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奎縣農發辦
小土豆做出大文章
望奎縣農發辦
望奎縣是全國最大的馬鈴薯脫毒小薯無基質栽培工廠化生產基地,馬鈴薯種植面積達30萬畝,產量60萬噸。早在1998年,望奎縣就注冊了中國第一個薯類商標——黃麻子,并于2003年獲得了綠色食品標識。2014年,望奎被省農發辦確定為馬鈴薯產業發展示范區,投入農發資金5600萬元,進一步配套完善基礎設施,為馬鈴薯產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
做大馬鈴薯產業,品種改良是前期基礎,更是根本保障。為此,農業綜合開發投資4000萬元,建立了馬鈴薯種薯繁育基地,配套建設了2400平方米連體節能溫室、40000平方米連體大棚、51棟防蛀網棚、2000平方米組培室、5700平方米種薯庫,還購置了組培及化驗設備和2000個馬鈴薯儲藏箱。通過與東北農業大學、省農科院專家組共同努力,培育出了屬于望奎自己的原原種。2016年,項目區繁育馬鈴薯脫毒種苗200萬株,經網棚種植產原原種1000萬粒,每粒按目前市場價0.5元計算,價值500萬元。預計2017年可繁育一級種薯3000噸,按目前市場價3600元/噸計算,價值1080萬元;2018年可繁育合格種薯3萬噸,按目前市場價1600元/噸計算,價值4800萬元;自2019年開始,每年可供應市場3萬噸種薯,按1600元/噸銷售價格計算,可實現銷售收入4800萬元,實現純利潤1800萬元。種植脫毒種薯與農戶種植自留種薯相比,畝可增產0.5噸左右,商品薯按800元/噸銷售價格計算,畝可增收400元。
東郊鎮是望奎縣馬鈴薯的主產區,全鎮10萬畝耕地一多半種馬鈴薯,但多年馬鈴薯重茬種植,使土壤板結,病蟲害增多,產量不斷下降,倒茬成為最大瓶頸。2013年年底,經過省農發辦的牽線搭橋,東郊鎮順達馬鈴薯種植專業合作社與火箭鎮的庚國玉米種植合作社、祥和玉米專業合作社,以及禾豐農業合作社組成龍薯聯社,實現了統一經營,分社專業繁育。采取“基地+聯合社+合作社+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共流轉土地3.6萬畝,在農發資金支持下,購置了馬鈴薯耕種、施藥、收獲機械,組建了農機合作社,為馬鈴薯原種繁育、種植、中耕、疫病防治、收獲提供了有力保障。聯社逐步由最初的“換地”種植,發展到一體化經營,共享大機械規模化作業和大型倉儲和晾曬烘干設備使用,還探索出了“馬鈴薯—玉米—辣椒—玉米—馬鈴薯”輪作優化種植模式,闖市場、抗風險的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2014年冬天,東郊鎮黨委書記李亞文和順達馬鈴薯種植專業合作社原理事長張桂云聯手南下,在廣東湛江遂溪縣試種了500畝北方馬鈴薯,畝產高達5000斤,每斤賣到1.3元,價格較黑龍江春種秋收馬鈴薯高出近一倍。2015年秋,龍薯聯社在廣東遂溪縣又流轉4800畝地,把大型農機具和噴灌設施一起運到了廣東,成功進行了返季節馬鈴薯的大面積、規模化種植。2016年3月,北國黑龍江還未開犁,但在數千公里之外的廣東湛江,龍薯聯社卻迎來了跨省種植馬鈴薯的“豐收季”。這4800畝馬鈴薯全部與商家簽了訂單,每斤收購價1.25元,相當于北方馬鈴薯的雙倍市場價,龍薯聯社實現了大規模“北薯南種”新跨越。龍薯聯社算了一筆賬,種一季馬鈴薯每畝純收益超過2000元,下一季的青貯玉米平均畝純收益800元。望奎縣委書記單偉紅說,“北薯南種”是農村新型經營主體創新發展的產物,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出的新碩果。
正所謂精準扶貧無界域。北方黑土地的“黃麻子”,在南方紅土地上扎下根,這給當地創造了大筆財富。據統計,2015年龍薯聯社在廣東湛江遂溪縣釵仔村流轉土地近5000畝,播種時每天雇工200~300人,平均每人每天工資70元左右,加上土地流轉費,當年就給當地農民增加收入500多萬元。同時,將來自望奎縣的27戶貧困戶帶到廣東種植馬鈴薯,不到半年時間,這些貧困戶全都實現了脫貧致富。王久艷一家因病致貧,到廣東后,夫妻二人5個多月打工收入10萬元。望奎縣火箭鎮農民李建福因為沒啥掙錢門路,每到冬天便開始貓冬打麻將,但2015年冬天他卻沒閑著,一直在南方管護他的馬鈴薯田,臘月二十六才回東北過年,正月初五又急著南下了。談起這段經歷,他得意地說:“來廣東這半年,頂上了我以前5年的收入。”同樣是火箭鎮的貧困戶董亮,在龍薯聯社的幫助下,在廣東遂溪縣草譚鎮東港村種了170畝馬鈴薯。當大型農業機械把壟破開,黃澄澄的馬鈴薯散落在地里時,來自浙江的收購商早已把掛車開到地頭,170畝地實現純收入30多萬元,不到半年就圓了他多年的致富夢。
2015年以來,望奎馬鈴薯平均畝產達到2500公斤,較過去增產500公斤,按每公斤0.8元的市場價格計算,平均畝增收400元,農民年戶均增收8470元,是種植玉米、大豆等大田作物的2~3倍。目前,全縣80%以上的商品薯都與上好佳、麥當勞、肯德基等廠家實現了訂單銷售。隨著馬鈴薯種植規模的不斷擴大,還帶動了其他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目前,全縣大中小型馬鈴薯儲藏窖達到78000多個,儲藏量40萬噸以上,可實現馬鈴薯保鮮全年供應。為實現馬鈴薯效益最大化,望奎成功引進了龍騰薯業有限公司,年可加工馬鈴薯30萬噸,年產馬鈴薯淀粉4.2萬噸,馬鈴薯產加銷一體化的全產業鏈條初步形成。
如今,得益于農業綜合開發的集中投入和精準扶持,望奎“黃麻子”馬鈴薯已成為黑龍江省著名農產品品牌,全縣繼玉米、大豆、水稻之后的第四大作物。為使產業進一步做大做強,縣委縣政府通過建立馬鈴薯專業網站,參加世博會、哈洽會等大型會展活動,不斷加大宣傳推介力度。望奎馬鈴薯現已銷售到山東、河北、吉林等全國15個省、50多個市縣,并走出國門,出口到了朝鮮和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縣委縣政府表示,今后還要擴大返季節馬鈴薯的種植面積,把馬鈴薯賣到東南亞。這樣,不僅可以帶動更多貧困戶實現脫貧致富,還能在南方享受一個溫暖的冬季,打造一種“休閑農業”新業態。農業綜合開發馬鈴薯產業發展示范區建設,猶如致富的“魔棒”,攪動了望奎馬鈴薯產業這一池春水,推動這項強縣富民的產業迎來了又一個充滿希望的春天。
責任編輯/賈程秀男jiachengxiunan@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