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出臺的《廣州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促進改革創新的決定》明確了“寬容失敗”機制:改革創新工作未實現預期目標,但決策程序和實施程序符合法律、法規、規章等規定,有關單位和個人勤勉盡責,未牟取私利,未與其他單位或者個人惡意串通的,對有關單位和個人不追究責任,不作負面評價。消息一出,立即引起媒體熱議。“寬容失敗”與鼓勵改革創新,其實就是硬幣的兩面。改革與創新力度越大失敗的可能性也越大。如果“不許失敗”,改革創新者勢必喪失再涉深水的動力,窒息改革與創新精神。當然,寬容失敗并非無底線地縱容失敗,對那些未經過調研、論證就作出重大投入和決策的失敗,還是不應當被寬容的。(作者:周兼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