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虎林市委員會
走出端頭偏遠口岸縣市振興發展新路子
■中共虎林市委員會
習近平總書記對黑龍江發表的重要講話,為推進我省全面振興提供了科學指南和行動綱領,是做好當前各項工作的根本遵循。作為端頭偏遠的口岸縣市,虎林市堅持揚長避短、揚長克短、揚長補短,著力強化創新、項目、環境、開放、文化五大動能,加快實施“三區兩城一基地”建設,努力變“邊緣”為前沿,變“交界”為交匯,走出一條質量更高、活力更足、結構更優的轉型升級發展之路。
著力發揮產業基礎、生態、口岸等核心優勢,有的放矢地把“長”揚好,把“短”避好、克掉補好,充分釋放發展潛能,培育多元化經濟格局。
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聚集人氣促發展。大力實施“旅游+”戰略,聯合農墾森工,推進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努力打造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聚焦旅游產品發力,編制全域旅游發展規劃,圍繞“紅、綠、銀、邊”四大主題,相繼打造珍寶島、虎頭等110多個知名景點,初步構成“一核兩帶多點支撐”的旅游發展格局。積極創建“5A”級景區,推進低空飛行、狩獵、冬捕等新業態旅游項目,積極發展鄉村體驗游。舉辦首屆全國高緯度國際冰釣交流賽和全國垂釣大賽,承辦“中、俄、韓烏蘇里江橡皮艇拉力賽”,開通哈爾濱至虎林“珍寶島號”旅游列車,虎林旅游知名度和影響力大幅提升。榮獲“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示范市”稱號,入選中國避暑休閑百佳縣。聚焦邊境旅游發力,開通對俄不定時旅游班車,推出虎林至列索、伊曼、海參崴等俄羅斯風情旅游線路。積極申請設立跨境旅游合作區和邊境旅游試驗區,爭取跨境旅游72小時免簽和邊境城市自駕游。
創建全省對俄經貿及進出口加工先導區,擴大開放促發展。積極融入“龍江絲路帶”建設,深度開發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著力推動對外開放向多元化、深層次、寬領域發展。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以破解交通瓶頸為重點,著力推進“一口岸、多通道”建設,虎林機場項目完成場址優化,虎林—列索扎沃茨克國際鐵路項目列入俄方“濱海絲綢之路”項目規劃,正在進行鐵路及虎林“物聯網跨境物流樞紐基地”工程設計;虎頭—伊曼水上臨時通道項目已獲俄濱海邊疆區政府通過。扶持壯大進出口加工產業,采取政策支持、放寬準入等措施,積極引進企業開展進出口業務,發展跨境物流、深加工項目。境外,承包林地800多萬畝、土地86萬畝。境內,建成了以雙葉茂盛、遠華公司為龍頭的木材加工園區,生產實木家具、精品廚具等優質木制品;以瑞金盈、瑞豐公司為龍頭的進口糧食倉儲和深加工基地,實現回運玉米、大豆就地深加工。大力發展跨境商貿,立足打造木材、糧食、牧草、中藥材等多功能特色口岸,開展冰鮮水產品、中草藥口岸創建工作,虎林口岸成為進境糧食指定口岸和全國首家進口俄方牧草試驗口岸。推進對俄貿易方式多元化,謀劃實施了國家級邊境經濟合作區、跨境電子商務園區建設,邊民互市貿易區即將投入運營。
創建高科技綜合型生物醫藥保健品產業集聚區,強化創新促發展。以集約化經營、資本化運作、規模化發展為方向,依托生物醫藥產業園,支持企業主攻生物制劑、現代中藥制劑研制,發展以刺五加、蜂蜜、熊膽粉等為原料的保健品。注重提升研發能力,支持企業成立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等研發機構,珍寶島藥業的黑龍江省中藥注射劑質量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為省級重點實驗室,企業進入國家級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和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行列;烏蘇里江藥業建成黑龍江省刺五加檢測檢驗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兩大藥企累計開發高新技術產品20種,擁有專利53件。培大育強生物醫藥龍頭,支持珍寶島藥業實施了8000萬支綜合制劑生產項目;組建虎林市康健醫療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向醫療服務、物流配送等領域延伸。扶持烏蘇里江藥業與大連市大通證券簽約,開展了新三板上市工作,正在謀劃實施香丹注射液、中藥飲片提取等項目。著力發展保健品產業,支持企業開發高端產品,迎春蜂產品公司研制了蜂蜜功能性飲料;“神頂峰”雪蜜捧得國際養蜂大會金獎,企業與臺灣蜜蜂故事館合作,投資2億元開發寓教育、健康、文化等功能于一體的黑蜂文化產業園項目。目前我市正引導域內保健品企業采取重組、兼并等措施,整合資源組建企業集團。
