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曉慶
威海市立醫院,山東威海 264200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臨床中常見的并發癥,具有發病率高、致殘率高等特點,嚴重危害著患者的身心健康[1-2]。為了探討糖尿病足介入治療的臨床效果,選取該院2013年7月—2016年7月的58例糖尿病足患者,根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觀察組患者32例和對照組患者26例,進行臨床療效觀察,現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2013年7月—2016年7月的58例糖尿病足患者,根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觀察組患者32例和對照組患者26例。觀察組患者32例,男性患者 22 例,女性患者 10 例,年齡(65.72±10.12)歲,糖尿病病程(6.9±2.3)年;對照組患者26例,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 14 例,年齡(66.32±11.32)歲,糖尿病病程(6.5±3.1)年。兩組患者一般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患者采用糖尿病足常規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的基礎上增加介入治療[3-4]。采取內膜下血管成形術、支架成形術、球囊擴張等方法進行治療。術后給予患者前列腺素E1(國藥準字924492H02),靜脈滴注40 μg與0.9%氯化鈉注射液250 mL混合,qd,治療30 d。患者若放入支架,給予患者拜阿司匹靈阿司匹林腸溶片 (國藥準字 J20130078),100 mg/次,qd;硫酸氫氯吡格雷(國藥準字J12033008,75 mg/片)1片/次,qd,po,治療 30 d。
顯效:患者的自覺癥狀消失,感染部位紅腫消失,創面愈合程度高于80%;有效:患者的自覺癥狀得到明顯改善,感染部位有輕微的紅腫現象,創面愈合在40%~80%。無效:患者的自覺癥狀沒有得到明顯的改善,創面繼續擴大,創面愈合小于40%,或組織壞死。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數×100%。
數據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 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32例,顯效17例(53.13%)、有效14例(43.75%)、無效 1例(3.12%)、總有效率為 96.88%;對照組患者26例,顯效7例 (26.92%)、有效10例(38.46%)、無效 9例(34.62%)、總有效率為 65.39%。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明顯好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患者32例,左側內徑(2.29±0.57)cm、右側內徑(2.32±0.61)cm、左側血流速度(36.01±11.31)cm/s、右側血流速度(35.12±10.27)cm/s;對照組患者26例,左側內徑(1.79±0.73)cm、右側內徑(1.83±0.92)cm、左側血流速度(29.97±11.63)cm/s、右側血流速度(30.03±12.82)cm/s。兩組患者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糖尿病足是臨床常見的危害患者身心健康的疾病,引起高致殘率,為患者帶來了身心與經濟的負擔[5]。該研究探討了糖尿病足介入治療的臨床效果。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32例,顯效17例(53.13%)、有效14例(43.75%)、無效 1例(3.12%)、總有效率為 96.88%;對照組患者26例,顯效7例 (26.92%)、有效10例(38.46%)、無效 9例(34.62%)、總有效率為 65.39%。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觀察組患者32例,左側內徑(2.29±0.57)cm、右側內徑(2.32±0.61)cm、左側血流速度(36.01±11.31)cm/s、右側血流速度(35.12±10.27)cm/s;對照組患者26例,左側內徑(1.79±0.73)cm、右側內徑(1.83±0.92)cm、左側血流速度(29.97±11.63)cm/s、右側血流速度(30.03±12.82)cm/s。兩組患者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有研究[6-8]表明,對糖尿病足患者進行介入治療有著良好的臨床療效,并且對患者的后期恢復以及并發癥的發生率有著良性影響。說明介入治療在治療糖尿病足患者有著良好的療效。這與該研究結果相似。亦有研究[9-10]表明,糖尿病足患者的介入治療可以改善患者的足部動脈血流供應情況,同時對患者的預后有著良性的影響,臨床中應用效果良好。
綜上所述,糖尿病足介入治療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可以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臨床正常,值得在臨床中推廣。
[1]關小宏.關于我國糖尿病足防治策略的探討[J].中華損傷與修復雜志:電子版,2016,11(2):84-88.
[2]翁霞玲,李志浩,黃翠英,等.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14,29(6):522-525.
[3]黃萬里.糖尿病足介入治療的臨床療效分析[J].臨床醫學工程,2016,23(17):1367-1368.
[4]劉建,王秀平,王彬,等.糖尿病足介入治療臨床療效分析[J].現代醫用影像學,2011,20(6):560-561.
[5]關小宏.糖尿病足病的治療與預防[J]中華損傷與修復雜志:電子版,2015,10(2):98-101.
[6]倪良宏,王祥魁,王長春.介入治療 15例缺血性糖尿病足的臨床分析[J].中華全科醫學,2012,10(5):722-724.
[7]吳水平.糖尿病足介入治療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4,22(06):733-734.
[8]楊廣祥,穆永旭,要紅葉,等.介入治療糖尿病周圍血管病的臨床療效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6,16(68):68-69.
[9]許學明,黃鵬.介入治療糖尿病足的臨床療效觀察[J].當代醫學,2010,16(35):655-657.
[10]禹海成.糖尿病足 120例介入治療臨床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1,13(2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