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萬平
發揮農業綜合開發優勢 引領現代農業發展
張萬平
哈爾濱市充分發揮農業開發的綜合優勢和平臺作用,通過整合涉農資金,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著力打造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和優勢產業帶,取得顯著成效。近幾年,全市共投入農發土地治理項目資金8.78億元,重點實施了38個示范項目,建設高標準農田78.03萬畝,項目區新增糧食產能0.75億公斤;共投入產業化項目資金1.48億元,吸引企業投入及貸款融資15.12億元,建設產業化項目45個,重點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46個,直接帶動項目區15萬多農戶,戶均增收1300多元。在全市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進程中,農業綜合開發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2013年,委省政府提出“打造松花江干流沿岸及重點流域優質高效農業示范帶”的重大戰略部署,把實施松花江干流沿岸提水擴稻工程,以及重點流域優質水稻基地建設,作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調整的重要舉措。
哈爾濱市抓住機遇,從當年開始,即在松花江沿線先后建設了228座提水泵站和移動泵站,為大面積旱改水創造了條件。每一處提水泵站建成后,農業綜合開發立即跟進展開田間工程建設,組織發動項目區進行糧食結構調整。位于松花江干流北岸的巴彥縣,2013年以來,共整合農發、水利、發改、國土等部門資金7.6億元,到2017年底,將完成旱改水面積12.8萬畝。其中,農發項目投資1.23億元,已完成旱改水6萬畝,年底將達到9萬畝,占總任務量的70%。在全市推進旱改水這場結構調整的攻堅戰中,許多項目區農民最初不愿改或等待觀望,少數干部也有畏難情緒,市縣兩級農發部門不等不靠、迎難而上,超前謀劃、全力推進,發揮了重要的示范和突破作用。此外,在落實松花江重點區域綠色有機水稻基地建設中,農業綜合開發同樣功不可沒。近年來,農業綜合開發圍繞五常市龍鳳山灌區40萬畝水田提升工程,對灌區沿線4個鄉鎮水田基礎設施進行了重點改造,共投資1.4億元,整合其他涉農資金1.6億元,撬動中糧集團等大企業投資2億元,建設高標準農田11.54萬畝。農業綜合開發投資建設的農業物聯網服務中心,還首次將物聯網技術集成應用于大田農業,使100萬畝農田全部獲得“信息咨詢、遠程監測、產品溯源”等服務,成為全市乃至全省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的新亮點。
哈爾濱市圍繞發展都市農業,對全市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帶)建設進行了整體規劃布局,并提出若干推進措施,其中包括凡納入示范園(區、帶)規劃的鄉、鎮、村,所有農發項目區均作為其核心區加以重點建設。為此,農業綜合開發先后打造了南崗紅旗、道里中央紅、雙城長產、呼蘭大用、五常拉林等一批省市一流的優質高效設施農業基地。雙城區長產村設施農業基地在2014年、2015年兩年內農發投資3083萬元,新建標準化日光節能溫室82棟,大棚230棟。目前,園區共有溫室86棟、大棚896棟、智能化育苗中心5000平方米、交易區2400平方米、綜合服務中心800平方米。農發部門還通過引進推廣物聯網技術,使園區生產的七大類蔬菜瓜果常年銷往上海、杭州、大連等地,平均每棟溫室可實現效益3萬元,成為哈爾濱南部距市區最近、規模最大的優質蔬菜基地。在省農發辦扶持的許多設施農業基地還拓展了滿足城市高端市場需求的優質蔬菜配送、觀光采摘、農事體驗等服務功能。
圍繞打造優勢特色產業全產業鏈,哈爾濱市農業綜合開發在每縣選擇1到2個主導產業,從產業鏈條的薄弱環節和制約瓶頸入手,集中資金連續扶持,使其做大做強,有力推動了以賓縣、雙城、香坊為重點的肉牛、奶牛和生豬產業,以五常、依蘭等為重點的優質水稻產業,以郊區為主的蔬菜產業,以尚志、延壽為主的漿果、食用菌和北藥產業的發展壯大。
賓縣賓西牛業是全省最大的肉牛加工企業之一,年屠宰肉牛20萬頭,分割冷鮮牛肉產品160余種,是麥當勞、肯德基、漢堡王等的全球供應商。隨著市場規模的擴大,企業遇到了牛源不足的難題。對此,農業綜合開發資金連續三年投資3800萬元,重點扶持賓西所在縣推進肉牛規模養殖基地建設,同時對5家千頭以上養殖大戶給予扶持,支持其與基地組建肉牛養殖聯合社,賓西牛業與聯合社簽定訂單,確保了優質牛源供應。此外,賓縣農業綜合開發還將高標準農田建設與建立飼料基地結合起來,通過項目建設,建成優質青貯玉米基地6.67萬畝,為該縣肉牛產業發展提供了充足飼料來源。2013年,當賓西牛業車間升級改造遇到資金瓶頸時,縣農發辦又及時幫助其爭取貼息資金500萬元,從而獲得銀行貸款1.28億元,順利完成了設備更新及生產線改造,跨上了新臺階。
尚志市素有“中國小漿果之鄉”的美譽,全市漿果面積達8.1萬畝,年產果2萬噸以上。近年來,由于栽培品種退化、人工成本增加、深加工能力不足等原因,制約了產業發展。農業綜合開發從更新改良品種,建設漿果良種繁育及規模種植基
地,推廣機械化采收,提升漿果加工能力等環節入手,先后扶持建設了百畝優質樹莓繁育基地2個,千畝以上規模種植基地2個,還從波蘭、俄羅斯等國家引進了樹莓采收機械,并通過對果汁、果酒加工龍頭企業的重點扶持,有力推動了該市漿果產業的發展壯大。
近年來,哈爾濱市農業綜合開發大膽嘗試由農民合作社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對農民帶地入社、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利益分配機制較為健全的合作社,給以重點扶持。
呼蘭區康金鎮金山農民合作社于2010年建社,起初只有5名社員,入社土地1200畝,后規模逐步擴大。2013年以來,合作社通過實施農發項目,共爭取到中央和省里3600萬元資金,建設高標準農田4萬畝,新建了2萬噸糧食倉儲庫、日處理300噸烘干塔,使合作社得到快速壯大發展。到2014年,該合作社已流轉土地3.16萬畝,擁有社員1785戶。按照“農民帶地入社、合作社統一生產經營、年底按股保底分紅”的運行模式,2014年項目區玉米畝產920公斤,畝效益達到848元,社員入股土地的年終保底收入為每畝400元,另分紅448元,成為全省集約經營、帶農增收的典型。
(作者系哈爾濱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責任編輯/溫潤澤wenrunze@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