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杰 于曉敏 劉彩萍
(云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云南 昆明 650091)
南陽紡織業發展瓶頸分析
劉亞杰 于曉敏 劉彩萍
(云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云南 昆明 650091)
紡織業是我國的民生企業,也是重要的經濟產業之一,在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中起著絕對重要的作用。自改革開放幾十年來,紡織業不僅為我國的經濟建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而且在繁榮市場,促進就業等各個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紡織產品的作用已經擴展到航空,航天,水利,交通等諸多領域。南陽的紡織工業在幾十年的發展過程中,在解決就業,促進經濟發展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但是近年來,由于長期發展中積累的深層次問題日益突出,加上企業的產業結構不完善,管理體制較為落后,人才流失比較嚴重,生產裝備設施落后等一些問題的出現,使得南陽的紡織業整體上與發達地區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發展的壓力越來越大。
紡織品行業;發展;問題分析
2007年隨著全球油價持續上漲而引發的原材料漲價的壓力下,紡織行業也受到了巨大的沖擊。2010年以來,紡織原料價格大起大落,國內棉花市場貨源日趨減少,2014年棉價暴漲時,康園紡織企業,新野紡織集團等一些紡織企業都參與了囤棉運動,以至于棉價不斷上漲。紡織企業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長期以來企業的利潤相對較低,雖然棉價不斷上漲,但是不足以提高紡織品的價格,價格方面的優勢已經蕩然無存。2015年3月下旬以來,由于國家信貸政策趨緊以及棉花種植面積增加等因素的綜合作用,棉價開始持續下跌,之前參與囤棉企業的倉庫大面積的堆積著高價格的原材料棉,之前的庫存意味著現在的虧損,對面價的不確定性預期,使得整個紡織鏈條如履薄冰,最終導致一部分的企業失去利潤,另外一部分企業不僅失去利潤而且債臺高筑甚至破產倒閉。
隨著2008年1月1日起實施的《勞動合同法》,對現行的勞動合同規范制度化,對公自己加班制度有了全新的規定,從而提高了企業的用工成本。紡織企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生產與要大量的勞工,而勞動力價格上漲無疑是給紡織企業沉重的打擊。由于體力勞動者已經逐漸認識到自己的價值,要求企業給與他們新的薪資報酬,勞動力市場已然從之前的買方市場轉變為賣方市場,加之由于紡織企業勞動強度大但待遇低,導致大部分紡織企業出現了用工荒,用工難的現象。
隨著中國加入WTO,在國際化經營的理念下,企業需要大批熟悉業務的人才,從產品研發需要現代科技人才,企業現代化管理需要管理人才,信息化建設需要技術人才等,在國際背景下,沒有人才技術支撐的企業很難有大的發展。普通工人的用工成本已經大幅度提高,對于那些紡織人才的薪酬,已不言而喻,南陽紡織工業的工資水平低于沿海地區,致使紡織工業難以吸引人才,人才流失嚴重,大大的阻礙了南陽紡織工業的發展。如果大幅度的調整工人工資,就會提高生產成本,這對于本來利潤空間不大的紡織企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隨著近年來紡織工業規模擴張的速度過快,到2007年底,紡紗的能力比2000年增長了近兩倍,由于紡織行業出口緩慢,國內市場的產能過剩,市場上產品供大于求,棉紡織企業的訂單所見,導致南陽地區棉紡織產品滯銷,許多企業庫存積壓嚴重。因此,部分企業為了可以拿到更多的訂單,競相壓價直至微利,企業之間的內訌給整個行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同時我市紡織企業的產品多為棉紗等,產品的趨同性較強,銷售地區也集中在廣東、福建等沿海地區,低價競爭的“價格戰”現象不斷,極易受到行業大勢影響,降低了企業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給行業發展帶來了嚴重的危機。
政府的制度和政策對于企業的發展也是至關重要的,2008年政府采取了緊縮的貨幣政策,不斷上調貸款利率,貨幣信貸政策由適度寬松趨緊,南陽紡織業大部分以中小型企業為主,信貸政策的趨緊,使得許多中小企業融資困難。與大企業相比,中小企業的貸款特點是“急、少、頻”,而銀行的特殊性又決定了必須實行謹慎的經營原則來規避風險,再加之中小企業第三方擔保途經不多,導致了大部分企業在銀行貸款難,甚至銀行拒絕繼續為為這些中小企業提供貸款。無法在銀行進行貸款,企業只能通過其他渠道進行融資,但是籌集資金的成本要遠遠高于銀行貸款,高額的融資成本使得本就發展困難的中小企業步履維艱。
產業結構在整個產業的發展中是至關重要的,鄒麗在《河南省紡織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中寫道,上個世紀末,河南省的紡織工業已經開始實施“發展兩頭,提高中間產品”的戰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產業結構中存在的問題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整個行業內部結構和產品結構還不夠完善[9]。
南陽紡織業園區的產品結構仍然是以初加工產品為主,全市的紡織企業生產的產品大部分是布料棉紗、紗線、坯布、麻灰紗、純棉布、無紡布等低端產品,而生產精加工、深加工、高附加值產品的比重較小,發展滯緩,缺乏龍頭產業的帶動作用。晴綸、滌綸短纖維等基本上從外省和國外購進,服裝面料大部分依賴進口,國內配套能力低,整個紡織行業沒有形成通暢的產業鏈條,產業被擠壓在一個狹窄的空間內。另外南陽的紡織企業大部分是中小企業,缺乏高水平的的管理團隊,經營機制單一,不能很好的適應現代化市場的發展需要。
崔建功在《紡織業發展戰略探究—從資源優勢到競爭優勢》中寫到,隨著技術和產品創新,國際貿易中的產品結構不斷升級,高技術含量,高檔次,高品牌,高附加值跌產品在國際貿易中具有強大的競爭力。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紡織品競爭更主要的是體現在創新方面[10]。
南陽地區紡織企業產品的創新開發能力和設計能力還存在著許多不足的地方,自行研發的新產品少,仍未擺脫以低檔產品為主的格局,缺乏知名品牌,雖然形成了一些知名品牌,比如新野縣的新野紡織集團有限公司,南陽市亨利毛紡有限公司,新野康園紡織有限公司,河南惠陽紡織有限公司等,但是總體來說數量還是太少。其他地區的紡織品牌經營的戰略及品牌集團,已經對我市的紡織業造成了一定的沖擊,因此,南陽地區紡織業由于技術水平落后、產品開發創新能力不足、缺乏知名品牌等因素,最終導致產品競爭力弱小。
[1]高妙永.中國紡織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其產業升級[J].產業經濟.2014-04
[2]張鳳濤.中國紡織產業集群競爭力研究[D].區域經濟學.2012-12
[3]於曉芬.我國紡織工業產業結構優化的戰略選擇研究[D].國際貿易學.2010-05
[4]陳莉.河南省紡織品出口存在的問題級對策[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