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紹奇?葉飛

石阡立足實際,通過捆綁政策、項目、資金、技術、人員、措施等聚集脫貧攻堅,抓牢七大主題扶貧,迅速打響脫貧攻堅戰。
連日來,銅仁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石阡縣委書記皮貴懷,縣委副書記、縣長田運棟走進龍井鄉、國榮鄉調研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推進情況。在一個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他們認真查看房子的建設情況并與搬遷貧困戶們親切交談,鼓勵他們要積極配合政府的政策措施,相信通過大家的努力,一定會走上脫貧致富之路。由于明確時間表、路線圖,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有力有序推進,群眾的顧慮打消了,貧困群眾紛紛搬進新房。
自2015年10月以來,石阡縣把脫貧攻堅作為“十三五”時期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捆綁政策、項目、資金、技術、人員、措施等聚集脫貧攻堅,立足實際,抓牢七大主題扶貧,迅速打響了脫貧攻堅這場輸不起的戰爭。
“全縣脫貧攻堅實行軍事化統一指揮、掛圖作戰,通過指揮部辦公室實體化高效運行和11個工作組同時起跑向前沖鋒,形成全盤參與大扶貧工作格局,將向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兩級立下的脫貧攻堅‘軍令狀內容不折不扣完成好?!逼べF懷說。
黨建扶貧:
“十好”行動+“四子”法
2015年4月,石阡縣在積極配合和對接服務省市機關優秀干部到村任第一書記、選派好本級機關優秀干部到村任第一書記的同時,因地制宜探索出以選準好路子、住進好房子、養育好孩子、過上好日子的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服務群眾“四子”工作法。
2016年,石阡縣圍繞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回應基層迫切而普遍的實際需求,在黨建扶貧部門中實施以培植好主導產業、組建好專業合作社、鏈接好龍頭企業、發揮好鄉賢會作用、兌現好惠農政策、打造好綠色庭院、實施好基礎設施項目、創辦好鄉村幼兒園、培育好集體經濟、選配好村支兩委班子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為主要內容的“十好”行動。
石阡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統戰部部長敖華說,第一書記服務群眾“四子”工作法和黨建扶貧“十好”行動,很好解決了黨建扶貧部門和第一書記在幫扶村不知干什么、怎么干的問題,有效避免了黨建扶貧部門幫扶走過場玩虛招、第一書記駐村不深入效果差現象。
目前,石阡縣116個機關、企事業單位為幫扶村貧困戶擬定脫貧措施2000余條,幫助整治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31個,幫助協調基礎設施類項目資金4000余萬元,修建通組路、串戶路、產業路215公里;幫助組建專業合作社234個,自籌和協調產業發展資金3000余萬元,鏈接龍頭企業20余家。108名第一書記共參與村莊規劃、產業發展、落實社保政策等4300余次;幫助落實扶貧項目137個,扶貧資金6694萬元;協調開展助學活動300余次,義務送醫活動180余次;走訪2.8萬人次,幫助群眾辦解難事、辦實事7600余次。
財政扶貧:
量化到戶+保底入股分紅
2016年,石阡縣財政安排2000萬元以上用于脫貧攻堅,整合各類資金8000萬元以上投入大扶貧。該縣結合實際,盡可能采取量化到戶、股份合作、保底分紅、滾動發展方式,將各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的效益發揮到最大化。
本莊鎮將156萬元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按每戶2萬元量化到貧困戶,入股億強蛋雞養殖專業合作社,并簽訂利益聯結協議書。在10月20日的現場分紅儀式上,該鎮黎坪、沙溝、茶溪、葛閃渡、長官司等5個村的78家貧困戶戶均領到了1000元紅利。
石阡縣還為50個貧困村安排了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資金1348.5萬元,用于扶持壯大、滾動發展村級集體經濟。
