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嫻 胡海蘭 梁世弦
(廣西大學 廣西 南寧 530000)
廣西恭城縣休閑農業發展現狀及對策
王榮嫻 胡海蘭 梁世弦
(廣西大學 廣西 南寧 530000)
隨著我國經濟和城市的快速發展,人們對生活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第三產業發展迅速,休閑農業作為一種新興產業開始在全國各地興起。休閑農業既能滿足人們接近自然、回歸自然的需求,同時也有效的激活了農村的閑置資源,它正逐漸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恭城縣作為廣西為數不多的集悠久的歷史文化、獨特的民族特色和秀麗的山水風光為一體的特色名縣,它的休閑農業資源豐富,發展基礎良好,對其休閑農業的發展進行探究意義非凡。
休閑農業;廣西恭城;發展現狀;對策建議
發展休閑農業有利于推動傳統扶貧從輸血向造血轉變,增強區域自我發展能力,改善貧困地區生活環境,提升貧困人口素質。在“十三五”期間,休閑農業的開發將成為我國脫貧攻堅的重要力量。
另一方面,快節奏、污染嚴重的城市生活使人們越來越向往空氣清新、鳥語花香的田園生活。據統計,2016年,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接待游客近21億人次,營業收入超過5700億元,帶動672萬戶農民受益。2015年,恭城縣全年接待國內外旅游人數157.23萬人,增長13.3%。可見,目前我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已進入快速發展期,前景樂觀。但是在迅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如發展方式還比較粗放,存在著思想準備不足、基礎設施滯后、服務質量有待提高等問題。在這個休閑農業備受追捧的年代里,對其的研究極具意義。
國內休閑農業最先在臺灣興起,在全球一體化的背景下,強大的互聯網使休閑農業快速進入內陸,在短暫的時間內,內陸的休閑農業分布區域不斷拓展,產業規模逐年壯大,產品類型豐富多樣,品牌效應日益凸顯[1]。因其影響之大,國內許多學者都開始對其進行不同程度的探討。國內一些學者認為,發展休閑農業關鍵在于創新休閑農業的發展理念,科學規范政府管理,在探索休閑農業多元化經營模式的同時,重點突出產品自身的特色[1]。另一方面,休閑農業經營實體的自身建設和發展,必須面對市場,從品牌發展、籌資融資、市場營銷等領域,設計和實施適合自身特點的市場運作策略[2]。
(一)現狀
自21世紀年以來,根據恭城縣休閑農業的發展情況,可以將恭城縣休閑農業的發展歸納成三個階段,即“朦朧發展期、規范發展期、快速發展期”。
1、第一階段:朦朧發展期(2000-2005年)。因“桂林山水甲天下”而全國聞名的桂林山水,使得桂林旅游業迅猛的發展,同時伴隨著農業產業規模化發展和城市化進程加快,人們對休閑旅游的需求日益增長。恭城縣一些有遠見的農民和企業看到了其中的商機,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自發地發展農業娛樂活動,吸引顧客。主要活動有:以農家餐飲為特色的農家樂、以田園風光為特色的休閑觀光、以民俗民風體驗為特色的鄉村旅游等。但這些項目僅僅在縣城周邊發展起來,且為數不多,處于朦朧發展期。
2、第二階段:規范發展期(2005-2010年)。這一時期,恭城縣緊緊抓住國家確定的2006年旅游主題為“中國鄉村游”的這一機遇,規范全縣休閑農業建設,重點打造休閑農業品牌。恭城積極打造以月柿、柑桔、沙田柚、桃、油茶、竹鼠為重點農業產業基調,先后開發了紅巖生態旅游綜合度假區、西嶺鄉桃李滿天下核心示范區以及觀音鄉蕉山村生態蔬菜現代農業核心示范區等休閑農業綜合體,為休閑農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平臺。借此,恭城縣先后獲得“廣西生態富民示范縣”和“全國生態農業建設先進縣”等稱號。
