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晨
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陳晨
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指出:“要注重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這是我們黨在正式文件中首次提出黨內政治文化建設這一重大課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的黨內政治文化,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基礎、以革命文化為源頭、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主體、充分體現中國共產黨黨性的文化。”政治文化作為一個政黨的重要精神支撐,對黨內政治生活開展和政治生態的轉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內政治生活、政治生態、政治文化是相輔相成的,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靈魂,對政治生態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這一論述揭示了黨內政治生活、政治生態、政治文化的內在關系,闡明了黨內政治文化的地位作用,賦予了深化全面從嚴治黨的新任務。那么,當前加強黨內政治文化主要應該從加強干部理想信念教育、抓好選人用人的導向和以上率下發揮“關鍵少數”的帶動作用著手,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政治文化是指一個社會關于政治體系和政治問題的態度、信念、情緒和價值的總體傾向。魯迅先生曾說:“文化是骨髓里的東西。”黨內政治文化作為黨的“骨髓”需要流淌于每一位共產黨人的身體,貫通于每一位共產黨人中間。“欲事立,須是心立。”因此, 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和理論武裝,是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首要任務,是確保共產黨員思想、行動一致的關鍵。回首我們黨96年來取得的輝煌成就靠的是什么?很重要的是靠科學的理論指導,堅定的理想信念支撐和崇高的理想追求,而這些都屬于政治文化的范疇。英國一位作家曾說過:“能夠激發一顆靈魂的高貴和偉大,只有虔誠的信仰。”因此,固本培元,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強我們這8800多萬名黨員的理想信念教育。
如何加強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呢?首先,要培育共產黨人的價值觀。在政治文化體系中核心就是政治價值觀,其對良好政治生活的開展和政治生態的營造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影響著每一名共產黨人的靈魂和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在六中全會上將當代共產黨人的政治價值觀概括為忠誠老實、光明坦蕩、公道正派、實事求是、艱苦奮斗、清正廉潔。這短短24個字就是我們共產黨人需要時刻銘記于心、內化為修養、外化為行動的準則。其次,要處理好“六對關系”。即“真與假、是與非、公與私、實與虛、儉與奢、親與清”,這“六對關系”值得我們每一位共產黨人細細琢磨,深入思考。“真與假”衡量的是一名黨員黨性強弱的標尺,“是與非”衡量的是一名黨員原則和立場的標尺,“公與私”衡量的是一名黨員公道與正義的標尺,“實與虛”衡量的是一名黨員工作作風的標尺,“儉與奢”衡量的是一名黨員生活作風的標尺,“親與清”則是衡量一名黨員清廉與否的標尺,它們就像是一個個關卡考驗著我們每一位共產黨人的意志和底線,這就要求我們的黨員干部在日常的學習教育中要重視理論的武裝、加強黨性的培養、增強道德的教育,堅持以“四個意識”“四個自信”為目標導向,堅持以解決“學而不信、學而不化、學而不行”為問題導向,以“兩學一做”為基礎,不斷打牢自己的思想根基、文化根基。
作為黨內政治文化的踐行者,黨員領導干部發揮著風向標的作用,所以選人用人的導向如果出現問題,就會帶動政治文化出現偏差。從我們黨內政治生活的狀況來看,由于一個時期以來,黨內管黨治黨出現寬、松、軟,所以黨內的政治生活中出現了種種的亂象。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指出,“一些人無視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為了自己的所謂仕途,為了自己的所謂影響力,搞任人唯親、排斥異己的有之,搞團團伙伙、拉幫結派的有之,搞匿名誣告、制造謠言的有之,搞收買人心、拉動選票的有之,搞封官許愿、彈冠相慶的有之,搞自行其是、陽奉陰違的有之,搞尾大不掉、妄議中央的也有之。”習近平總書記將黨內政治生活中出現的亂象用“七個有之”做了高度的、鮮明的概括。可見,用人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對政治文化的影響最重,對政治生活的危害最烈,對政治生態的沖擊最大,所以,要充分發揮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對改變目前不良政治生態的作用,把黨內政治文化倡導和弘揚的政治價值觀與習近平總書記之前提出的好干部標準、忠誠干凈擔當、“三嚴三實”等要求相結合,以選人用人的風清氣正換得政治生態的山清水秀。
如何確立正確的選人用人導向呢?《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中專門把“堅持正確用人導向”單列出來,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而在這些選人用人的要求中最根本的一個體現就是政治標準,正如全會指出:考察識別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必須首先看是否堅定不移貫徹黨的基本路線,對政治不合格的堅決不用,已在領導崗位的要堅決調整。十八大以來查處的大部分落馬官員中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兩面人”,可見信仰、靈魂深處的東西檢驗起來很困難,這就需要我們堅持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由表及里、由內而外,透過現象看本質,抓住干部的內心世界,及時識別其政治立場和政治定力。第二,就是要做到精準科學的選人用人,要將精確了解與準確評價相結合、政治素養與專業素養相結合、事業發展需要與干部成長需求相結合來選拔任用干部,讓實績突出、奮發有為的干部得到重用。第三,就是要正向激勵與容錯糾錯相結合,從制度上防止干部出現松勁兒思想、畏難情緒等心態,引導廣大干部保持良好精神狀態、奮發有為,敢于擔當。
所謂身先士卒,就是要發揮“關鍵少數”的示范作用。“人不率則不從,身不先則不信。”從這些年來查處的大案要案以及落馬官員的職位來分析,一些“關鍵少數”尤其是高級干部發生的問題往往會成為所在地方和單位發生嚴重問題的主因。2012年底至2015年9月,全國共查處省市縣三級黨委書記306人;遼寧拉票賄選案、衡陽破壞選舉案、南充拉票賄選案涉案人員之廣、金額之大,性質之惡劣,讓我們震驚的同時也看到了“關鍵少數”亂作為或不作為對一個地區政治生態的影響作用之大。因此,基于“關鍵少數”在黨內所處的重要位置,執掌著重要權力,不僅對其要嚴抓嚴管嚴教育,防止出現“燈下黑”的問題,更要讓其承擔起發揮示范作用的特殊職責。尤其是黨內政治文化建設,觸及到黨的理想信念、政治倫理和價值認同,事關每一位共產黨人的價值觀,更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肩負起這項政治責任。
如何發揮“關鍵少數”的表率作用呢?首先,要讓“關鍵少數”有一個清醒的政治站位,切實將“四個意識”扎根于心尤其是要將核心意識、看齊意識深入骨髓,做到忠誠于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時刻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維護黨的團結。做到堅守政治信仰、站穩政治立場、把準政治方向。其次,要讓“關鍵少數”做到履職盡責。要認清自己的崗位對黨和國家的重要性,自覺按照黨提出的要求和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磨練自己,凈化自己,做任何工作都要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時效導向相統一,以釘釘子的精神狠抓落實,努力成為一名黨和人民信賴的好干部。第三,要讓“關鍵少數”做到以上率下,要清醒認識自己崗位的特殊重要性,增強自己標桿意識,表率意識、模范意識,認真踐行政治價值觀,自覺做堅定理想信念的表率、做弘揚優良作風的表率,做對黨忠誠、敢于擔當的表率。從自身做起、從凈化身邊的朋友圈做起,逐步拓展到帶動一個單位、一個地區的政治生態的凈化。
中共黑龍江省委黨校)
責任編輯/郭存發guocunfa@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