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縣農發辦
大力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努力打造黑龍江蔬菜第一村
甘南縣農發辦
甘南縣興十四村系1956年由山東省臨沂地區移民組建的移民村。全村2000多名村民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經過多年艱苦奮斗,使得全村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特別是近年來,通過農業綜合開發的大力扶持,一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在村里拔地而起,進一步加快了發展步伐。園區以發展棚室蔬菜產業為主攻方向,帶動全村二三產業協調發展,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成為全省乃至全國新農村建設的標桿村。截至目前,已累計投入農發資金1.1億元,通過發展棚室蔬菜產業,努力打造龍江蔬菜第一村,取得了顯著成效。與建設園區之前的2010年相比,2015年全村總資產由13.02億元增長到22億元,總收入由10.13億元增長到20.4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由3.23萬元增長到7.6萬元。
興十四村是全省農業戰線的老典型。如何讓老典型走出新路子、煥發新光彩,各級領導十分關注,興十四村干部群眾也在認真思考。經過深入研究,甘南縣委縣政府做出在興十四村建設蔬菜產業園區的決策。省農發辦大力支持,將該園區納入全省農發現代農業示范大項目之中予以重點扶持。縣農發辦主動落實,積極組織申報項目,并會同村黨支部共同推進項目建設。在此期間,縣農發辦派專人駐村推進,常年堅守,確保建設精品工程。當時,提出了“白加黑、五加二、春加冬”的口號,就是白天干黑天也干、五個工作日干兩個休息日也干、春季干冬季也干,晝夜兼程、風雨無誤。在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下,經過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興十四村現代農業示范園區按計劃全面竣工,達到設施配套、功能齊全。園區建成萬米智能溫室1棟、實驗控制中心2543平方米、溫室大棚1331棟,同時還完善了灌溉、排澇、道路、電力等基礎設施,園區覆蓋面積由原來的4000畝擴大到了全村的2.4萬畝。在興十四這樣一個小村莊立項建設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全省沒有先例,成為興十四村發展現代農業新的里程碑。
隨著園區從無到有,設施蔬菜產業的蓬勃興起,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加快了興十四村現代化、產業化、信息化、城鎮化發展進程。
一是社會關注,示范效應凸顯。短短幾年時間,在農業綜合開發積極扶持下,興十四村建成了設施一流、管理科學的高標準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引起廣泛關注。近年來,內蒙古、遼寧、吉林、北京和省內6萬多人前來參觀。園區舉辦實用技術講座,培訓農技人員和種糧大戶達500多人次。此外,園區吸引大慶、牡丹江等地130多戶農民前來承包棚室,直接帶動周邊300多戶農民從事設施蔬菜生產,共安置2000多人就業,輻射帶動周邊6個村、1萬多人發展特色產業,人均收入由原來不足6000元增加到1.2萬元。遼寧省丹東市農民孫德勝來到園區后,承包7棟節能溫室種植草莓,每棟每年純收入6萬元,7棟每年純收入達到42萬元。
二是產業發展,城鎮化進程加快。興十四村借助園區建設的契機,把全村規劃為5萬人口的小城鎮,原來管轄興十四村的音河鎮,現整體搬遷到興十四村,更名為興十四鎮,并配套建設了社區衛生院、體育館、垃圾處理廠等基礎設施。此外,興十四村還建起了“五保”供養中心,已有80多位孤寡老人入住。村民實行退休制度,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享受社保補貼和公益性崗位補貼,已有526人成為新政策的受益者。
三是生態宜居,游客紛至沓來。目前,興十四村人工松林面積達到1.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40%,別墅區內森林覆蓋率達到90%。農業綜合開發在建設園區棚室時,充分發揮自然優勢,本著打造“生態宜居、生產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諧”的農村新型小城鎮原則,1331棟陽光大棚和節能溫室建設整齊規范,外觀形象宏偉壯觀,既能創造經濟價值,也能展現生態價值,成為經濟與生態并重的亮點。近年來,興十四村以優美的自然環境、清新的空氣,吸引了全國各地大量游客前來避暑休閑,旅游觀光。
園區建設及運行過程中,各方面高度重視發揮科技的支撐作用,同時堅持管理創新,使園區綜合效益不斷提高,從而實現了單位土地效益的最大化。
一是促進產學研結合。為更好地發展棚室蔬菜產業,成立了興十四村現代農業示范園區服務中心,配備20人,注意培養專業技術隊伍。各級農發部門不僅扶持興建園區,而且支持園區推進科技創新,依托東北農業大學等大專院校,積極探索產學研結合、園區與企業結合等有效途徑,通過引進組裝和集成運用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新裝備、新模式,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速度。如充分利用智能溫室外遮陽、內遮陽、自動控制及配電、施肥、融雪等24個智能化系統,使其成為植物生產工廠,每年引進蝴蝶蘭、鳳仙、鐵線蕨、紅掌等近百個花卉品種。利用營養液搞無土蔬菜種植,展示立體、多層等蔬菜生產技術。園區每年都展示多項新技術、推出系列新產品,被省科技廳授予省級科技園區,被農業部和團中央確定為全國青少年農業科普示范基地。
二是大力發展電子商務。蔬菜生產周期短,保鮮困難,掌握市場供求信息至關重要。為此,農業綜合開發在扶持園區硬件建設的同時,還大力支持園區的軟件開發,幫助建立起完整的信息系統,并成立了黑龍江興十四信息科技服務公司。公司自主研發的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興村網),被納入農業部農村信息進村入戶項目,涵蓋農村電子政務、電子商務、電子農務和便民服務四大職能,可提供650多項服務內容,使蔬菜產業全程實現了信息化。
三是催生出新的業態。園區設施蔬菜產業堅持走綠色發展的道路,保證空氣、水、土壤無污染,不使用農藥和化肥,打有機牌,走特色路,向市場提供放心蔬菜,從而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并帶動了倉儲、物流、運輸、餐飲、旅游等相關產業的發展。目前,園區已建成8個蔬菜儲存基地,全年主營業務收入2597萬元。以蔬菜園區參觀為主,建立旅游觀光景點30余處,2015年共接待游客16萬多人次,旅游等第三產業收入達到3500多萬元。
責任編輯/徐朝xuzhao@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