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湯原縣湯原鎮委員會
湯原鎮人民政府
促進農民致富增收
中共湯原縣湯原鎮委員會
湯原鎮人民政府
湯原縣湯原鎮黨委、政府帶領鎮村兩級干部精研政策、大膽謀劃,堅持調結構、扶產業、惠民生,趟出了一條以綠色規模種養增收致富的改革之路,農民增產增收門路大開,心里有了底氣,增收致富信心更加堅定。
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指出,今后五年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堅定走創新發展之路、協調發展之路、綠色發展之路、開放發展之路、共享發展之路。
讓“旱改水”潤澤農民心田。湯原鎮針對旱田產量不高,國家取消玉米保護價,農民增收緩慢的被動局面,全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種植結構,減少玉米種植面積,將水田開發作為農業結構調整的突破口,大力實施“旱改水”這項“惠農工程”,把過去的低產玉米田變成農民發家致富的“聚寶盆”。今年將改造7個村屯1.5萬畝土地,預計每畝水稻比玉米保底增收400元,全鎮水稻增收將達到600萬元。建設水稻種子種植基地,發展榮升屯優質水稻面積5000畝,發展東大橋村特色溫泉水稻750畝,西大橋稻花香無公害水稻150畝,提升水稻自身價值,進而提高農戶的收入。
讓瓜果蔬菜“香飄萬里”。打造瓜果蔬菜基地是湯原鎮促農增收的又一大亮點。依托大亮子河國家森林公園沿線區域優勢,著力打造集采摘游玩、瓜果交易、增產創收于一體的生態四季采摘園區,發展應季、應時蔬菜和香瓜、西瓜、草莓、葡萄等無公害綠色有機水果種植,吸引外地游客入園采摘,體驗農家樂趣。
讓白術在黑土里生根發芽。湯原鎮黨委、政府將中藥材種植作為種植結構調整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通過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大力推廣中藥材種植,鼓勵和扶持農民成立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經過考察研究中藥材白術具有藥用價值高、抗災能力強、種植風險小等特點,2016年以新勝村為試點種植白術90畝,效益良好。今年通過土地流轉等方式,投入70多萬元組建了白術藥材合作社,將種植面積擴大到600畝,能為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提供50余個就業崗位,每人年增收可達2400元左右。同時通過與引入中藥材公司簽訂收購合同,實行訂單農業,為農戶生產銷售提供保障。
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提出的“提高水稻和大豆競爭力,擴大果蔬、鮮食玉米、食用菌等高值高效經濟作物面積,推進設施農業發展,加快調整種植業結構”,為我們提供了發展主題。
讓食用菌成為“香餑餑”。依托豐富的林業資源、原料資源和很好的市場前景,湯原鎮發展特色產業食用菌種植具有得天獨厚的先決條件。湯原鎮以西大橋、北靠山、東鳳鳴、正陽、新勝、向陽六個村為基地,發展大棚吊袋黑木耳生產,大力推廣立體栽培模式,普及優質、高效生產工藝,食用菌種植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新局面。西大橋大民黑木耳菌業合作社經過幾年的發展壯大,如今已遠近聞名,今年將繼續擴大種植規模,帶動種植戶發展食用菌產業,努力實現新突破。今年新建木耳掛袋大棚150棟,掛袋大棚發展到500棟,全鎮食用菌將發展到1500萬袋,農民實現銷售收入過千萬元,僅此項產業將帶動70余戶貧困人口增收。
讓農民“趕著牛羊奔小康”。湯原鎮黨委、政府積極發展農牧結合循環經濟,加快發展“兩牛一豬一禽”畜禽規模養殖,使之成為農民脫貧增收的主導項目。實行穩豬、增牛羊、開發特種養殖的畜牧發展方式,全鎮生豬飼養量將達到14萬頭;培育發展大鵝養殖業,重點推進5個村屯的大鵝養殖,飼養大鵝數量發展到15萬只。推行“玉米地+大鵝”“水稻+肉牛”新型種養方式。湯原鎮今年將建立示范養殖基地1000畝,新建農牧結合循環經濟示范點3個,依托合作社,發展壯大種群量,打造“兩牛一豬多禽”格局。同時推進特色養殖,通過特色養殖將帶動100余戶貧困戶增收。
讓烤煙種植釋放新動能。湯原鎮將繼續穩定烤煙種植面積,在提高烤煙質量、烤煙產量上狠下功夫,全力發展優質烤煙。借助20棟烤煙育苗大棚,選擇黑木耳栽培作為育苗大棚二次利用項目,進一步提高育苗大棚利用效率,帶動11戶貧困戶務工。同時,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積極探索“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合作共贏模式,促進傳統農業優化升級,為脫貧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2017年將繼續穩定烤煙種植面積,發展烤煙生產2000畝,預計烤煙產值達800萬元,爭取實現稅收80萬元,全面提升全鎮烤煙生產水平,切實增加農民的收入。
大力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壯大職業農民隊伍,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推進多種形式規模經營是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為我們指明的重要發展方向。
讓扶貧貸款助力脫貧攻堅。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實施產業增收、轉移就業、教育扶智、金融扶持、社保政策兜底脫貧攻堅行動”的精神,湯原鎮通過發展食用菌、畜禽養殖等項目引導扶持產業,組織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通過加入合作社的形式,輻射帶動貧困戶增加收入。共計落實金融扶貧貸款1080萬元,新增擴建5個種植、養殖合作社,打造長青煒航、仙馬納川、蕖眾牧業3個農牧結合循環經濟示范點,將帶動200余戶貧困戶增加收入,促進全鎮主導產業的健康發展。
讓鄉村特色旅游成為靚麗風景線。湯原鎮結合自身資源優勢,積極探索“旅游+”新模式,拓展旅游自身發展空間,推進旅游轉型升級。湯原縣是三江流域革命發祥地、東北抗聯誕生地、國家一類革命老區,抗聯時期的湯原中心縣委就曾坐落在我們湯原鎮,著名抗日愛國將士馮仲云、戴鴻濱都曾在這里與日偽進行過激烈的戰斗。在我鎮北靠山村發生過著名的抬車送糧、夜襲湯原的故事。依托豐厚紅色文化資源,2016年,在湯原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湯原鎮重點打造了紅色文化宣傳陣地——146平方米的北靠山村革命老區歷史紀念館,建設了省內首家140平方米的北向陽村級廉政文化教育展館,成為黨員學習教育的熱點。同時充分發揮國家AAAA級景區大亮子河旅游沿線地理位置優勢,在北靠山村和北向陽村籌建集花卉觀賞園、農家樂餐廳、農家旅館為一體的休閑服務區,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形成旅游休閑一體化,發展鄉村特色旅游業。以點帶面逐步發展“旅游+養老”“旅游+電子商務”“旅游+互聯網”等社會經濟發展新模式。
讓光伏發電產業惠及“千家萬戶”。光伏扶貧是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的精準扶貧十大工程之一,是實施精準扶貧、實現精準脫貧的新途徑。為搶抓國家支持貧困地區扶貧產業發展的有利機遇,湯原鎮計劃新建1500千瓦小型光伏發電站,輻射5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占地面積5.6萬平方米,預計年實現利潤達75萬元,將帶動400余戶貧困戶增加收入。通過光伏發電產業扶貧模式,幫助貧困戶建立長期穩定的扶貧脫困新模式。目前,項目已全面啟動建設,年底全面完成建設投產。
“不能因為包袱重而等待、困難多而不作為、有風險而躲避、有陣痛而不前”。我們必將凝心聚力、砥礪前行,扎實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努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添綠。
責任編輯/徐朝 xuzhao@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