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石鋒
致廣大 盡精微
文_石鋒

石 鋒Shi Feng
壯族,1961年9月生于廣西巴馬,祖籍廣西象州。現任廣西書畫院院長,正高職稱,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編輯出版委員會委員,廣西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廣西大學、廣西藝術學院、廣西師范學院客座教授。作品數十次入選國家級書法作品展。2007年獲全國第九屆書法篆刻作品展覽三等獎,2009年獲全國第三屆“蘭亭獎”書法作品展提名獎,2010年入選中國書協“名家工程”五百強作品展。2013年出版個人大型作品集《風煙俱靜——石鋒書法藝術》。2001年、2011年兩次獲廣西文藝創作政府獎“銅鼓獎”。此外,還三次獲得廣西書法篆刻展覽一等獎。2010年受聘為廣西首批簽約書法家。
剛讀小學,我就有了對未來的深切期待,發誓這輩子一定要倍加努力,爭取當個電影放映員,能夠有看不完的電影。
多少年過去,現在我已很少看電影,兒時的理想早已淡忘。電影為什么會打動我,卻一直沒有認真思考過。
真正對電影有所了解,是在上了大學以后。
電影,可以說比生活更接近生活,從宏觀到微觀,無處不在。看張藝謀的電影,從萬人集聚的宏大場面,到睫毛上的一滴淚珠……它有著比正常眼睛更具分析精微的能力,觀眾無不感到那點精微。
由此,我想到書法。書法靠什么去打動人?書法能不能展示場面,如何表現細節?
當代書法作為展廳藝術,能否抓住觀眾的眼球,首先要看它的整體氣韻。這方面,大字作品有優勢,小楷寫得再多再好,也無法在30米開外“打”人。
美術作品,有的近看很粗,拉開一定距離,方能看出妙處。這樣的例子,書法也有。我覺得,不能近視或遠觀,作為展廳藝術,都不能算完美。好作品,必有大氣勢,同時還要有細節,讓觀眾駐足聚焦。
構成的完整,線條的長短交織,線序的排列組合,筆墨的輕重變化,線的節奏韻律與空間的錯落——觀眾之所以被書法大場面感染,無非以上要素。那么中景看什么?不同線序的組合方式,空間的轉換,色彩(墨色、印色、紙色)的層次,線條的遒勁、張力……好作品都會有繼續打動人的東西。
用筆的精到與一組組筆墨的巧妙構成,拉近了觀眾的目光——細節,往往是作品成敗的關鍵因素。起收搭接的變化,用筆的方圓松緊,線條的燥潤頓挫,乃至紙張的色彩與肌理等,一點一滴,無不在展現作者的思想與情感。
書作的整體設計,運動、節奏的組合布置,造型的統一,線條的運用、色彩的安排……一切目的,都集中在那個特定的場合,使之能收到最大最好的效果。
事情往往如此,修養是有的,技巧是老辣的,創作是有經驗的,可惜就是沒有研究“場合”。
當代書法創作,講的是完整構成,切不可輕率地把一些還值得探討的東西甩掉。

1.石鋒 宋詞組合110cm×70cm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