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赫東
堅守法治底線思維規范行政權力運行
■孫赫東
行政權力作為一種公權力,是對政治、經濟、社會和公民民主權利影響深刻的一種權力。在法治底線思維下,加強對行政權力的監督與制約,規范行政權力的健康有序運行,實現行政權力運行的民主化、法治化和科學化,具有深刻的現實價值和深遠意義。
全面推進行政權力運行法治化,就是推進政府事權規范化、法治化,使行政權力于法以據、依法以用、受法以約,使法律成為控制行政權力活動過程的基本規則或管制行政權力的工具。權力制約要以法治法理為底線準繩,以權責明確為基礎綱目。
(一)簡政放權,全面清理行政權力
第一,要理順政府自身,明確職責。要突出抓好對現有行政職權的全面清理,加快編制行政職權目錄,建立行政職權動態清理機制,杜絕權力交叉、重復的現象,取消、下放、轉移和整合有關行政權力。第二,要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管住“看得見的手”。必須把市場與政府有機結合起來,尊重市場規律,使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和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各司其職、優勢互補。第三,要理順政府與社會的關系,增強“服務為民心”意識。政府必須集中精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效率,為民眾提供更好更優質的公共服務。
(二)堅守底線,依法設定行政權力
首先,要以法律法規為基準制定行政權力清單,規范和界定政府及其職能部門的法定權力和責任,使每一項權力行使都做到流程完整、環節清晰、公開透明、法理有據,做到“法無授權不可為”。其次,要以法律法規為基準建立追責清單,明確責任事項、責任主體、追責機制和倒逼權力清單,做到“法有授權必追責”。其三,要以法律法規為基準制定清單動態聯動機制,完善事中、事后監管和問責、追責機制,消除和防范權力設租尋租空間,做到“法已授權有跟蹤”。
(三)健全機制,嚴格制約行政權力
第一,要設置權力重點分布,對財政資金分配使用、國有資產監管、政府投資、政府采購、公共資源轉讓、公共工程建設等權力集中的部門和崗位實行分事行權、分崗設權、分級授權,防止權力濫用。第二,過程要公開透明,要突出抓好提高行政權力運行的透明度,堅持即時新聞發布制度和網站公布制度,提高行政權力運行的透明度和公信力。第三,加快監管體系建設,突出抓好行政權力運行制約監督體系建設,使各項監督協調配合、形成合力。
(四)完善法律,提供法律有力保障
法律規定的執法權力就像一把尺子,如果沒有刻度,或者刻度太粗,執法的尺度就難以把握,執法權力就容易被濫用。首先,要落實執法責任制,由各級人民政府依所執行的現行法律、法規、規章,根據其性質、內容落實到各個相應的行政執法主體的執法部門,再由部門將執法的責任層層分解,落實到具體的執法機構、執法崗位和執法人員,并由政府對其執法狀況進行監督。其次,建立司法監督獨立體系。依據憲法,使我國各級人民檢察院和法院與同級人民政府并列,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獨立行使職權。
(一)加強法治宣傳,提升法治觀念
要抓好重點人群,在抓好各類重點人群法治宣傳教育的基礎上,把法治建設中具有推動和示范引領作用的黨政機關工作人員作為重中之重抓緊抓好,使其帶頭尊法守法,依法辦事,弘揚法治精神,牢固樹立法治信仰,提高其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能力。要創新宣傳形式,廣泛開展法治文化宣傳活動,積極創新法治宣傳形式、手段和方法,增強法治宣傳教育的滲透力、影響力和作用力。
(二)完善學法制度,提升法律素質
突出學法目的,提高依法決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自覺運用法律思維和法律手段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突出學法效果,堅持學以致用、理論與實踐結合、學法內容與工作重點結合,提高學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突出學法形式,主要采取會前學法、專題學法等形式,做到長短結合。突出學法重點,結合實際重點學習憲法、相關法律知識和與履行職責相關的專門法律知識。突出學法對象,將各級行政機關領導干部納入學法范圍,切實將領導干部學法落到實處。
(三)強化法治考核,加強法律監督
