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泰興市常周初級中學 夏海燕
淺談生活化理念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江蘇省泰興市常周初級中學 夏海燕
與其他學科不同,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實用性較強。可以說,英語的學習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運用在生活中,因此在教學中應當采取生活化教學手段,而不能刻板地采用傳統(tǒng)教學手段。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營造更加和諧生動的語言環(huán)境,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英語單詞及語法,提高英語學習水平和英語實用能力。在新課標下,很多學校都開展了教學改革,很多初中英語教師也紛紛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生活化教學模式也被廣泛應用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本文以江蘇譯林版牛津英語教學為例,從教學理念、課堂教學及課外延伸等角度來談生活化理念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生活化;初中;英語;語境
對于初中生而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教師在教學中總是照搬教學大綱,在課堂教學中提出的案例、情境和橋段都是出自教材,就很容易讓學生感到厭倦,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比如教材中提到的餐桌禮儀基本都是針對西方而言,而初中生所處的環(huán)境又不與西方餐桌場合相符,即使學到了書本的知識,也很難應用在實際生活中。這樣一來,學生就會覺得英語教材內容無意義,從而失去學習動力。對此,若能夠在教學中緊密結合生活,將生活元素引入到初中英語教學中,勢必會極大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事實上,生活性與實踐性、開放性也一直是新課標對初中教學提出的新要求,尤其英語作為一門交流工具,更多地也是應用在生活場景中,要做到“到處是生活,到處是教育”(侍月季2016)。因此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應該實現(xiàn)生活化教學,以提升學生英語學習水平和實際應用水平。
雖然新課標要求課堂應該以學生為主體,但是教師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視,事實上,大部分情況下,教師依然引導著整個教學的方向和節(jié)奏。因此要想將生活化理念應用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必須要樹立生活化教育理念,只有這樣,才能在日常教學中隨時將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生活資源開展英語教學,從而使學生在生活化場景中掌握英語知識,理解英語語法。例如在 “going shopping”的教學中,若教師有生活化教學意識,那么就可以發(fā)現(xiàn)教室中的書、鉛筆、文具袋、箱子、垃圾桶、桌椅,甚至是同學們的T恤、發(fā)卡、裙子等衣物配飾都可以作為道具來開展生活化情景教學,從而引導學生掌握“We are planning to buy a book./We are planning to buy…”,“I think you can buy…”等句式。還可以安排學生分組進行角色扮演,通過情景對話來掌握句式,練習口語,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水平。
另外,詞匯的掌握一直以來都是學生學習英語的難點,教師在教學中也應該積極利用生活化元素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詞匯。例如當前初中生都有屬于自己的手機,教師可以利用手機展開一系列的詞匯教學,將telephone、phone、keyboard、GPS、desktop等與手機相關的單詞列出來,讓學生拿著手機學習詞匯,并互相對話來加強對詞匯的理解、記憶和應用。這樣一來,學生在任何時候看到手機都會想起這些單詞,記憶效果要遠遠比一般的死記硬背強得多。
初中生正是處于充滿好奇和幻想的階段,在英語課堂上教師如果只是呆板地照搬教科書教學,可能會導致學生厭倦抵觸,對英語失去興趣。但是如果課堂能夠利用生活中的教育資源開展生活化情景訓練,勢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Colors的過程中,教師如果直接照著書本講解:“red就是紅色的,yellow就是黃色的,blue就是藍色的……”學生很難一一記住。但是教師如果可以引入生活化情景,課堂教學效果就會大大不同。比如教師在這一單元的教學中可以借助窗外的blue sky、white clouds、green trees、red flowers,教室內的blackboard、yellow chalks,或者是學生的purple dress、blue pen等為教學道具,開展生活化情景訓練,讓學生互相問答物品的顏色,從而在快樂的氛圍中輕松掌握Colors的教學內容(王月萍 2016)。當然,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運用多媒體進行生活化情景訓練,將學生喜愛的卡通人物投放在屏幕上,讓學生用英語描述自己為何喜愛這個卡通人物,從而鍛煉學生的口語和語法。
