時間為開禧二年(1206),當時史彌遠以起居郎兼任資善堂直講。后史彌遠遷為禮部侍郎,仍兼資善堂翊善。趙詢上言罷黜韓侂胄,就是“用翊善史彌遠計”[5]8735,足見史彌遠善于利用皇子的地位影響寧宗決策。此后,史彌遠對政治對手的清理大多可見太子的影子。

史彌遠對衛涇的排擠是在趙詢的幫助下完成的。據記載:“公(衛涇)俱既史相誅韓,旋用故智,又欲去史。史為景憲太子舊學,太子知其謀于內,遂以告史?!盵21]9“用故智”當是指衛涇企圖聯絡寧宗、楊皇后請求罷免史彌遠。太子在內廷得知這一消息,便告知史彌遠,史彌遠遂命信任的御史中丞章良能彈劾衛涇。嘉定元年(1208)六月,參知政事衛涇罷免外任。

嘉定元年(1208)六月甲申,簽書樞密院事林大中薨。六月二十三日,史彌遠以同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十月十日,錢象祖拜左丞相,史彌遠拜右丞相。然而,并相局面并沒有持續很久。十一月二十二日,史彌遠丁母憂去位。丁憂去位意味著離開了權力中心,這對于初登相位的史彌遠很不利。然而,正是在丁憂期間,史彌遠的最大對手錢象祖被罷相。十二月一日,錢象祖罷相,出判福州,“以象祖累章求退而臺臣亦有論列也”[16]職官78之62,5222。這一記載不免讓人疑惑。在史彌遠離開臨安期間,正是錢象祖擴張勢力的大好時機,他為什么會主動請退呢?臺諫為什么會論列錢象祖?或許可以推測,史彌遠仍然是幕后的推動者,與其關系密切的太子發揮了重要作用。

嘉定元年(1208)十一月二十七日,史彌遠離開臨安僅五天,太子上奏寧宗,請求召回史彌遠,并賜第臨安。太子上言:

方彌遠密承圣旨,投機之會,間不容發,然猶有顧望,欲遲回其事者,非彌遠忘其體命,奉行天誅,萬一泄謀,必誤大計。陛下軫念南北生靈肝腦涂地,屈己就和,量力相時,初非得已。今和好賴以堅定,虜人持以信服,由陛下獨斷于上,而彌遠能祇承于下,故人心妥安,無復疑慮。如彌遠一旦去國,誠恐無以系虜情、慰民望。以此觀之,彌遠乃陛下腹心之寄、社稷之臣,其一身去留,實天下重輕之所系。欲乞圣慈特賜睿旨,賜第行在,令其得以就第持服。[16]禮62之85,2161

奏章首先贊揚史彌遠在誅韓過程中的果斷勇敢發揮了最關鍵的作用,還批評了某些顧望猶豫者,這很可能暗指的是錢象祖。據載,在獲得密旨誅韓前一天,“錢參政欲奏審,史侍郎夜往其府趣之,李參政亦言恐事留或泄,乃已”[23]48。錢象祖主張奏審密旨的舉動可以理解為猶豫不決、搖擺不定,也可以說是謹慎從事、確保萬無一失,但在此奏文中竟成了證明史彌遠果斷堅決的證據,實際上是暗貶錢象祖以抬高史彌遠。其次,奏文強調史彌遠的上臺是南宋朝廷與金和議的象征,一旦史彌遠離開京城,難免會被金人理解為和議動搖,會導致民心不安。如此明顯帶有三分威脅的文字,不應該是只有十七歲的太子手筆,只能理解為是史彌遠的真實意圖表達。寧宗同意了太子的請求,并給史彌遠賜第,這說明寧宗也認可了史彌遠在事變中的關鍵作用,也足見皇太子上言的分量。

臺諫官對錢象祖的彈劾,也是史彌遠的暗中操作。傅伯成未任諫官時說:“諸公要相葉和,共濟國事。若立黨相擠,必有勝負,非國之福?!庇謩皴X象祖曰:“安危大事,當以死爭,小小差除,何必乖異?”[24]4257他試圖調解兩相之間的矛盾斗爭。當其升至諫議大夫,“朝士有善公者來,曰:‘宜先搖左揆之客?!鹨圆桓摇U鹿寄転橹兴荆远嗖幌?,有所左右,公不樂其如此,益堅壁?;蛑掠肄裰猓疲骸┫Τ龍陶??!珖@曰:‘吾豈傾人以為利,且可以官職餌者哉?’遂力論朋黨之弊……”[24]4257其中的左、右揆,分別指左丞相錢象祖、右丞相史彌遠。有人勸說傅伯成出面彈劾錢象祖一系官員,此人顯然是奉承史彌遠的旨意,但被傅伯成拒絕。傅伯成拒絕的事情卻由章良能來完成。此前,章良能已在史彌遠的授意下彈劾衛涇,現在繼續彈劾錢象祖。一個月后,章良能自御史中丞除同知樞密院事,這應當是史彌遠對章良能劾罷錢象祖、衛涇兩人的酬賞。十二月一日,錢象祖被罷免后,史彌遠成為唯一的宰相??傊?,史彌遠在丁憂期間就清理了他的政治對手,這離不開臺諫官的作用,更離不開皇太子的暗中借力相助。

