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世軍
推動集賢經濟社會持續發展
■ 于世軍
習近平總書記在7·26重要講話中強調,全黨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確保黨和國家事業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勝利前進。
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一是體現了戰略前瞻性。總書記強調,黨要明確宣示舉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樣的精神狀態、擔負什么樣的歷史使命、實現什么樣的奮斗目標。這為即將召開的黨的十九大,定下了基調,提出了課題。二是體現了決策科學性。提出謀劃推進工作必須深入分析和判斷世情國情黨情,系統分析國際國內形勢,體現了科學發展的工作原則、實事求是的工作精神和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工作態度。三是體現了發展延續性。講話既對過去五年的重大成就進行了全面總結,同時指明了未來五年的大政方針和行動綱領,強調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后,要鼓勵全黨全國人民踏上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一脈相承。四是體現了知行統一性。總書記深刻指出,要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就必須在理論上不斷拓展新視野、作出新概括。這是對我們黨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統一最生動的寫照。五是體現了黨建關鍵性。強調必須毫不動搖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以更大的決心、更大的勇氣、更大的氣力,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揭示了只有把黨建設好,才能帶領人民成功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的真理。再次凸顯了加強黨的建設,對推動各項事業發展的關鍵性作用,在各項工作中處于絕對核心和領導地位。
要學習貫徹好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就要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定不移地抓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以更加良好的精神面貌和集賢經濟社會發展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一是堅定不移地抓經濟增后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圍繞集賢農業產業基礎優勢,以發展“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方向,以激活農業各類生產要素為突破,加快發展農副產品生產及精深加工產業。積極推進產業項目建設,大力引進一批結構優、技術新、帶動好的大項目、好項目,為經濟發展積攢強大后勁。充分利用安邦河黑土濕地、七星峰森林公園等自然資源,加快旅游整體開發,把文化旅游產業打造成富民強縣的重點產業,實現綠水青山、冰天雪地向金山銀山轉變。
二是堅定不移地抓改革促發展。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在主動承接、貫徹落實好改革“規定動作”的同時,深入研究、系統安排、全力推進改革“自選動作”,確保體制性機制性障礙真正打破,利益固化藩籬真正破除,促進發展更有前瞻性、科學性和可持續性。
三是堅定不移地抓共享惠民生。以服務民生為根本。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衣食住行、教育醫療、就業養老等切身利益問題出發,持續抓好城市建設改造,不斷健全公共服務保障體系,加大創業就業扶持力度,積極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有力推動衛生醫療水平提升,扎實開展精準幫扶脫貧攻堅,不斷擴大中等收入人群比重。在做大發展“蛋糕”的同時分好“蛋糕”,努力提升人民生活質量,讓人民群眾更有獲得感。
四是堅定不移地抓法治保穩定。以依法行政為保障。建立完備的制度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確保公平正義在決策、執行、管理、服務各環節,執法、司法、信訪等各領域得到維護和實現,全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為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提供法治保障。
五是堅定不移地抓黨建強根基。以從嚴治黨為關鍵。切實把“抓好黨建作為最大政績”,把抓基層、打基礎作為長遠之計和固本之策。系統、科學、全面開展不同領域基層黨建工作,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聯系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加強和改進領導干部隊伍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奠定堅實基礎。
(作者系中共集賢縣委書記)
責任編輯/劉淑濱liushubin@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