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鷗漫(遼寧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9)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機制的構建
李鷗漫
(遼寧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9)
傳播機制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重要內容和實現載體,并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實踐過程提供重要保障。傳播機制的構建,有利于發展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有利于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的指導地位,有利于為實現“中國夢”目標提供思想保證和精神動力。構建傳播機制,必須打好理論研究的基礎,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提供源泉和動力;必須加強主流媒體、新媒體和其他平臺的建設,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創設堅強陣地;必須加強組織領導和協調,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提供組織保證。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機制;意識形態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傳播機制又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重要內容和實現載體。緊密聯系傳播機制構建面臨的實際問題,深入探討傳播機制構建的路徑,能夠進一步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進程,更好地為實現“中國夢”的宏偉目標提供有力支撐。
(一)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理論概述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這一命題,是黨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的。當時重點強調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宣傳和普及[1]。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完整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三化”的概念,即中國化、時代化和大眾化,并強調建設學習型政黨要以“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為首要任務[2]。黨的十八大再次強調要推進馬克思主義“三化”的進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全黨、教育人民”[3]。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系列講話中,深刻闡述了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客觀必然性和重大意義[4],明確提出了這是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一項重要任務[5],重點強調了推進“三化”的著力點。他指出:“我們要以更加寬闊的眼界審視馬克思主義在當代發展的現實基礎和實踐需要,堅持問題導向,堅持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聆聽時代聲音,更加深入地推動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發展的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開辟21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4]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推進馬克思主義的“三化”指明了方向。
所謂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是把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同人民群眾的實踐活動結合起來,通過多種形式進行宣傳、普及和推廣,把深邃的理論用簡單質樸的語言講清楚,把深刻的道理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說明白,使抽象的理論邏輯轉變為形象的生活邏輯,讓科學理論走入生動的社會實踐,成為人民大眾普遍認同的強大思想武器[6]。分析和掌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深刻內涵,應從以下兩方面著手:一是要看到“三化”之間的整體性。這“三化”是相互滲透、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統一的有機整體。中國化構成了時代化和大眾化的現實主題,時代化和大眾化是緊密圍繞中國化而延伸展開的;中國化蘊含了時代化和大眾化的具體要求,大眾化的過程又必然包含著中國化、時代化。二是要明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切入點。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最終是要服務于人民群眾、服務于實踐的。由此就決定了其社會性和人民性的屬性特征。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必須以人民群眾為出發點、落腳點,以實現人民群眾的利益為目標,以人民群眾需要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去指導實踐,解決實際問題。
(二)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機制的內涵
所謂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機制,就是要堅持以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黨的宣傳部門為組織協調機構,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研究為基礎,以主流媒體、新媒體和理論宣傳等其他平臺為手段,合力推進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
可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傳播機制是一個完整的整體。一是要堅持以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這是由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大眾化的關系所決定的。傳播機制的構建,不僅要加強傳播載體的建設,而且要保證傳播內容的正確與升華;不僅要注重傳播機制自身的建設,而且要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相適應。二是要以黨的宣傳部門為組織協調機構。宣傳輿論陣地極其重要,必須牢牢掌握在黨的手中,而且傳播機制涉及的研究機構、傳播機構眾多,面臨的問題也非常復雜,亟須增強組織協調的能力,黨的宣傳部門要自覺承擔起義不容辭的責任。三是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研究為基礎。理論研究是傳播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傳播機制的源泉和動力,離開理論研究,傳播機制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四是要以主流媒體、新媒體和理論宣傳等平臺為手段。主流媒體、新媒體和其他形式的平臺,是傳播機制的主要載體,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傳播陣地。五是傳播機制的構成要素必須形成合力。這些構成要素,各自擔負著重要職責,又彼此受到相互影響和制約,必須形成合力,才能真正發揮傳播機制的作用,使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發揮最大的效能。