3、第三階段:快速發展階段(2010-2016年)。這一階段,恭城縣新農村建設全面鋪開,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廣西星級鄉村旅游區等品牌創建力度持續加大,并相繼實施了“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美麗恭城”等項創建活動。在這樣的大背景下,2014-2015年,恭城縣加快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進農業功能多樣化發展進程,創新了休閑農業發展新模式。如恭城有名的矮寨屯,它在保護古村落的同時,也將有現代元素的咖啡廳、讀書小屋和暢飲吧等融入其中,豐富了其休閑旅游內涵,另一方面,它采用了著名的“恭城模式”——三位一體化,循環利用資源,大力發展“月柿”,成功將休閑農業的發展帶入新的階段。
(二)存在的問題
1、建設規劃不全。由于縣、鄉鎮缺少發展規劃,導致恭城縣休閑農業建設布局不合理,農業產業優勢與縣域旅游產業優勢未能有效結合,建設中只重視點狀項目建設,沿線建設、成片建設沒有形成、雜亂無章。同時項目點建設還存在風格相似、形式雷同、產業相同、配套設施少、接待能力弱等弊病,制約了休閑農業發展。
2、財政投入不足。財政投入遠遠不足,恭城縣現代農業(核心)示范區建設有效推進休閑農業,但安排專項扶持資金少。因此參與建設休閑農業還主要靠社會資源投入,但企業實力參差不齊,受發展理念、管理水平,以及農業生產投入大、周期長、風險高、貸款難等問題影響。
3、專業人才不多。目前,恭城縣休閑農業建設仍處于發展完善階段,缺少行業專業人員,從業人員多以農民為主,業務能力不強、服務意識不高,對休閑農業發展認識不足,缺少長遠發展理念,逐利性較強,影響了休閑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4、宣傳力度不夠。由于休閑農業成果知名度不高,在宣傳層面上過于依賴傳統媒體,未能充分運用網絡、手機等新型媒體媒介和新型媒體在中青年等旅游消費主力軍中的影響力;同時在精品線路包裝、推介方面的工作還有待加強。
5、基礎設施薄弱。休閑農業旅游景點普遍存在基礎設施薄弱、接待能力差、可進入性不強等硬件設施不足的問題。
(一)擺上重要位置。各部門要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化對發展休閑農業的認識,將休閑農業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出臺具體的政策措施,支持休閑農業發展。要充實工作力量,加強干部人才隊伍建設,理順職責關系,建立高效的管理體系。
(二)優化發展環境。優化投資環境,加大資源整合力度和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力度,整合農業、扶貧、旅游、建設、民政等部門對農業農村的扶持項目,增加休閑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多方聯動,協同推進,加快休閑農業發展。
(三)提高休閑農業旅游產品開發層次。休閑農業旅游產品是吸引游客的核心部分,在開發中要著力提高農業旅游產品開發檔次,提高品位,重視差異化,具有新意,打造精品;另一方面,要積極提高活動的互動性,賦予活動休閑文化內涵,努力完善相關基礎配套設施,提高服務質量。
(四)文化多元,加強融合。休閑農業與文化深度融合的旅游產品開發具備高度可塑性,恭城縣休閑農業的發展要充分利用當地豐富的文化資源如瑤族文化、長壽文化、民俗節日、鄉土建筑、古村、古鎮等,加強休閑農業與文化的融合。
(五)加強宣傳推介。組織國內傳統媒體對恭城縣休閑農業發展成效做好專題系列報道和重點報道,大力推介恭城縣休閑農業精品游覽線路。發揮微信、微博等新型成熟的信息推介形式,宣傳恭城縣休閑農業品牌。組織開展專場推介活動,組織自駕游、體驗游,吸引市民,拓展恭城縣休閑農業消費市場。
[1]馬宇.國內休閑農業現狀及發展趨勢.《北京農業》.2013(36)
[2]張勝利.中國休閑農業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湖南農業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