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方案
通過標題得知,本文講述的是一次采訪經歷,而且是“第一次”,激動、緊張、興奮……內心的活動一定少不了。
文中“我”和小胖共采訪了三個不同的人,他們分別給這次采訪活動帶來了不同的波瀾,使得故事的可讀性大大增強。但每次采訪結束后,小作者的獨立體驗并沒有不同程度地顯現出來,導致習作整體顯得平鋪直敘,鮮活性又大打折扣。因此,我們可以嘗試讓心理活動成為銜接的潤滑劑,在情節起伏處加入“我”自身的體驗,從而引起讀者情感上的共鳴。比如:得知采訪任務時,“我”內心是怎么想的?準備采訪前,“我”有沒有心亂如麻,又是如何安慰自己的?采訪過程中,面對不同的采訪對象,“我”的心理反應也會有所不同。采訪結束后,又有哪些感想呢?
第一次采訪
今天是一個美好的日子,因為我和何小胖要一起采訪書店里的讀書人。(需簡單交代此行的目的,為何要做這件事。)
我和媽媽吃完午飯,就去東城接何小胖。我的想法是正確的,我們一到那里就看到一個很像何小胖的身影。我一直在喊,可那身影始終不理不睬。我忍不住跑了過去,搞笑的事情發生了,他原來是比何小胖肥幾倍的家伙,我不禁臉紅了。(本段與表現主題無關,可不寫。)
我又等了一小會兒,何小胖才姍姍來遲。我們來到書店,“采訪之旅”正式開始了。我們在人山人海的書店里擠得滿頭大汗,周圍的人都在看著我們好像在竊讀。(病句,要學會斷開,表達兩層意思。另外,你們的什么舉動讓別人覺得是在竊讀?)
經過一番仔細的尋找,我們終于在墻角找到了一位老伯伯。(可以描述一下整體形象,這是一位怎樣的愛讀書的老人,他的哪些細節吸引了“我們”)何小胖對我說:“我來吧!”既然何小胖這么想采訪,我只好成全他。我們大步流星地走上去,小胖開口說道:“您好!我們是光后小學的學生,老師給我們布置了一項作業,就是采訪書店里的讀書人,所以我們想問您幾個問題?!笨墒牵矣X得老伯伯似乎不大愿意配合我們。(有何表現?寫具體)小胖繼續追問:“您每周的讀書時間是什么時候?”老伯伯不耐煩地回答:“方便才讀。”這也太含糊了吧!后來何小胖又問:“您喜歡看什么書?”老伯伯卻回答“喜歡看什么書就看什么書”,弄得我們不知所措。
我們不能放棄,繼續尋找目標。這次的采訪者對象是位叔叔,我們大膽地問:“您每天都什么時候讀書?”他兩眼閃閃發光,(為什么?好奇?覺得不可思議?還是欣賞你們的行為?)微笑著回答:“晚上九點。”接下來,我們的采訪非常順利,每一個問題他都回答得很認真。采訪結束后,我們就迫不及待地去尋找第三個采訪者。在另一個角落,我們發現了一位女士,何小胖走上去問:“阿姨,您每天什么時候讀書?”(可加入“我”的心理描寫,這次能成功嗎?是否在為他擔憂呢?)但迎來的回答是“我是姐姐,不是阿姨”。此時,我們三個都笑翻了。最后,姐姐還是接受了我們的采訪。
我覺得今天的采訪意義非凡。(不要用大道理式的結尾,可以適當說說自己今天的感受和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