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春華
(遼寧省營口市中醫院內分泌科,遼寧 營口 115000)
--護理研究--
護理表單在結腸癌術后護理中的應用
馬春華
(遼寧省營口市中醫院內分泌科,遼寧 營口 115000)
目的分析結腸癌術后護理中應用護理表單的作用。方法選擇行手術治療的結腸癌患者122例,隨機抽取61例,作為觀察組,另61例作為對照組,觀察組術后護理中應用護理表單,對照組常規護理,觀察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切口愈合時間、排氣時間、排便時間及住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結腸癌術后護理中應用護理表單后,護理環節可被良好的理順,提升護理質量及護理效果,促進患者康復。
護理表單;結腸癌;術后護理;并發癥;效果
結腸癌是一種臨床上常見的胃腸道惡性腫瘤,手術為主要治療方式,并在術后實施輔助化療,以延長患者生存期,但由于手術存在較大創傷,加之患者自身不良精神心理因素的存在,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高,不利于患者術后良好恢復。結腸癌術后康復中,重點環節之一即為護理,常規護理中多關注患者疾病恢復,未關注患者心理狀況,因而效果并不理想。研究表明,結腸癌術后護理中應用護理表單后,可提升護理效果,促使患者術后盡早康復。本院手術治療結腸癌患者后,即在術后護理中應用護理表單,效果較為滿意。
1.1 臨床資料 選擇本院2015年10月~2016年12月行手術治療的結腸癌患者122例,男68例,女54例;年齡37~77歲,平均(53.6±3.7)歲。納入及排除標準:①符合結腸癌的診斷標準,經病理檢查證實;②病理類型均為腺癌;③術前未發生遠處轉移,且未合并梗阻癥狀;④均對本研究知情,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⑤排除伴有嚴重其他臟器疾病,無法利用語言交流患者。隨機抽取61例作為觀察組,另61例作為對照組,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對照組術后實施常規護理,包含密切觀察病情及生命體征變化、預防切口感染等。在此基礎上,觀察組應用護理表單,具體如下。
1.2.1 擬定護理表單 總結科室中以往的結腸癌術后常規護理方法,并進行分類,對每個護理環節做出細化,將護理環節中的重點工作標記出來,以表單形式一一列出,日常護理時,以表單內容為依據,逐項的開展護理操作,每項護理操作完成后,做好表示完成的標記,如項目內容未全部完成,將原因簡單的標注在對應項目后,同時,患者病情發生變化時,也需要記錄在表單中,交接班過程中,上一班護理人員需將表單內容清楚的交代給接班護理人員,避免護理操作的遺漏[1]。
1.2.2 實施護理表單 護理表單擬定完成后,護理人員即可在臨床中正式實施,護理內容包含以下幾項:①心理護理:患者因恐懼、擔憂癌癥,焦躁、易怒等不良心理狀態極易產生,對患者配合護理人員的程度也會產生影響,對此,護理人員應全面的了解患者的生活條件、社會地位、關注重點等,分析誘發不良心理的原因,明確心理問題類型,做出分類,標記在護理表單中,之后有針對性的給予患者心理護理干預,緩解不良心理狀態,促使其積極配合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②體位護理:術后,患者需以仰臥位休息,并將枕頭去除,麻醉藥效消除患者清醒后,將患者體位更改為半坐臥位,適當墊高患者臀部,使肛門壓力減輕,保證呼吸通暢,利于引流的開展,翻身、咳痰護理定時進行,預防患者并發壓瘡、呼吸道炎癥等;③胃腸減壓:手術完成后,胃管需常規留置,因此術后要給予患者胃腸減壓,減壓過程中,應對胃管通暢性密切注意,避免彎折的發生,兩次擠壓胃管的間隔時間為2 h,對胃液顏色、胃液量等密切觀察,如發現異常,立即告知醫生,患者肛門排氣后,胃管即可拔除;④飲食護理:術后患者禁止進食,靜脈通路留置后補給營養液,水電解質及酸堿情況要隨時監測,并維持其處理平衡狀態,口腔清潔操作定時開展,預防肺部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患者恢復腸蠕動功能,且肛門已經排氣后可進食,主要為流質的、清淡的食物,甜食、牛奶禁止使用,避免腹脹,食用3 d左右流質食物后,可更改為半流質飲食,并以患者恢復情況為依據,逐漸的過渡到正常飲食;⑤并發癥護理:患者出手術室后,吸氧應低流量、持續開展,促進排出過量二氧化碳,降低高碳酸血癥發生風險,切口處情況密切觀察,如出現紅腫、滲血等癥狀時,清潔、換藥操作及時開展,必要時告知醫生處理,預防切口感染的發生,術后患者需留置尿管,護理人員應定時清潔尿道口,防止發生尿路感染,盡早讓患者下床活動,簡單運動即可,降低下肢靜脈血栓的發生風險,重視患者主訴,并經常詢問,及時發現異常情況[2-3]。