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砥礪奮進續寫輝煌
本刊評論員
新春的陽光灑向大地,時間將成就與輝煌留給過去,也將機遇與希望賦予未來。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對進一步做好農業開發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們著眼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動適應農業農村發展形勢變化,調整思路和著力點,推動農業綜合開發不斷邁出新步伐。
全省農發資金投入再創新高。2016年,全省農發資金總投入達到60.35億元,同比增長14.5%,總規模保持全國領先水平。爭取中央財政資金25.72億元,增幅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項目區農民籌資投勞和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投入28.83億元,同比增長31%。
加快發展現代農業亮點更亮。重點推進“大農田、大農機、大水利、大科技、大合作”,全面提升項目區現代農業建設水平。特別是集中資金建設的27個現代農業示范項目區,標準更高,亮點更多。2016年,投入農發資金建設生態高產標準農田147.2萬畝;項目區批量裝備大型農業機械,從種到收實現全程機械化;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78個,規模流轉土地53.1萬畝;大力推廣應用新品種、新成果,特別是采用“物聯網”、低壓管道灌溉輸水等新技術。
促進轉方式調結構成果突出。我省出臺了《農業綜合開發轉方式調結構重點支持五大優勢特色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通過實施農發項目,建設優質水稻基地22萬畝,優質蔬菜基地31萬畝,優質雜糧、馬鈴薯基地29萬畝,優質飼草飼料基地18萬畝,優質食用菌、北藥、堅果基地11萬畝。支持飛鶴、光明、貝因美、大莊園、元盛、賓西等我省龍頭企業建設奶牛或肉牛養殖園區,推動畜牧業加快發展步伐。
推進生態農業建設取得突破。注重資源的保護和修復,推進綠色食品發展,提高生態化建設水平。完善農田防護林網,注重改善土壤理性指標,大力發展節水灌溉,實施減化肥、減農藥、減除草劑“三減”行動,推廣新技術助推環境保護,推動農發項目區不僅成為現代農業示范區,而且成為生態建設樣板區。
主動服務全省大局成效明顯。助力扶貧攻堅,支持湯原、樺南兩個國家級貧困縣新建2億袋菌包生產線,推動農民年增收3億元,可脫貧解困2萬人。助力解決龍煤集團轉崗職工就業問題,安排農發資金5.55億元,支持森工、林業部門及雞西、鶴崗、雙鴨山、七臺河四煤城實施勞動密集型產業項目42個,提供就業崗位14800個。助力林區經濟發展轉型,安排農發資金5億元,支持林下經濟發展。
金雞報曉,大地回春,我們跨入了新的一年。2017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一年。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黑龍江兩次重要講話精神,擼起袖子加油干,奮力譜寫新篇章,以農業綜合開發改革創新的豐碩成果為闖出黑龍江全面振興新路子做出自己的貢獻。
推進中,緊緊圍繞“一個目標”,牢牢把握“六個堅持”,推動農業綜合開發再登新臺階。“一個目標”,以發展現代農業為主攻目標,為我省爭當全國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助力加油。“六個堅持”:堅持整合資金重點投入,集中資金辦大事;堅持大規模建設高標準農田,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產能;堅持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堅持扶持發展優勢特色產業,推動轉方式調結構促增收;堅持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進適度規模經營;堅持推進生態農業建設,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回首過去,我們搶抓機遇,銳意創新,成果豐碩;展望未來,我們步履堅定,乘勢而為,奮力前行。站在新的起點,滿載希望,揚帆起航,砥礪奮進,續寫輝煌,讓我們通過不懈努力與奮斗貫徹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的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