完善依法行政考核指標體系,將依法行政成效作為衡量政府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工作實績的重要內容,納入政府績效考核體系,使之成為硬指標、強制力。一要嚴格按照建設法治政府的整體目標和要求來設定。二要緊密圍繞考評對象的法定職權和執法任務來設定。法治政府指標體系建成后,要堅持循序漸進、注重實效的原則,確定指標體系實施的工作重點,分解落實,抓好指標體系的具體實施。
(一)完善行政權力運行的法制約束
細化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對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各個環節做出具體規定,實現規范化。強化合法性審查機制,對那些于法無據甚至違背法律的決策項目,一定要堅決取締;建立一套組織法體系,以明確部門、上下級的職責權限、內設機構和活動方式。健全依法決策機制,建立行政機關內部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
(二)健全行政權力運行制度
必須加快建立結構合理、配置科學、程序嚴密、制約有效的行政權力運行機制,依法對行政權力運行的各個方面和環節進行嚴格規范。按照科學、合理原則,著力增強制度設計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編牢制度的籠子,確保真正管用,依法對權力運行進行協調、監督、控制活動,防止“制度虛置”“制度空轉”“制度規避”。當權力運行中出現傾斜、梗阻、濫用等低效現象時,權力制約機制即可迅速做出反應,或予警告或予矯正。
(三)規范行政權力運行程序
一要固化法定規范流程。行政決策方面,堅持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作為重大決策行為的法定程序。二要推行政府法律顧問制度。發揮法律顧問在制定重大行政決策、推進依法行政中的積極作用。三要加大執法過程記錄。在行政執法方面,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完善執法程序,明確執法操作流程,建立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推行重大執法決定審核制度,提高執法效率和規范化水平。四要加快推進電子政務。減少辦事環節,簡化辦事手續,提高行政效能。
(四)推進行政權力運行公開透明
健全和完善公開機制,依法向社會全面公開政務信息,推進決策公開、執行公開、結果公開,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杜絕“暗箱操作”。抓住重點領域,推進財政預算、公共資源配置、重大建設項目批準實施、社會公益事業建設等領域的政府信息公開。加強政務公開網絡建設,加快集網上審批等服務事項于一體的政務服務網建設,并整合媒體資源,為群眾提供優質、高效、便利的服務。
(五)依法加強行政權力監督
要健全行政權力監督體系,使各項監督協調配合、形成合力。要落實巡視監督制度,如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制度、個人重大事項報告等制度,形成點面結合式監督。要建立常態化監督制度,強化政府內部層級監督和專門監督,改進上級機關對下級機關的監督。要加強行政權力監督實效,不斷豐富監督手段、拓寬監督渠道、創新監督方法,提高監督的質量和水平。要重視網絡輿情,健全輿情收集、研判和處置機制,及時調查和處理人民群眾反映的問題。
(六) 嚴厲懲處行政違法行為
健全責任追究制度和糾錯問責機制,確保實現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必追究、有權必受監督,將權力納入法治軌道。要健全反腐敗法律規范,從立法上建立制約行政權力腐敗的天羅地網,使行政權力的掌權者只能在法律限定的范圍和程序中行使自己的權力,從而有效地預防行政權力腐敗。要設立專門的反行政權力腐敗的專門機構,加強查處力度。
加強行政權力法治化建設,要以法律為準繩,以權力清單制度的推進為前提,以權力運行流程的公開為助推器,以權力監督體系的完善為保障,以加大對濫用權力的懲處力度為凈化劑。加強行政權力法治化建設,以“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為目標,從權力的科學結構安排和科學運行機制著手,才能使權力真正成為公正之器和為人民謀利益的工具。
(作者系中共黑龍江省直屬機關黨校副教授)
責任編輯/王沫wangmo@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