2016年,石阡縣試行“精扶貸+龍頭企業+貧困戶”模式。石阡縣溫泉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吸納了龍井、甘溪、青陽、花橋四個鄉鎮的1055家貧困戶以 “精扶貸”入股,每年按5000元分給每家貧困戶紅利、按一定比例分給貧困村積累集體經濟收入,8月5日已首次分紅316.5萬元。
目前,石阡縣國開行茶葉貸款余額2.27億元,發放煙、畜、茶等產業化小額貸款余額1.58億元,貸款覆蓋38392戶,172764人,其中,貧困戶20126戶,貧困人口113540人;發放“一高一特”貸款余額為1.03億元。
石阡縣脫貧攻堅指揮部辦公室常務副主任、縣委組織部副部長、縣扶貧辦主任彭勝宏坦言,金融資本的大量注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貧困戶發展產業過程中存在的資金難問題。
產業扶貧:
園區帶動+特色產業
石阡縣通過“先建后補”模式發展扶貧產業,從根本上改變貧困群眾發展產業不積極、管理上不到位的問題。截至2015年底,已建成4個省級農業園區,9個市級農業園區,8個縣級農業園區;共培育省級龍頭企業12家,市級31家,縣級17家,農業專業合作社327個。2016年已完成標準化茶園面積3萬畝,新植精品水果面積1.51萬畝,完成縣蔬菜種植面積17.27萬畝,完成中藥材種植4萬畝,種植脫毒馬鈴薯1.1萬畝;新發展生豬養殖大戶10戶、肉羊養殖大戶10戶、肉牛養殖大戶10戶、蛋禽養殖大戶18戶、肉禽養殖大戶3戶。
龍塘鎮神仙廟村通過大力發展茶產業,荒山變茶園,青山變銀山。基礎設施建設逐年改善,村容村貌變化空前,產業路四通八達,通村路硬化到寨,串寨路基本通達,產業發展帶動了鄉村旅游,辦起了農家樂。現有茶園2300多畝,占耕地面積的80%,惠及1700多人,提前實現人均1畝茶的目標,投產茶園達1500余畝,年收入500余萬元。該村現有省級龍頭企業、加工廠和茶青交易市場各1個,為貧困戶提供了150余個就業崗位,幫助80個貧困家庭300余人脫貧。
本莊鎮涼山村2011年以來,采取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形式,發動村民入股、流轉土地,建立專業合作社,探索出 “6211”收益分配模式,即將集體收益的60%作為社員分紅,20%作為合作社發展流動資金,10%用于村公益設施建設,最后10%中的5%用于村集體經濟積累,5%用于民政兜底戶入股資金。經過4年艱苦努力,如今,該村合作社今年年底將拿出150萬進行分紅,最終實現村民“家門口就業,年底領分紅,存款信用社,貸款再支持”的長效致富循環。
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楊玲告訴記者,位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佛頂山腳下的坪山鄉佛頂山村過去是窮鄉僻壤的代名詞,刀耕火種是這里村民的原始生活方式。近幾年以來,該村通過采取“一帶三促”模式(支部帶協會,協會促產業,產業促發展,發展促和諧),挖掘仡佬文化、開發旅游產品、辦農家樂、提供其它旅游服務、發展生態養殖等發家致富,成為了記得住鄉愁讓城市更向往的地方。目前,旅游協會帶動農戶100余戶,600余人增收致富,人均年收入2萬元以上,實現旅游收入1500萬元以上?;緦崿F人人就業,戶戶有產業。
全面扶貧:
極貧鄉+貧困村+貧困人口
石阡縣抓住省委常委定點包干國榮極貧鄉脫貧攻堅的難得機遇,圍繞《石阡縣國榮極貧鄉定點包干脫貧攻堅實施方案》,組織相關部門積極配合省市盯住重難點,科學編制了208項擬投資27.72億元的國榮極貧鄉脫貧攻堅規劃,打好國榮極貧鄉基礎設施脫貧攻堅戰、產業發展攻堅戰、旅游扶貧攻堅戰。同時,把握好銅仁市融資200億元投入脫貧攻堅的大好時機,復制、推廣、應用好國榮極貧鄉脫貧攻堅戰的經驗模式,定員定人全覆蓋包干貧困村與非貧困村的貧困人口,開展大調研、大規劃、大實施、大督查,把 18.46億脫貧攻堅基金用在刀刃上,確保在規定時間內實現貧困村出列、貧困戶脫貧。
石阡縣在攻克難點抓好七大主題扶貧的同時,統籌抓好基礎設施扶貧、易地扶貧、就業扶貧、教育扶貧、兜底扶貧、生態扶貧、電商扶貧、文化扶貧等,奮力實現脫貧攻堅點上突破、面上提升。
“脫貧攻堅就是要真情實意、真金白銀、真抓實干,不落下一個鄉鎮、一個貧困村、一個貧困人口,才能最終在2020年與全省、全國一道建成全面小康?!笔淇h委副書記、縣長田運棟說。(陳紹奇單位:石阡縣委組織部 責任編輯/鄧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