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發癥發生情況,記錄相關指標恢復時間,包含切口愈合、排氣、排便、住院。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分析本文數據,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術后,觀察組61例患者中,發生并發癥3例,發生率4.9%,其中,切口感染2例,尿路感染1例;對照組61例患者中,發生并發癥10例,發生率16.4%,其中,切口感染4例,尿路感染3例,腸梗阻2例,高碳酸血癥1例。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術后相關指標情況比較 術后,觀察組患者切口愈合時間(6.5±3.3)d、排氣時間(2.2±1.0)d、排便時間(3.6±1.1)d、住院時間(9.7±4.4)d;對照組患者切口愈合時間(8.6±4.2)d、排氣時間(4.1±1.3)d、排便時間(5.9±1.4)d、住院時間(14.4±4.9)d。觀察組各項指標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目前,臨床上仍主要采用手術治療結腸癌患者,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能夠延長患者的生存期,但由于手術具有較大的創傷,增加術后相關并發癥的發生風險,同時,患者因擔心手術效果、預后等,不良心理狀況也會對術后康復效果產生影響,因此,結腸癌術后患者康復中,護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護理可改善患者心理狀況,預防并發癥的發生,促使患者盡早康復,提升康復效果[4]。
傳統護理中,護理人員多機械性的遵照醫囑執行護理操作,盡管也具備一定的護理效果,但護理漏洞也較易出現,而且也并未充分的關注患者心理狀況,導致最終的護理效果并不理想[5]。本院總結以往護理經驗發現,結腸癌術后護理主要包含5個方面,分別為心理護理、體位護理、胃腸減壓、飲食護理及并發癥護理,將這些護理環節細化之后,逐一的列出各項護理內容,形成護理表單,護理人員按照護理表單中的項目,一一完成護理操作,并標記好完全完成的護理操作,此種方式有效的避免了護理遺漏問題的發生[6]。同時,護理表單中還會清楚的標記未完成護理項目的原因、患者發生的病情變化情況等,即使護理人員交接班,接班護士也可按照護理表單繼續實施護理,提升了護理的連續性及整體性,提高護理質量[7]。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結腸癌患者術后護理中應用護理表單后,不僅明顯的降低了并發癥發生率,而且縮短切口愈合時間及住院時間,促使患者盡早的排氣、排便,利于患者術后恢復,提升術后恢復效果。
綜上所述,結腸癌術后護理中應用護理表單后,有利于提升護理操作的明確性,避免護理遺漏問題的發生,減少術后并發癥,促使患者切口盡早愈合,提升術后恢復速度,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1] 張秀英.心理干預在結腸癌術后康復護理中的應用[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6,18(16):2274-2275.
[2] 張利.應用護理表單對結腸癌術后患者進行護理觀察的可行性分析[J].生物技術世界,2016,21(3):165-166.
[3] 陳沛英,陳妙顏,黎小華,等.奧瑞姆自理模式在結腸癌患者術后護理中的應用[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12(13):3115-3116.
[4] 代書敏,侯書楊,馬愛蘭.臨床護理路徑在結腸癌并腸梗阻術后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5,21(3):208-209.
[5] 童莉,焦永倩,王艷靜.思維導圖在腹腔鏡結腸癌根治術術后并發癥護理中的應用[J].河北醫藥,2014(2618):2877-2879.
[6] 周芳.圍術期針對性護理干預在結腸癌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14,11(21):157-159.
[7] 錢次榮.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對高齡結腸癌合并腸梗阻患者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學,2013,19(11):128-129.
10.3969/j.issn.1009-4393.2017.34.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