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高速發展,城市開發建設與舊城改造、更新的強度和速度也不斷的加大、加快,城市道路作為城市發展的骨架,其營造的視覺景觀效果和特色化目標定位引起廣泛和深刻的重視。我國地域遼闊,歷史文化景觀具有多樣性與復雜性,反應在作為城市線性開放空間的道路的規劃設計與建設上,體現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特色景觀的營造更該放在突出的位置。但近年來由于城市規劃設計的千城一面,導致其道路景觀營造缺乏特色。因此,本文通過分析當前城市化道路營造的現狀和誤區,針對其建設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景觀營造;城市道路;風景園林;環境藝術設計
一、研究背景
作為城市線性開放空間的城市道路的景觀設計對一個城市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觀道路的設計可以給城市的居民帶來好的視覺景觀感受,同時也可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底蘊。近年來城市規劃中越來越重視城市道路設計的相關理論,通過作為城市骨架的道路的景觀設計提高人們視覺化品質,同時豐富了城市建設的廣度和深度,為城市提供了更具人性化的開放空間體系。
人們對于城市的感受從交通到綠化,都是人們認識城市的一個門戶,城市道路的建設促進了城市文化和生態的建設,這是道路最終是服務于人民的,因此城市道路特色景觀的營造也越來越因審美的發展而變化。隨著城市的發展,人們對城市道路的個性化和地域特色化的設計越來越重視。每個城市都具有其獨特的地域特性和相關的歷史文化,因此,如何將具有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建設應用到城市規劃當中,讓市民感受到整個城市的精神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在特色文化的城市道路建設方面,很多的學者開展了相關的研究并豐富了城市道路景觀建設的理論,作為了本研究的也研究的理論基礎。通過對研究背景的分析,和對以前的研究的閱讀和分析,本文將對現代化城市道路的特色景觀營造,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建議。
二、相關概念
(一)城市道路
凱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中,認為有5大要素會影響公眾對一個特定城市的印象。這5個要素分別是道路、節點、標志、區域和邊沿。而在這5個因素當中對城市的印象影響最深的一個要素是道路,而其他的所有環節的因素都因道路而展開,在一個城市當中道路是城市形成的雛形,他穿越于城市的各個街道當中,城市的建設圍繞道路形成了周邊的景觀,而人們對于道路的感官也會對城市的感官造成很大的影響。根據調查,一個城市的道路所占面積大約是這是1/4,因此可見道路對城市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二)道路景觀
道路景觀是指在城市建設過程當中,在城市的道路上建設為了滿足人們視覺需要的景物,道路景觀往往成為了城市城市的特色和門窗,城市道路景觀規劃設計與建造可以體現一個城市的歷史文化底蘊,也是一個城市的門面和縮影,公眾在城市中穿梭,是以道路為載體拓展開的,因此人們對道路的認識間接體現了對城市的整體意象,也是該城市歷史文化和自然山水特色的傳遞。
構成道路情況的因素有兩種分別是動態和靜態的兩種因素,而動態的因素是指在道路景觀建設過程當中,人們在道路上所看到的車、與車的活動等,動態的要屬在城市的空間里形成了動態的環境,構成了一個三維景觀,人在動態情況的感受當中,給人以韻律感和序列感。形成了人們對整個城市的三維認識,而靜態景觀是指道路兩旁的景物包括人工構成的道路景觀,同時還包括城市里的自然山水和地形地貌等要素。同時道路的設施和建筑等都是靜態景觀的一種體現,具有城市特色的道路景觀就必須將動態和靜態兩種因素結合在一起。
三、現代城市道路的特色景觀設計的原則
(一)以人為本
以城市為主體進行城市景觀的建設,必須基于以人為本,因為居民是城市的重要構成要素和創造者、參與者,同時也是城市歷史文化景觀的傳承者、創造者。人是城市的靈魂,因此看來所有在城市建設過程當中的特色景觀設計都應該考慮人的因素,因為人是整個城市道路景觀建設后的體驗者,以人為本是所有特色景觀設計,首要考慮的因素。特色景觀當中的聊語花香小橋流水等,自然設計的因素都是為人服務的,這些因素的設計,是為了滿足人們對城市價值的體現和滿足人們愉悅的心情。規劃設計師在進行具體城市的景觀設計的時候,為了展現每個城市不同的城市風貌,張揚城市個性,設計有特色的景觀,最后發現,人才是寶貴的遺產,是整個城市風貌的體現。
(二)生態優先的原則
城市的特色文化的營造和景觀的營造必須以生態,優先為原則目前全球的氣候正面臨較大的災難,先后出現了全球氣候變暖生態失衡的情況,這可能是由于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造成,其實人們在尋求城市的發展和建設過程當中,必須權衡城市的發展與生態保護之間的關系,而作為城市特色景觀的營造也必須考慮生態環境這一個因素。只有在保護好了生態的基礎上城市的發展才會有無限的可能,因此,在特色景觀的營造上必須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促進城市生態的發展,景觀特色設計上也應該強太強調生態優先的設計理念。
(三)地域性原則
地域性是城市道路景觀設計時需要考慮的重要原則,在道路景觀設計中必須考慮特定地域的獨特歷史文化底蘊內涵和文脈傳承問題,將城市文化景觀進行梳理、鑒往而至今,傳承有序地進行城市景觀的設計,才能凸顯其獨特性,要在設計當中做到這一點就要考慮當地的整體環境。比如在重慶地區進行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觀營造時就應考慮到重慶山水文化的特點,結合重慶市是一座山城的特色,進行景觀小品的設計,又比如在北京的前門大街進行景觀特色設計時,應該以北京的傳統歷史文化和傳統商業為主,結合傳統華夏文化元素,使整個城市道路景觀飽含中華文化底蘊與特色。
(四)可持續發展原則
可持續發展問題是人類生存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人們在城市建設的過程當中,對土地的空間資源的無序開發利用,以實現城市規劃的各種功能,而無論對城市的增量規劃還是存量規劃中,對生態環境質量造成了惡劣的影響,因此要在現代化城市道路特色景觀的營造當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天人合一”的理念就必須倡導可持續發展,使我們的開發建設要兼顧當代人和后代人的利益,實現永續和諧發展。在城市特色景觀的營造方面,也要考慮人與自然的永續發展,促進生態環境與社會環境、經濟環境等相互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曉佳.以線性空間理論解讀富有城市特色的道路景觀[D].北京林業大學,2010.
[2]陳宇.城市街道景觀設計文化研究[D].東南大學,2013.
[3]黃哲玲.中小城市道路綠地景觀地域特色營造初探[D].四川農業大學,2001.
作者簡介:孫炎,女,湖南師范大學,研究生,研究方向:藝術設計(環境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