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化市北林區農發辦
精心組織 規模推進 大力建設高標準水田
綏化市北林區農發辦
近年來,我們集中力量,狠抓推進,努力打造集中連片、設施配套、高產穩產、生態良好,與現代農業發展方式相適應的高標準水田。“十一五”及“十二五”期間,全區累計投入農發資金1.73億元,建設高標準水田17.6萬畝,占全區水田總面積的15%,單產超出全區平均水平18%,水稻總產達到1.15億公斤,是全區糧食總產量的7.2%。特別2014年以來立項實施的秦家5萬畝高標準水田建設項目,規模大、質量高、效果好,成為農業綜合開發的標志性工程。
項目編制過程中,我們廣泛征求相關部門、灌區、鄉村干部、農民群眾的意見,并聘請省內權威的規劃設計部門,多次深入渠系、排水現場、田間地頭,實地勘測,反復論證,從源頭上保障項目建設順利進行。項目設計時,堅持田水路林綜合治理,各項措施綜合組裝,達到“四個定位”標準。
一是定位為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樣板。堅持高標準設計,水利、農業、科技、林業等措施綜合配套,成為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過硬典型。
二是定位為科技試驗推廣的載體。引入綏化農科院等有實力的科研單位,強化項目區引進、集成、示范、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的功能,提升科技含量。
三是定位為催生新型生產關系的平臺。通過項目建設,促進農民合作社、生產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興起,探索適合不同條件的農業生產投入、經營管理和利益分配的新型機制。
四是定位為開辟農業社會功能的引擎。積極拓展生態環保、休閑農業、文化傳承等新功能,使項目區逐步成為旅游休閑的場所、科普教育的基地。
按照省農發辦要求,我們選擇呼蘭河和諾敏河之間的幸福自流灌區,作為整灌區推進的5萬畝高標準水田項目區。
一是連續立項,集中建設。從區領導到農發辦,堅持這樣一個信念,只要幸福灌區不建設完,農業綜合開發不從灌區撤出,經過連續三年立項,已投入農發資金1億多元。
二是積極整合,合力實施。由于以往農業投入欠賬較多,僅靠一個部門很難在短時間內完成幸福灌區開發任務。我們堅持各方聯動、內外互動、多輪驅動,在區委區政府統一領導下,整合水利、農業、農機、交通、林業等各方面資金,集中向項目區傾斜。幾年來,圍繞建設幸福灌區,相關部門先后投入資金8000多萬元,吸納社會資金5000多萬元。
三是各有側重,各盡其職。區相關部門擰成一股繩,充分發揮各自的職能作用。農發辦側重干渠支渠護砌、配套水利構造物、農田道路硬化;水務局側重支渠斗渠護砌、配套水利構造物;農業局側重水稻催芽基地及育秧大棚建設;農機局側重農機建設;林業局側重綠化美化;交通局側重主干路硬化;新農村辦側重新農村建設。通過項目建設,使幸福灌區渠系硬化率和水利構造物配套率均達到85%以上,田間綜合機械化率達到100%,工廠化育秧覆蓋率達到87%。項目區實現農機農藝有機結合,田棚路林綜合推進,橋閘涵槽完善配套,干支斗渠全面升級。
推進高標準水田建設,我們圍繞“嚴”字做文章,突出把好“四關”。
一是嚴把項目管理關。嚴格執行項目法人負責制、招投標制、政府采購制,工程監理制、資金和項目公示制。招標完成后,制定項目實施方案,組織召開技術交底會,根據農發工程施工的季節特點,要求中標單位合理增加施工小組,結合實際搞好施工設計。施工過程中,我辦每周在工地利用晚間時間召開一次碰頭會,組織監理、灌區有關人員及施工方負責人、技術員參加,總結前段經驗和不足,提出下步施工要求,確保工程質量及進度。
二是嚴把資金使用關。嚴格執行資金國庫報賬制,區審計全程跟蹤,不斷規范資金管理,努力提高資金使用效益。項目施工前由中標單位交納10%的履約保證金,施工中按工程進度撥付工程款,竣工后施工單位預留10%的質量保證金,如工程沒有出現質量問題,保證金在1年后全額返還。項目合同、發票、驗收單必須有立項單位法人簽字,同時還要有農發辦業務人員證實,如代理人簽字,必須有法人代理委托書。通過嚴格規范資金撥付程序和管理機制,確保農發資金安全規范運行。
三是嚴把項目監督關。紀檢、審計、財政對農發項目實施、資金使用各環節進行監督檢查,項目區鄉村、灌區領導及群眾代表全程參與項目建設。我辦對各標段派駐業務骨干,會同監理、灌區管理人員及村干部進行全程監督,對材料檢測取樣、砼攪拌、施工全程死看死守。2014年實施秦家高標準水田項目,三標購進的分縫板、土工膜,四標購進的碎石,沒有達到施工設計要求,監管人員責令施工標段將其運出現場,不允許使用。在渠道鎮墩施工過程中,四標、五標有20米鎮墩漲模、變形,監管人員責令扒倒重建,保證工程質量。
四是嚴把項目建后管護關。工程驗收后,道路、造林等交由項目區鄉村管理;干支渠及以上構造物由灌區管理站管理,斗渠及以下構造物由鄉村管理;主要輸變電線路由農電局管理;大棚交給農民經營管理。
我區把高標準水田建設擺上重要位置,成立項目領導小組,組長、副組長由區委區政府領導擔任,區水務局、財政局、農業局、審計局、農發辦主要負責同志及項目所在地鄉(鎮)黨委書記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綜合協調、組織推進和對下指導。對項目招標、啟動、實施中的重大問題,都要召開領導小組會議研究決定。領導小組建立責任制,形成分級負責、分口把關、層層抓落實的責任機制。項目區鄉村負責落實施工交通用地,影響施工的地下光纜、電線桿、通信線桿、林木、廁所、院墻的遷移拆除及工程用地的無償協調,灌區中心站負責用水農戶、鐵路部門的協調及干渠上影響施工樹木的砍伐。通過上述措施,為推進高標準水田建設提供組織保障。
責任編輯/李俊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