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剛
請叫我“職業農民”
■孫剛
親歷者說
我叫孫剛,是撫遠市玖成水稻種植合作社的理事長。歡迎到咱家的合作社串門兒。
一年前,總書記來我們合作社視察,對我們說“要總結推廣先進經驗,把合作社進一步辦好”。一年過去了,又到了種田的時節,響應省里號召,我們采取減農藥、減化肥、鴨稻共生、超早缽育技術措施開展起了綠色種植、有機種植。
說起一年來的變化,最大的就是更加堅定了走合作社這條道路,組建了玖成合作社聯合社,共享先進的栽培技術,探索適合新生產力條件下的生產關系,即新的農業經營主體的組織形式。市里幫我們建設了物聯網,建立了安全健康大米“玖成香米”的全程溯源系統,搭建了撫遠智慧農業平臺、水稻種植技術遠程教育平臺,通過電商平臺我們把好東西賣上了好價錢。
南方有位富商給我社的孫國良投了300萬資金,讓他種鴨稻,地沒種大米就訂出去了。去年,劉艷輝跟總書記說想開個農家樂,在鄉里的扶持下,他的農家樂當年夏天就開張了。村兒里還來了第一書記,帶著大家蒸黏豆包,腌咸鴨蛋……都賣上了好價錢。
這一年的變化使我感到,我們要正確理解、深刻領會總書記“轉方式,調結構,改變農頭工尾、糧頭食尾,揚長補短”的指示,種好地,打好糧是第一步,也是基礎。在具體的播種環節,我們進行超早缽育,運用了機插大苗技術。提前播種育成5葉1心缽體大苗(秧齡50天以上),實現在第五積溫帶種植優質的13葉品種。除此之外,我們還應用了旱播定量灌溉栽培技術。在有淡水水源、不偏堿性的旱田(玉米地場)采用滴灌、微噴等在稻子生理需水時定量補水(不建立水層)種稻技術。提高了生產效率,增加了產量。
用個時髦的詞兒來說,我現在也是“職業農民”了,除了會種地,還要“活用”黨的惠農政策,知道市場信號。在我看來,成立合作社,不是當暴發戶,而是要領著社員們一起脫貧致富。歡迎大家到合作社來看看,嘗嘗我們種出的水稻香不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