初中是學生系統(tǒng)學習英語的主要階段,此時教師的發(fā)音、腔調都會對學生今后的英語口語有很大影響。初中英語教師在教學中如果使用呆板、嚴肅的語氣進行教學,容易使氣氛單調枯燥,使學生失去興趣,也不利于學生今后口語的學習。因而,要運用生活化理念構建真實開放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并且以感情飽滿、充滿幽默的語氣開展教學,為學生營造輕松學習環(huán)境,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從而達到良好課堂教學效果。例如在TV programmes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前準備一些初中生比較感興趣的電視節(jié)目,以此為切入點導入課堂教學,再用簡單、輕松、幽默的語氣帶動整個課堂氛圍,鼓勵學生用口語表達與之相關的短句,如I like watching...because...,從而很好地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角色扮演是一種很好的生活化教學方式,很多學生都樂意扮演角色。對于一些情景感比較強的知識點,教師可以提前備課,安排好課堂時間,組織學生扮演英語課文中的角色,實現(xiàn)情景再現(xiàn),不但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集中注意力,還可以營造很好的生活氛圍,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英語知識(張玲玲 2017)。例如在Finding your way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學校為場景,一人扮演校外人員,五人扮演指路人,從校門口通過一路問路,最終找到本班級。以此來掌握“walk along、turn left、turn right”等語法和詞匯,達到活學活用的教學目的。
語言源于生活,要學習英語這門外語,除了要進行課堂學習以外,還要在課外進行延伸,要讓英語在生活中能處處體現(xiàn)出來,從而為學生營造更加全面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要讓學生形成“英語是生活的組成部分,英語學習離不開生活”這樣的意識(杜英 2016)。
除了課堂以外,在生活中開展豐富多樣的課外活動也有助于實現(xiàn)生活化英語教學。例如在節(jié)日舉行party是西方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對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party,根據節(jié)日主題裝扮教室,歡聚在一起用英語互相祝福、交流。也可以將生活中的娛樂項目搬到party中,例如唱歌、表演、看英語原聲動畫等等,讓學生在生活中、娛樂中學習英語。例如在圣誕節(jié)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用生活中常見到的一些物品,如鈴鐺、彩帶、禮物盒等道具將教室布置出圣誕氛圍,在此過程中讓學生們互相幫助,互相交流。這樣不但可以讓學生體會到西方人的生活氛圍,也有了一個在生活中可以用英語交流的機會。在布置好的圣誕教室中,可以開展一些活動,例如唱一首Jingle Bell,表演一出簡單的英語話劇、舉辦和Christmas有關的詞語比賽。讓學生在濃厚的西方文化氛圍下,輕松學習新知識,鞏固舊知識,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教師在布置課外作業(yè)時,也要注意運用生活化理念。例如學生一般都很喜歡小動物,在學習完Pets一課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與pet有關的課外作業(yè),讓學生回家去看一些與pet有關的電影或動畫片,學習與pets有關的內容,讓學生動手把家里的寵物用品都貼上英文標簽,如“dog food、kennel”等等,和自己家里的寵物互動,如握手、奔跑、玩球等,讓父母幫忙拍照,并為照片題上一組英語短句作為標題。還可以采取“演一演、錄一錄”等方式來豐富課外作業(yè)的形式,例如讓學生在看完電影后,將自己最喜歡的寵物電影片段表演給父母看,也可以與父母互動,在父母幫助下錄一段表演視頻。這樣不但可以讓學生在生活中掌握更多的英語知識,也有利于親子互動,增進親子感情。另外,教師還可以將課外作業(yè)內容由“pets”延伸到“animals”,讓學生到小區(qū)、公園或大自然中走一走,發(fā)現(xiàn)大自然中除了pets還有哪些animals,并用手機拍下來,在課堂上用多媒體來播放大家在生活中拍到的各種pets和animals。與死板的做練習題相比,這樣充滿生活化氣息的課外作業(yè)必然更受學生歡迎和喜愛,在完成作業(yè)時也會更加用心,從而在不知不覺中汲取英語知識,提高英語學習興趣。
總之,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當樹立生活化教學理念,正視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工具的屬性,讓學生的英語學習從生活中來,最終應用到生活中去。事實上,生活中處處有英語,英語作業(yè)應該是活潑多樣的。我們應該從學生的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fā),創(chuàng)新作業(yè)類型,把學習的自由與空間還給學生,使學生通過親身參與體驗實踐,使自己的英語知識逐漸“沸騰”起來。
杜英. 2016. 精彩“生活”, 精彩課堂——淺談初中英語生活化教學模式[J]. 長江叢刊(29):103.
侍月季. 2016. 淺談初中英語生活化教學[J]. 中學教學參考(22):46.
王月萍. 2016. 初中英語教學生活化的路徑探析[J]. 新課程學習(10):25.
張玲玲.2017. 淺談初中英語教學生活化實施策略[J]. 時代教育(8):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