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林市農發辦
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促進農民大幅增收
海林市農發辦
海林市位于黑龍江省東南部,屬山區和丘陵淺山區,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全市幅員面積8711平方公里,總人口42.2萬人,被國家食用菌協會命名為“中國猴頭菇之鄉”、全國食用菌優秀基地縣。近年來,我們在省農發辦的大力支持下,以項目建設為契機,緊緊圍繞“上規模、強管理、重科技、創品牌、拓市場”的總體思路,提出打造中國北方食用菌強市的戰略構想,全力推進集生產、加工、銷售、科研、試驗、示范于一體的“一園一帶”建設,形成了面上擴張與點上突破協調發展的良好態勢。
我們聘請北京農科院和省內知名專家對“一園一帶”進行規劃設計。“一園”,突出打造食用菌產業園區;“一帶”,以食用菌產業園區為軸心向外輻射形成食用菌產業帶。產業園區劃分為五大功能區,即科研區、種植區、加工區、商貿區、觀光游覽區,形成種植多元化、生產工廠化、加工精深化、品牌市場化、貿易國際化的省內一流食用菌產業發展示范平臺。產業帶向北延伸到新民河猴頭菇重點產區,向東擴展到G10食用菌產業基地,并打造2個食用菌基地,覆蓋海林鎮7個村屯,整體規劃面積超過6平方公里,計劃投資10億元,主要種植和加工靈芝、吊袋黑木耳、猴頭菇、香菇、花菇等產品,年生產栽培5億袋。通過建設“一園一帶”,努力把我市打造成全國最大的鮮菇生產加工基地、木靈芝生產基地、猴頭菇生產基地、花菇生產基地和全省食用菌技術研發示范基地。
我市把發展食用菌作為強市富民的重要產業,充分發揮本地的資源優勢、生態優勢、產業優勢,實施“打生態牌,走特色路”戰略,加快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推動食用菌產業快速發展。一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累計投資2億多元,建設了占地2平方公里的食用菌產業園區。園區基礎設施配套到位,解決了水、電、路、通訊等生產和生活實際問題,吸引惠源、宏宇等多家加工企業和生產大戶競相入駐。園區內大型企業達到10戶以上,建設各種菌棚600余棟、溫室3萬平方米、養菌室5萬平方米,實現了當年建設當年投產。二是創新生產經營模式。采取“反租倒包”形式,在G10兩側解決種植食用菌用地問題,建設了301和新樂2個食用菌生產基地,引入年種植100萬袋以上的新樂菌業合作社、東友食用菌合作社等20多戶木耳種植大戶進駐基地,極大地鼓舞了農民向食用菌產業轉型的士氣。三是大力推進規模經營。規模化推進、標準化生產、多元化發展,是我市食用菌產業的亮點。項目建設中,堅持“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統分結合、逐步到位;農民主體、政府支持”,沿新民河流域,打造全長14公里、集中連片300多公頃的食用菌產業帶。采取“現代標準化示范基地、工廠化生產”與“因地制宜、千家萬戶發展”相結合、“建設新棚”與“改造舊棚”相結合的發展模式,由新民村和模范村食用菌合作社牽頭進行土地流轉,每公頃價格5000~8000元,優先吸納流轉土地的農戶入社經營或就業,得到了村民廣泛擁護;擴建和改造各種棚室1430棟,建設菌包廠3個,發展聯合體15個,年生產猴頭菌包3000多萬袋,生產猴頭菇干品1000多噸。
通過政府政策傾斜和農發資金扶持,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作用,撬動金融資本和社會資金增加投入,解決了發展食用菌產業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