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雪峰
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現代農業發展
■ 王雪峰
點評
時下,黑土地上大田播種已經完成,如往年一樣到處是新苗吐綠,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然而,在廣袤的良田背后,無論是糧食收儲制度,還是種植、營銷的理念和手段,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春風正在龍江大地上書寫新的歷史篇章。
自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黑龍江以來,全省上下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我省重要講話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把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農業農村工作的主線,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努力爭當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
厚植綠色生態優勢,把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放在突出位置,這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攻方向。為此我們著力推進生態高產標準農田建設,建設“互聯網+”高標準綠色有機種植示范基地,推進畜牧業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生產。我們發揮綠色生態優勢,培育農產品知名品牌,做大做強綠色食品產業,提升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水平。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將農業結構調好調順調優。這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所在。堅持市場化取向,積極應對玉米收儲制度改革,圍繞提質增效、農民增收,優化農作物種植結構,實現“一減七增”。強化市場營銷,提升農產品價值鏈。堅持展會營銷、網絡營銷并舉,線上線下雙輪驅動。營銷讓農民拿到了生產環節之外更大更多的價值,有力促進了農民增收、農業增效。
培育發展新動能,持續促進農民增收。這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終極旨歸。我省在全國率先將農民作為“雙創”的一支重要力量,連續三年深入推進農民創業。全省農民創業正由星星之火,開始形成燎原之勢,農民創業大軍活躍在全省城鄉各個領域,已經成為助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力量,拉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動能,對推動全省區域經濟發展和促進農民脫貧增收致富發揮了重要作用。
(作者系黑龍江省人民政府研究室農村經濟處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