(三)構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機制的意義
1.有利于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大眾化與中國化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傳播機制的構建,必將進一步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判斷,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推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構建傳播機制,增強傳播的吸引力、感染力,有利于進一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講話精神,用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武裝頭腦、指導實踐。
2.有利于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緊緊依靠理論研究這個基礎,加強理論研究與傳播載體的溝通與聯系,有利于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的指導地位。大力發揮黨的宣傳部門的組織協調作用,加強主流媒體、新媒體和其他形式的平臺建設,通過通俗易懂、喜聞樂見的多種傳播表現形式,大力宣傳和推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能夠進一步擴大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影響力。
3.有利于為實現“中國夢”的目標提供思想保證和強大動力。理論來源于實踐,并最終服務于實踐。傳播機制的構建,能夠大力加強理論研究,進一步推進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提供思想保證;能夠通過現代化的傳播平臺和傳播技術,及時、準確、有效地宣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使之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為實現“中國夢”目標而奮斗的強大精神動力。
(一)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導地位面臨挑戰
在全球化和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各種社會思潮相互碰撞、交織、共存,使我國意識形態領域呈現出“一元主導”和“多元并存”的復雜局面。反映不同階級、階層、社會群體價值訴求、利益訴求的多元化社會思潮,在當今中國社會層出不窮,使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導地位面臨挑戰[7]。因此,在構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機制的過程中,必須思考如何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的指導地位,切實增強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必須思考如何進一步加強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的總結升華,使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永遠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必須思考如何加強黨對宣傳思想領域的領導,加強主流媒體、新媒體和其他形式平臺的建設,改進和創新宣傳形式和手段,等等。因此,在傳播機制構建過程中,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
(二)傳播平臺和傳播方式的現狀還不適應客觀需要
傳播機制的構建需要充分發揮主流媒體、新媒體和理論宣講等多樣化平臺的作用,通過多渠道、多角度、多形式的傳播途徑和方式,發揮最大的效能和影響。但現階段,傳播平臺和傳播方式還未真正適應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客觀需要。主流媒體的傳播缺少時代性、創新性、靈活性,機械、呆板的宣傳模式,語言表述過于學術化、官方化,使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傳播與大眾存在距離感,直接影響到其傳播效果。新媒體具有靈活性的特點,傳播內容豐富、傳播形式多樣、傳播效率高、傳播影響力廣,但其具有不確定性,傳播內容缺乏審核把關,許多內容甚至具有誤導性,容易引發負面情緒,埋下不穩定因素。近年來,理論宣講團和宣講平臺發展較快,在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著如何加強統一規劃、如何確定宣講內容、如何創新宣講形式,如何不斷提升宣講質量等問題。可見,改善傳播平臺和傳播方式不適應客觀需要的現狀,切實加強傳播平臺建設,推動傳播方式的創新,是目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機制構建的重要任務。
(三)傳播機制構成要素之間尚未形成合力
傳播機制構成要素是一個整體,具有整體性,必須形成合力,才能在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中更好地發揮自身作用。近年來,傳播機制的各構成要素,也就是各傳播主體,在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各傳播主體的自身建設需要加強;二是傳播主體之間需要進一步形成合力。從黨的宣傳部門來說,如何更好地發揮自身職能,加強統一規劃,搞好理論研究機構與傳播平臺之間的協調,加強督促檢查;從理論研究機構來說,如何進一步明確不同領域、不同層次研究機構的研究任務與重點,如何更好地與傳播平臺溝通銜接;從傳播平臺來說,如何自覺接受黨的宣傳部門的統一領導,如何統籌加強自身的“硬件”和“軟件”建設,如何擴展與理論研究機構的溝通聯系,如何加強傳播方式的創新,等等。對于上述問題的思考和解決,能夠更好地發揮傳播機制的作用。
(一)打好理論研究的基礎,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機制提供源泉和動力
理論研究是傳播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傳播機制的源泉和動力。要大力加強理論研究,以質和量的提升,奠定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機制構建的堅實基礎。一是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堅持理論研究的正確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座談會上的講話,深刻闡明了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地位,詳細分析了哲學社會科學面臨的形勢和存在的問題,明確提出了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原則、任務、重點、方法和要求。理論研究只有遵循這些指導思想和基本方針,才能把握正確方向。二是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在理論研究中的指導地位。要清醒認識這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區別于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標志,切實澄清對待馬克思主義問題上的模糊認識,真正做到真懂真信。三是要緊密聯系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開展理論研究。要堅持問題導向,聆聽時代聲音,回應時代呼喚,認真研究解決重大而緊迫的問題,把握歷史脈絡,找到發展規律,推動理論創新。四是推進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的構建,按照繼承和發展、歷史和現實、系統和科學的理論創新要求,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五是要把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作為哲學社會科學的一項重要任務,肩負重任,不辱使命。六是要建設高素質的理論研究隊伍,通過實施以育人育才為中心的哲學社會科學整體發展戰略等措施,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撐和人才支撐。
