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牡丹江市人民政府
挖掘文化內涵 擦亮雪城品牌加快創建全國冰雪文化旅游名城
■ 牡丹江市人民政府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大力發展冰雪經濟的決策部署,牡丹江市依托獨特的冰雪文化資源優勢,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出臺《加快冰雪文化旅游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重新審視、重新規劃、重新布局冰雪文化旅游產業,深度挖掘地域文化內涵,在全省“哈亞牡”白金線路的基礎上,突出林海雪原、中國雪鄉、鏡泊湖三大品牌,著力打造區域聯動、產業融合、具有地方特色的冰雪文化旅游產品,擦亮“中國雪城”金字招牌,創建全國冰雪文化旅游名城。
一是深度挖掘特色文化,釋放冰雪旅游豐富內涵。牢牢把握“冰雪產業本質是文化消遣、文化消費和文化享受”的內在要求,從滿足旅游者新需求、新體驗的角度,深度挖掘林海雪原、邊境邊塞、民族歷史、東北年俗、冬季飲食、異域風情等地域特色文化內涵,提升冰雪旅游的品質和吸引力。圍繞沉浸體驗,打造特色文化旅游產品。兼顧觀賞性與體驗性,推出“游”雪城雪堡、“享”雪鄉雪村、“看”鏡泊冬捕、“賞”冰瀑跳水、“浴”小鎮溫泉、“觀”蓮花霧凇、“玩”高山滑雪、“感”冬日虎威、“住”薩滿村落、“踏”林海雪原等十大冰雪旅游產品。在冰雪旅游產品中嵌入多元文化元素。圍繞味蕾誘惑,打造特色民族民俗飲食,利用當地豐富的綠色有機食品資源開發以凍梨為代表的“冰凍果系列”,以響水大米為代表的“特供糧系列”,以鏡泊湖魚為代表的“冬捕魚系列”,以松茸為代表的“野山珍系列”等冬季特色食品,挖掘打造俄式西餐、滿族及朝鮮族特色風味飲食系列菜品,吸引更多的游客來探尋“舌尖上的牡丹江”。圍繞精神享受,打造特色旅游文化商品,開展文化元素提煉、創意設計提升、品質檔次提高系列活動,開發了以渤海靺鞨繡、滿繡、蠶翼繡為代表的手工繡品;以渤海古國文物為模板的日用品、服飾用品、宗教祈福用品;以林海雪原為主題的冰雪山水畫、影視音像制品;以橫道中東鐵路車站為藍本的油畫、木雕刻等文化紀念品;以朝、滿民俗文化為內涵的工藝品、生活用品,用豐富的旅游文化商品和紀念品,傳達牡丹江市獨有的藝術特色、文化魅力和審美價值。
二是加快重大項目建設,夯實冰雪旅游發展基礎。把項目建設作為開發冰雪旅游資源、提升景區景點質量、推進冰雪旅游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第一舉措。優化空間布局,整合冰雪資源推進全域開發。構建“一城五區”冰雪文化旅游格局——重點建設牡丹江城區冰雪文化旅游功能區、鏡泊湖“冰湖秘境”冰雪體育旅游聚集區、橫道“林海雪原”冰雪文化旅游聚集區、中國雪鄉“雪域王國”冰雪觀賞旅游聚集區、威虎山雪村“冰雪歡歌”冰雪娛樂旅游聚集區、東寧中俄邊境冰雪文化旅游聚集區。打造五條精品冰雪旅游線路:“牡丹江-鏡泊湖”漁獵文化、冰瀑熱泉主題線路,“橫道河鎮-牡丹江-中國雪鄉”人文歷史、極致雪景主題線路,“牡丹江-霧凇谷-雪村”自然冰雪、最美村落主題線路,“牡丹江-牡丹峰滑雪場-大灣”市區周邊暢游冰雪、速度激情主題線路,“牡丹江-東寧-綏芬河”百年口岸、異域風情主題線路。突出核心景區,引進戰略投資促進產業升級。圍繞鏡泊湖、中國雪鄉、林海雪原等核心景區整合資源包裝項目,采取PPP等市場化投融資模式,鼓勵各類資本參與冰雪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和建設。引進中林集團、中青旅、哈爾濱文旅集團、華特迪士尼等戰略投資者,綜合開發鏡泊湖冬季旅游資源,推進林海雪原國際旅游度假區建設,改造提升牡丹峰等滑雪場,開發建設雪鄉、雪村、雪堡等景區體驗項目,以戰略合作推動產業升級。強化基礎配套,構建連點結線拓面交通網絡。推進長汀至雙峰(雪鄉)、鏡泊湖環湖公路等4條重點旅游公路建設;加快哈牡客專、牡佳客專、哈牡既有線電氣化改造項目建設,力爭牡敦客專開工,謀劃牡符鐵路建設等,推動牡丹江全面進入“高鐵時代”;推進綏芬河機場建設,加快牡丹江新機場遷建,積極開辟國際國內新航線,加快構建立體交通網絡體系,切實增強牡丹江冰雪旅游的便捷度和連通性。2016年冬季引進50架旅游包機、5列旅游專列,搭載7000人進入牡丹江,拉動域外游客參與當地冬季旅游。