堅持把生態環境和發展環境作為轉型升級、振興發展的重要保障,長抓不懈、持續用力,著力打造投資興業旺地、安居樂業福地。
建設國家級生態城,進一步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秉持綠色發展理念,狠抓清潔生產,強力推進治水、凈氣、降噪、還綠。強化生態環境保護,出臺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定和規劃,實施穆棱河水資源綜合保護等6項重點生態工程和東北虎、東北豹保護項目;生態恢復造林25處,造林綠化和退耕還林還草還濕12萬畝;珍寶島濕地進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并加入中國“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絡。建成國家和省級生態村76個,占行政村總數的89%。強力推進環境污染治理,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全部關停“十五小”“新五小”企業,淘汰小鍋爐、黃標車;推廣消煙除塵、脫硫脫硝工藝裝備,實施綠色工藝改造,工業企業污染物排放穩定達標率達90%,空氣質量優于二級標準的天數達到93%以上。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圍繞風能、生物質能等新型能源利用,實施風力發電、稻殼發電、秸稈氣化燃氣發電供熱等項目,初步實現了秸稈、稻殼等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理。
建設全省縣級最優發展環境城,進一步增強發展吸引力。深入推進發展環境整治工作,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強服務、轉作風、提效率。大力提升行政審批服務質效,對本級行政審批項目和行政權力進行了深入清理,行政審批事項精簡率達56%,行政權力精簡率達29%;再造行政審批流程,探索推行網上并聯審批模式,減少審批環節128個,提速70%以上。做精做優“綠色通道”,成立企業服務投訴中心,推行了領辦、代辦制,為企業和項目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務。實行重點項目建設領導包保、專題推進制度,量體裁衣為企業推出個性化服務套餐。嚴格規范執法行為,實行企業和重大項目建設“寧靜日”制度,把每月1至20日定為“寧靜日”,實現企業生產“零干擾”。落實“首問負責”“責任追究”等制度,推行行政勸勉、輕微告誡等柔性執法方式,推動“管理型執法”向“服務型執法”轉變。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做好“三篇大文章”的要求,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拉伸產業鏈條,優化產業結構,全力打造全國一流的高端綠色有機安全食品深加工基地。
突出龍頭帶動,推進集群化發展。堅持外引內扶并舉,突出延鏈、補鏈、擴鏈,舉辦了“虎林綠色食品·生物制藥產業項目洽談會”,共簽約非轉基因大豆精深加工、秸稈生物質燃氣及生物質乙醇提取等項目7個,總投資額12.9億元;先后引進綠寶、京日東大等企業,啟動實施了總投資22億元的現代農業物流園區、紫蘇籽油深加工和龍墾豆類主食加工等項目;支持匯源集團啟動實施了總投資8億元的新生態乳業、雜糧加工、生物有機肥等項目;整合大米加工企業,組建了3個年加工能力30萬噸以上的米業集團。目前,全市綠色食品企業達135家,其中有娃哈哈、光明、福娃等500強和行業領軍企業6家。初步形成了水稻—大米—休閑食品、牛奶—乳粉—乳飲料等10多個產品鏈條,綠色食品正由原料輸出型向產品輸出型轉變。
強化品牌營銷,推進市場化發展。堅持“反彈琵琶”理念,從提升品牌含金量入手,傾力培育馳名著名商標15個、省名牌產品14個、國家級地理標志證明商標2個、“三品一標”65個,叫響了“完達山”“珍寶島”等一批知名品牌;狠抓市場終端銷售,支持企業在北京、上海等40多個大中城市建立了旗艦店、連鎖店或銷售專柜;建成虎林電子商務園區,培育電子商務企業57家,促進“種得好”向“賣得好”轉變。
做強原料基地,推進現代化發展。深入推進傳統農業向綠色品牌農業轉變、種植業向畜牧業轉變,建設“三減”示范區20萬畝、“互聯網+農業”高標準基地1萬畝,綠色(有機)食品基地認證面積達80%以上,標準化育秧率達98%以上,專業合作社達556家;啟動了匯源10萬頭奶牛牧場、娃哈哈1萬頭奶牛現代牧場等項目,匯源珍寶島牛場成功創建為國家級標準化示范場。
責任編輯/甄真zhenzhen@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