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晶
摘要:在現今的藝術設計領域,計算機技術無疑發揮了其無可比擬的巨大作用,同時它也對傳統的設計教育模式產生了強大的沖擊作用。學生在藝術設計中,無不感慨掌握計算機技術對于藝術設計來說是多么的重要而必要。而這也導致了學生們重設計軟件課程的學習,而忽視了藝術基礎課程的學習的現狀。
關鍵詞:計算機技術;藝術設計教育;必要性
目前,計算機技術進入設計領域的時間還不算長,仍有許多的教師對于這一門技術缺乏正確和全面的認知,這就對教師的課程講解造成了一定的困難。而藝術教育應該在多大程度上接納這些設計軟件?這一問題是十分需要重視的。
很多人都形成了一種誤解,他們認為學好了設計軟件就代表著可以進行藝術設計了,這種觀點本身是錯誤的,其嚴重忽略了藝術設計中至關重要的幾種因素的必要性,即設計者的創新能力、思維方式、藝術素質與設計原理等,而產生這一嚴重誤解的最終原因就是人們缺乏對藝術、設計與計算機技術三者的深刻認識。在藝術設計中,我們可觀察到計算機技術發揮了如下幾點作用:
1、避免重復勞動,提高了工作效率。
2、手工勞動作業大大較少,設計工作更加精細化。
3、巨大的存儲空間使設計者在設計過程中能夠更加方便、快捷地調取素材。
4、能夠將設計者的設計理念和設計意圖通過計算機技術中繁榮模擬手段直觀、逼真地表現出來。
5、通過使用特殊的工具如濾鏡,營造和設計出不同的設計效果。
6、用三維、思維技術使設計效果更為生動活潑。
7、使用虛擬材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設計成本。
8、便于設計者進行修改和編輯等工作。
9、建立了多媒體平臺,將多種藝術形式綜合起來。
計算機技術在藝術設計領域中發揮著強大的功能和作用,但是并不能代替我們進行藝術設計。在數字化時代,設計師的藝術感受了和創造力尤為重要。
最初是美國的軟件工程師創造了電腦設計軟件,這就意味著其多少對我國的設計教育界帶有一定的文化入侵意味。但藝術設計從根本上來講,是藝術與科學的綜合體,就必須要具備對現進科技的吸收和更新功能。現今時代是數字化和信息化的時代,設計教育界以開放和包容的心態來迎接計算機技術也未嘗不可。
事實上,將計算機引進藝術設計學科中是時代發展和藝術設計本身發展的必然趨勢。設計之所以為設計,就代表著要創造出世界上本身所沒有的物體,而為了創造出這一物體,并將這一物體展現于大眾眼前,就要求設計者能將腦海中印象能夠真實、直觀地表現出來,而為了做到這一點,設計者就必須要能夠擁有較強的寫實能力。因此,在傳統的設計教育中安排一定的繪畫技術學習和透視原理的學習等學習課程是非常具有必要性的。電腦設計軟件之于藝術設計,能夠大大降低對設計專業的繪畫素質要求,這就使其在藝術設計中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專注于設計藝術本身,而繪畫課程的教學也不斷加強和提高了學習者的審美體驗和藝術素質,這一些對于提高藝術設計專業教育質量提高是極為有利的。
將計算機引進藝術設計中是藝術設計外延發展的需要。如今,互聯網以不可逆轉的速度快速地侵入到了每家每戶,而電子出版物和網頁等已經成為了藝術設計新的增長點,互聯網比之傳統媒體所顯現的優勢,使其成為了人們生活中的最主要的媒體。而在此情況下,沒有對于數字化設計手段的充分了解,我們是不能夠深入了解到這一設計領域的。
如今,電腦設計軟件已經走進了很多的院校,一些本科院校開設了“多媒體軟件設計”和“動畫”專業,有些大專院校則開設了“電腦藝術設計”專業。很多院校將設計軟件課作為主干課程的補充,但這明顯是不夠的,應該認識到計算機技術的重要性,將其作為藝術設計專業課程的一個重要攻堅方向。也就是說,要在加強學生的藝術基礎的教學的同時,要充分應用到現代教育理論和教學技術,運用數字化設計手段,引進數字化設計手段來整合、優化相關專業課程和部分基礎課程。
在設計教育領域中,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根據不同的情況引進計算機技術。對不同的專業、不同的院系、不同的課程等進行具體分析,并尋求合理的比例關系。給予不同的課程結構、辦學模式探索機會,尋求更為正確的思路。
要處理好設計軟件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對接關系,同時處理好類似PageMaker與書籍裝幀、AutoCAD、3DS MAX與環境藝術設計以及Illustrator與CIS設計這樣的課程序列關系,可以將設計軟件課與專業課平行,也可以開設在專業課之前,但是卻不能開設在專業課之后。
相關的專業課教師應該能夠對相關的軟件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掌握傳統技法,這樣教師就可以對學生進行指導工作,運用設計軟件和傳統方法對學生進行階段性指導。同時教師在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練習的同時,還要注重學生對電腦相關技能的指導,對學生的大作、小作以及初稿、止稿提出不同的要求,給學生一定的選擇余地。
在藝術設計中,處理好藝術和科學的關系,平衡兩者結構模式,能夠使我們更加接近于藝術設計的本質,促進教學效益和效率的提高。比如,對商品包裝進行容器設計教學指導時,在具體的設計過程中可以通過計算機技術使用虛擬材料代替真實材料進行設計操作,這樣能夠有效地節約設計成本,同時這種虛擬設計耗時耗力較少,能夠節約課時。此外,在設計過程中,用電腦技術進行色彩和平面的構成工作,能夠及時修改和編輯設計工作,避免學生進行重復勞動,使學生一直保持設計和創作的積極性。而學生也不能過度依賴電腦,將裝飾藝術課程和立體構成的作業全部或大部分推給電腦制作,這樣的話就達不到真正的藝術教育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對材料的把握和對手的技巧的訓練是設計教育中必不可少且永遠需要的。設計追求的美感是多元的,人們崇尚手工設計作品在現今乃至今后都會成為藝術設計的一個大趨勢和大方向,并且不可忽視的其在高雅藝術的層次上要更為高一些,因此,由此可見,電腦并不代表一切。
要提倡藝術教育的寬容性。既要強調學生的繪畫水平的培養和提高,還要強調學生對計算機技術的熟練掌握,這樣一來兩者必將產生課時上的沖突。而為了解決這一沖突,應增大選修課的比例,在選修課程中補充學習,自行學習。社會對人才的需要是多種多樣的,設計藝術的面貌是豐富多彩的,藝術設計教育的面貌顯然也應當如此。
【參考文獻】
[1]任一祎.計算機技術與藝術設計教育[J].江蘇紡織,2002.
[2]李春生,王靜波.藝術設計中計算機技術的介入[J].電子測試,2013.
[3]朱夕曙.芻議計算機網絡技術在藝術設計教育的應用[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04.
[4]范藍兮.淺談計算機技術在藝術設計工作中的應用[J].科技展望,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