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農業資源開發局
創新機制規范管理努力實現項目評審精準化
江蘇省農業資源開發局
我省按照國家農發辦統一部署,將強化項目評審工作作為規范管理、機制創新的著力點,積極探索“雙向盲評”、現場評審、中介評審等多種評審方式,形成領導重視、強化監管、注重創新、保障實效的工作機制,較好地保證項目立項的科學合理、客觀公正,為項目順利實施和高標準建設奠定了良好基礎。
項目評審是優選項目、完善項目前期工作的重要舉措,是農業綜合開發重要的基礎性工作,也是項目管理的重要環節。項目評審的質量直接關系到項目的成敗。我省以項目管理科學化精準化為目標,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保障項目評審工作不斷提升。
一是提高思想認識
充分認識項目評審工作對于實現農開工作“項目建設好、資金使用好、隊伍打造好”目標的重要意義,將項目評審工作作為健全項目決策、執行和監督權力運行機制的重要環節,嚴格管理,從嚴把關,切實做到規范評審,科學評審。
二是強化組織保障
省級評審中心承擔全省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評審的組織事務,以及專家庫的建設管理工作,定編13人,每年安排的評審專項經費逐年增長。市級農開部門也建立評審機構、明確專門人員和評審經費,為評審工作提供有效保障。根據國家農發辦要求,結合我省工作實際,省級制定《江蘇省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評審辦法》,市級制定實施細則,使項目評審工作從接受評審委托、擬定評審方案、抽取評審專家、申報材料評估評議到形成評審結論、反饋評審結果,形成一套完整有序的評審工作流程。
三是明確工作職責
按照簡政放權工作要求,切實將項目評審權下放,明確除國家規定必須由省級負責評審的項目和需在全省范圍內競爭選項的項目之外,均授權市級進行評審,省級負責對市級評審工作進行指導、監督和抽查,全省實現“縣級初核、市級評審、省級抽評”的聯動工作機制。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評審,在縣級初步核查的基礎上,市級既組織實地考察,出具實地考察報告,又組織專家對申報材料進行評估,出具項目評估報告。省級對13個市的評審工作進行全覆蓋的巡查,加強檢查指導,還抽取1/3左右的項目進行復評,努力提高項目評審質量。
以選準、選好項目為核心,進一步強化評審責任,嚴格評審程序,細化評審標準,優化評審方法,確保選項工作質量。
一是強化項目初審,確保項目真實規范
明確按照1:2比例進入省級項目庫,在此基礎上,組織業務管理人員按項目類別,對項目申報材料進行嚴格的審核審查,通過實地考察、交叉互審、加強抽審、建立項目申報承諾制、申報材料標準化格式等做法和要求,保證項目申報材料真實,符合項目申報要求。
二是加強專家考核,強化評審工作責任
依據國家農發辦項目評審的要求,研究制定專家管理暫行辦法,既明確專家的權利和義務,也明確專家的工作紀律和責任。評審結束后,由工作人員對專家的業務能力、工作態度、工作表現和遵守紀律等十多個指標進行考核評分,符合要求的專家繼續聘請,不符合要求的專家淘汰出庫。這種考評機制的建立與運用,“倒逼”專家不斷強化責任意識,提升評審質量和水平。
三是規范材料格式,提高評審質量效率
在擬定項目評審方案時,預先制作好每個項目的評審意見、存在問題與修改建議、項目評分表三個電子模板,自動生成項目名稱、評審編號、專家組別、評審日期等要素信息并鎖定文本排版及字體格式,既保證項目評審材料的統一和規范,又減少專家組的工作量,讓專家投入更多精力于項目評審工作,評審的工作效率得以較大提高。
四是加強檢查監督,推進公平公正評審
項目評審既是競爭立項的過程,也是好中選優的過程,必須加強監督,大力推行陽光操作,形成內部和外部監督相結合的監督體系,才能確保評審工作的公平公正。為此,我省堅持局紀檢監察部門全程參與項目評審,隨機抽取評審專家和項目,強調項目評審的工作紀律和要求,當場公布舉報受理電話,宣讀專家工作規則和非專家工作人員規則,現場全過程監督專家和工作人員的言行,以此增強所有人員的紀律意識和規矩意識,保證按紀律和規定要求開展項目評審活動。
為與時俱進地做好項目評審工作,我省不斷探索評審工作新機制。
一是探索“雙向盲評”
從2014年開始,我們連續三年探索產業化財政補助項目的盲評工作。省級評審前后分為兩輪:第一輪,對申報材料的合規性進行再審查,淘汰掉不合規的項目。第二輪,對申報材料的技術方案的可行性、效益分析合理性進行評估評議。這一輪評審實行“雙向盲評”方式。根據盲評工作方案,我們給專家組提供屏蔽相關信息的項目申報材料,每個項目申報材料隱去項目申報單位名稱、法人代表、聯系電話、所在市縣等基本信息。局監督檢查處隨機抽選專家,專家組對屏蔽相關信息的項目申報材料進行評審,出具評審意見,指出存在問題并評分排序,使評審結果更加科學合理。通過三年探索,共對347個項目進行盲評盲審,實現產業化財政補助項目盲評的全覆蓋。大家認為,這種申報單位與評審專家互不知曉的“雙向盲評”方式,保證評審專家更加公正,彰顯公平,也有效地引導項目申報單位強化誠信意識,實事求是地編報申報材料。
二是探索“現場評審”
2015年和2016年,在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評審中,探索試點專家集中評議與現場考察相結合的實地評審方式,專家組先看申報材料,再到擬建項目區實地考察,之后進行集中評議。我們預先把項目可研報告電子版發給專家審閱,專家帶著問題到項目區實地察看,做到有的放矢,再通過專家組的集中質疑,集體評議,形成項目評審意見并提出存在問題與修改建議,實現從“本本”到實地,再從實地到“本本”的結合。實地評審與常規評審相比,增加了實地考察項目區現場這一環節,實現了專家組成員與申報單位、設計單位以及管理部門相關人員的交流和對接,評審效果與質量有較好的提高。同時,也有利于評審意見的有效反饋,保證項目申報材料的高質量修改和完善。
三是探索“中介評審”
根據國家農發辦關于加強項目評審工作的新要求,從2015年開始,我省聘請會計師事務所對貸款貼息項目進行專項審核審查。從財政部和省政府采購中標單位目錄中選取資質優、業績好、收費合理,參與并熟悉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審查工作的會計師事務所,承擔審核審查工作。從審查實際效果來看,中介機構充分發揮自身專業和人員優勢,能較好地完成貸款貼息項目的審查任務。經審查,兩年221個項目申報單位共申請貼息額19580.29萬元,符合條件的貼息額為15978.18萬元,共核減20%財政貼息資金。
責任編輯/溫潤澤wenrunze@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