四 結論

在韓侂胄被誅殺后,一部分士大夫輿論首先指向了韓侂胄作為近習的特點,認為正是韓侂胄的獨斷專權導致了對金戰爭的失敗,給國家帶來空前危機,他們期望權力回歸中書,回歸外朝宰相,“公議而公行之”。為了保證中樞權力轉移至外朝宰執,防范韓侂胄式的權臣再次出現,他們提出了令太子參政的方案,這正與寧宗無心政事、有意讓太子參政的想法不謀而合,嘉定資善堂會議遂得以成立。而錢象升、倪思、何異、黃度、王介等士大夫則走得更遠,他們擔心韓侂胄式權臣的出現,故認同權力回歸中書,與真德秀、王居安、蔡幼學等士大夫觀點一致。但當他們看到新的宰執群體中,史彌遠一人強勢的時候,他們也擔心外朝宰執蛻變為新的權臣,于是便主張由皇帝親擢臺諫、并任宰輔的政治模式。然而,這種權力運行模式卻不具備實現的條件,原因在于:首先,史彌遠為首的政變集團不會讓出自己的權力;其次,寧宗在思想上傾向于“委任大臣,政出中書,萬事坐理”的理政模式;更為重要的是資質平庸的寧宗根本不具備乾綱獨斷、駕馭群臣的行政能力。在資善堂會議的掩護下,史彌遠借助皇太子的力量,完成了對政治對手的清理,最終實現了從政歸中書到權屬一人的轉變。南宋寧宗朝權屬一人局面的形成,正是當時士大夫輿論、寧宗個人能力、史彌遠政治手腕等多維因素共同推動所致。

注釋:

①小林晃《南宋寧宗朝における史彌遠政権の成立とその意義》,載《東洋學報》2009年第91卷第1期。小林的觀點直接受到安倍直之的啟發。參見:安倍直之《南宋孝宗朝の皇帝側近官》,《集刊東洋學》2002年第88卷。

②這一表述出自脫脫等《宋史》卷四○六《洪咨夔傳》,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第12265頁。類似的“政出中書”或“政歸中書”是南宋士大夫議論中出現較多的詞匯,如黃裳、朱熹、魏了翁、李宗勉、黃震等人的議論中都有提到。

③“內在理路”是借用余英時對清代思想史研究中的概念。本文所說的“內在理路”是指宋代士大夫政治的具體制度、政治文化、觀念以及位于權力頂端的皇帝宰臣等多種因素在運行和互動中所呈現的整體狀態,或可稱之為政治生態。南宋權相政治不能僅從政治勢力權力斗爭的角度認識,更多需要從政治生態的角度綜合考慮各種政治因素來理解。

④“近習”是指皇帝信任寵愛的后妃、宦官、外戚、潛邸舊人等,均非士大夫出身。政務必歸于中書,皇帝親倖之人不得干政,被宋代士大夫視為國家政治的基本原則之一,甚至被提高到“祖宗之法”的高度。韓侂胄屬于出身外戚的近習,故其長期擅權被士大夫視為近習干政,遭到強烈反對和批評。

⑤對寧宗的性格特點,何忠禮有所分析。參見:何忠禮《南宋政治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303-304頁。另參見:韓冠群《從宣押入內到獨班奏事:南宋韓侂胄的專權之路》,《北京社會科學》2016年第4期。

⑥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六,天圣六年四月戊辰,北京:中華書局,第2470頁。按:乾興元年二月趙禎即位,之后至天圣六年,資善堂會議中的“皇太子”角色由誰來充任,尚需研究;但即便在“皇太子”角色缺位的情況下,資善堂會議仍可運行六年,可見宰執大臣在處理此類事務中的巨大作用。

[1]虞云國.宋光宗宋寧宗[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

[2]寺地遵.南宋中期政治史の試み[J].日本歷史學協會年報,2003,(18).

[3]何忠禮.南宋政治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4]戴仁柱.丞相世家:南宋四明史氏家族研究[M].劉廣豐,惠冬,譯.北京:中華書局,2014.

[5]脫脫,等.宋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7.

[6]佚名.宋史全文[M].汪圣鐸,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16.