(二)加強主流媒體、新媒體和其他平臺的建設,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創設堅強陣地
主流媒體、新媒體和其他形式的平臺,是傳播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傳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和實踐成果的重要任務。因此,必須加強主流媒體、新媒體和其他平臺建設,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創設堅強陣地。一是要把握傳播平臺建設的政治方向。要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和在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堅持黨性原則,自覺堅持黨對傳播平臺的領導。二是要深刻認識傳播平臺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傳播平臺工作,事關黨和國家工作的全局,必須增強大局觀念,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勇敢地肩負起黨賦予的職責和使命。三是要堅持傳播平臺工作的基本方針。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堅持輿論監督與正面宣傳的統一。四是要積極創新傳播方式。主流媒體要發揮在傳播平臺當中的主導作用,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新媒體要把握好傳播尺度,在傳播內容上保持客觀性、科學性和辯證性,在傳播形式上繼續發揮多樣性的優勢,用大眾喜聞樂見的傳播方式增強理論傳播的影響力。五是要形成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理論宣講機制。要加強統一規劃,建立多層次、多領域的理論宣講隊伍。要根據理論研究進展和實際工作需要,確定宣講計劃和宣傳內容。要創新宣講方式,及時掌握群眾的宣講需求,開展多種形式的宣講活動,注重宣講實效。
(三)加強組織領導和協調,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提供組織保證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傳播機制由多種要素構成,只有加強組織領導和協調,才能形成科學聯動、協同創新的體制機制。一是黨的宣傳部門要充分發揮組織領導和協調作用。黨的宣傳部門承擔著宣傳工作的組織領導、統一規劃、溝通協調、監督檢查等重要職責,體現著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要自覺承擔起政治責任和領導責任,真正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二是要充分發揮多種研究機構在理論研究和理論宣傳中的重要作用。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政策研究部門等多種研究機構,具有各自的優勢。要明確各自的研究任務和研究重點,深入開展理論研究,積極參與理論宣傳與傳播工作。要加強多種研究機構和理論工作者與各種傳播平臺的溝通聯系,擴大理論研究的信息來源,增強理論宣傳的影響力。三是要積極發揮多種媒體在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中的作用。要充分發揮各種媒體的優勢和特點,大力推動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主流媒體既要繼續發揮傳統媒體的作用,又要積極借助新媒體的多種形式擴大影響。新媒體既要體現自身優勢,又要自覺接受監管。四是要大力推動傳播機制的構成要素進一步形成合力。黨的宣傳部門要自覺承擔起組織領導協調的責任。理論研究機構既要承擔理論研究的任務,又要積極參與理論宣傳和傳播工作。傳播平臺既要及時掌握理論研究的進展,又要隨時了解受眾的客觀需求,不斷提升理論傳播工作的質量和水平。要建立健全黨的宣傳部門、理論研究機構和傳播平臺定期會商的體制機制,保證信息暢通,真正形成合力,共同構建協調、有效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機制。
[1]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N].人民日報,2007-12-25(1).
[2]中共中央.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光明日報,2009-09-28(1).
[3]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N].光明日報,2012-11-18(1).
[4]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光明日報,2016-07-02(2).
[5]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光明日報,2016-05-19(1).
[6]劉尚高.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幾點思考[EB/OL].(2016-03-04)[2016-08-14].求是網.
[7]周笑梅,姜羽西.社會思潮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19-22.
Construction of Marxism Popularization Transmission Mechanism
Li Ouman
(College ofMarxism,LiaoningNormal University,Dalian Liaoning116029)
Marxism public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is considered to be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the popularization culture ofMarxism,which provides practical guarantee for the popularization ofMarxism.The construction ofMarxism popularization mechanism is beneficial for developing Marx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s,strengthening the leading position of Marxism ideology,and realizing“Chinese dream”.In order to develop the communication mechanism,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theoretical basis,strengthen the mainstream media,new media and other platform construction,and improve the leadership and coordination of organizations to provide organizational guarantee for the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Marxismpopularization;communication mechanism;ideology
A 81
A
1674-5450(2017)01-0045-04
【責任編輯:張立新 責任校對:詹 麗】
2016-07-14
李鷗漫,女,遼寧盤錦人,遼寧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