三是深入推進市場營銷,持續提升雪城品牌效應。圍繞“哈亞牡冰雪旅游之路”和雪城、雪鄉、雪堡、雪村、雪場“五雪”品牌,堅持線上與線下、傳統與現代結合,增強牡丹江冰雪旅游品牌營銷的沖擊力和爆炸性,確保2016年冬季接待游客和旅游總收入分別達到440萬人次和37.8億元,同比均增長20%以上。以節慶會展掀高潮。聘請國內高端旅游策劃公司,大力開發親情營銷、綠色營銷、體驗營銷、品牌營銷等系列會展節慶旅游產品。突出辦好每年一屆的全國青少年冬季陽光體育大會,持續放大鏡泊湖作為永久會址在全國青少年中的影響力和知名度。以影視媒體拓影響。央視“新聞聯播”“朝聞天下”“第一時間”等知名欄目對牡丹江市冬季旅游和鏡泊湖“大冬捕”進行的報道,“城市1對1”欄目“牡丹江對話法國里昂、對話瑞士日內瓦”等節目的播出,提升了中國雪城的國內國際影響力。以網絡營銷擴宣傳。完善牡丹江旅游網,開通城市旅游APP和網絡直播,打造“冰雪之家”“回家看冰雪”“浪漫冰雪”“觸摸冰雪”等冰雪文化旅游網絡品牌,利用指尖微旅游大微號等新媒體,對當地的冰雪旅游產品、線路、視頻風光片進行了宣傳推介,開展精準營銷。以聯盟合作促共贏。深化與世界旅游城市聯合會、世界城市冰雪旅游合作組織、大東北旅游聯盟等15個組織和城市的合作,擴大冰雪旅游互動,推進國內外、南北間客源互換,進一步增強全國冰雪旅游市場占有率和話語權。牡丹江市“游訪北國風光-雪鄉自駕游線路”在中國自駕游線路評選中獲中程人文類金獎。
四是強化多元融合發展,擴大冰雪產業外延效應。立足當地冰雪資源組合性好以及產業發展基礎扎實等優勢,延伸冰雪文化旅游鏈條,大力實施“冰雪+”戰略,加速冰雪與多元產業融合發展。冰雪+體育,營造賞冰樂雪濃厚氛圍。將滑冰、抽冰尜、冰壺項目列入中考體育考試科目,免費開放全市中小學滑冰場和公共體育場地,促進“百萬青少年上冰雪”。開展“賞冰樂雪”系列活動,擴大市民對冰雪產業的知曉度和參與度。加強與俄日韓開展冬季運動聯誼,聯合舉辦青年雪地足球賽、雪地馬拉松賽等國際冰雪體育賽事,以冰雪為媒拓展國際交流合作。冰雪+教育,提供產業發展人才支撐。依托牡丹江師范學院等高校體育院系,加大冰雪專業學生培養力度,培養、培訓冰雪規劃設計、開發建設、運營管理、娛樂運營、節目創意等各類專業人才,建設冰雪人才教育培訓基地。冰雪+商貿,滿足冬季旅游購物需求。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冰雪旅游商品,改造提升朝鮮民族風情街、俄羅斯風情街等旅游休閑購物街區,促進線下消費;大力發展冷鏈物流倉儲,加強與淘寶、京東、1號店等電商合作,活躍線上消費。冰雪+裝備制造,提升冰雪產業關聯效應。依托當地工業門類齊全的產業基礎,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的冰雪產業研發、制造與戰略投資商,推動當地發展成為全國冰雪裝備研發、制造和交易基地。支持企業提高設計、研發能力,推動企業與國內知名品牌服裝企業合作,研發戶外運動、冬季運動服飾系列產品;鼓勵引進、研發生產壓雪車、澆冰車、雪地觀光車、雪地摩托車、冰球、冰壺、室內滑雪模擬訓練器及相關配套設備,實現冰雪裝備制造國產化突破。冰雪+健康養生,打造全省東南部旅居養老中心。充分利用擁有11家三甲醫院的醫療資源集聚優勢,大力開發寒地養生項目,依托市中醫院、心血管醫院等醫療機構,開發綠色健康飲食、中醫理療、禪修養生、火炕養生保健等旅游產品,開展中俄韓“心血管病診療”合作,推進南山醫院醫養結合等重點項目。冰雪+信息產業,大力培育新經濟新業態。充分利用當地地處北緯45度世界公認的發展大數據產業“黃金緯度”、第四季冰川常年凍土層等冷涼資源富集,擁有跨境陸地光纖接入端口、中國東向北向陸地海洋衛星綜合接收站以及富集的電力資源等優勢,大力發展大數據、云計算、衛星數據應用等信息服務業,不斷拓展延伸冰雪產業鏈。
責任編輯/隋安輝suianhui@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