[7]小林晃.南宋寧宗朝における史彌遠政権の成立とその意義[J].東洋學報,2009,91(1).

[8]劉宰.漫塘集[G]//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70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9]魏了翁.重校鶴山先生大全文集[G]//四部叢刊初編.上海:上海書店,1989.

[10]袁燮.絜齋集[G]//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11]真德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G]//四部叢刊初編.上海:上海書店,1989.

[12]佚名.續編兩朝綱目備要[M].汝企和,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95.

[13]樓鑰.樓鑰集[M].顧大朋,點校.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

[14]衛涇.后樂集[G]//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69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15]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G].北京:中華書局,2004.

[16]徐松.宋會要輯稿[M].劉琳,等點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17]王應麟.玉海[G].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7.

[18]徐自明.宋宰輔編年錄校補[M].王瑞來,校補.北京:中華書局,1986.

[19]趙冬梅.試論通進視角中的唐宋閤門司[J].歷史研究,2008,(3).

[20]蔡幼學.育德堂奏議[G]//曾棗莊,劉琳.全宋文:第289冊.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21]葉紹翁.四朝聞見錄[M].沈錫麟,馮惠民,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9.

[22]李心傳.建炎以來朝野雜記[M].徐規,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00.

[23]齊東野語[M].周密,張茂鵬,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3.

[24]劉克莊.后村先生大全集[M].王蓉貴,等點校.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8.

[責任編輯:羅銀科]

The Way of SHI Mi-yuan’s Individual Autarchy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HAN Guan-qun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4, China)

Some officials criticized the government policy under the reign of HAN Tuo-zhou after he was been killed. They suggested that the supreme power should be turned back to government and prime minister. They also advised price to take part in political affairs. So they proposed the scheme of Zishantang meeting. Emperor Ningzong agreed as he had no interest in the imperial power. Some other officials advised Emperor Ningzong hold imperial power himself, but failed. Under cover of Zishantang meeting, SHI Mi-yuan established individual autarchy with the assistance of crown prince. This political pattern is due to bureaucratic public opinion, ability of Emperor Ningzong and political trick of SHI Miyua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SHI Mi-yuan’s individual autarchy; Bureaucratic political opinion; Zishantang meeting; crown prince; Emperor Ningzong of Song

2016-12-14

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第59批面上資助項目“南宋孝光兩朝中樞政治運作研究”(2016M591695)階段性成果。

韓冠群(1986—),男,河北邯鄲人,歷史學博士,上海師范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博士后,研究方向為宋代政治制度史。

K245

A

1000-5315(2017)03-0149-08

主站蜘蛛池模板: jizz在线免费播放| 免费无码又爽又黄又刺激网站 | 国产91视频免费| 成年网址网站在线观看| 精品在线免费播放| 一级福利视频|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 国产精品尹人在线观看| 伊人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 国产幂在线无码精品| 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 AV熟女乱| 97久久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 欧美成人一区午夜福利在线| 久久频这里精品99香蕉久网址| 午夜日本永久乱码免费播放片| 久久综合色88| 亚洲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 欧美激情首页| 国产91av在线| 免费va国产在线观看| 久久77777| 99999久久久久久亚洲| 在线亚洲精品福利网址导航| 国产精品污视频| 夜夜操天天摸| 国产精品一区不卡| 无码国内精品人妻少妇蜜桃视频| 亚洲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不卡在线视频| 午夜欧美在线| v天堂中文在线| 欧美在线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视频观看裸模| 91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娇小与黑人巨大交| 欧美日韩激情在线| 亚洲日韩精品综合在线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亚洲综久久2021| 一级毛片免费播放视频| аⅴ资源中文在线天堂| 中文字幕中文字字幕码一二区| 91在线播放国产| 色欲色欲久久综合网| 成人一区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高清资源| 男女性色大片免费网站| 亚洲无码高清免费视频亚洲 | 青青国产在线| 日韩亚洲综合在线| 精品国产成人三级在线观看| 色播五月婷婷|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古装| 亚洲精品天堂在线观看| 欧美第二区| 91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免费AV在线播放观看18禁强制| 亚洲欧美精品日韩欧美| 一级全免费视频播放| 国产精品专区第1页| 3p叠罗汉国产精品久久| 亚洲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 亚洲第一视频区| 中文字幕乱码中文乱码51精品| 无码区日韩专区免费系列| 欧美亚洲国产一区| 欧美激情伊人| 国产第二十一页| 在线一级毛片| 欧美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制服丝袜 91视频| 久久性妇女精品免费| 国产精品亚洲αv天堂无码| 国产最爽的乱婬视频国语对白| 老色鬼欧美精品| 91免费国产在线观看尤物| 一本大道香蕉久中文在线播放| 成人亚洲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