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華清
(四川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四川 成都 610101)
中小股東權利保護問題研究
廖華清
(四川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四川 成都 610101)
中小股東的股權比較分散,權利得不到根本保障,這在我國公司中是很普遍的問題。大股東與中小股東的差別表現為持有股份之絕對比例,而實質差別則是股東控制公司事務能力的大小。公司的大股東往往利用優勢地位濫用權利,侵害中小股東甚至公司的利益。這一問題已經嚴重損害了公司的社會融資功能,影響了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探討如何保護中小股東權利,不僅是對實踐困境的回應,也是遵循現代商事法理價值的必然要求。本文先分析了保護中小股東權利的意義,然后分析了《公司法》對中小股東權利保護現狀,并分析了實現過程中若干現實問題。
中小股東;公司法;權利保護
中小股東,也稱少數股東,是指根據其股份上所享有的表決權不能控制公司表決結果的股東。中國股權的特點就是股權高度集中和股權流動性差。一般集中于國家股以及國有法人股控制的股權,一股獨大,再加上我國公司股東的實力差距懸殊,中小股東的股權比較分散,無法聯合起來與相對控股股東相抗衡。所以中小股東的權利保護問題研究存在著現實需要和緊迫性,應該受到高度重視。
按常理,大股東在公司所投入的資本使得他們更加關心公司的經營決策,而小股東因為投資量小,他們中的許多人在很大的程度上抱著一種投機的心理,對于公司的決策漠不關心,即所謂“搭便車”、“從腳投票”。既然如此,為何還要保護這些中小股東的利益呢?
(一)保護中小股東可以鼓勵更多的社會資本參與到社會資本流通中來,增加流通到社會里總的資本數量。
(二)公司的大股東和董事、經理對公司重大事項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力,他們都可能憑借自己的優勢謀求私利,損害公司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的權益。從這一層面考慮,必須加強對中小股東的股東權保護,使公司的發展運作朝著全體股東“共贏”的方向發展。
(三)從現實來看,在我國,公司大股東壓制中小股東的現象經常發生,并在各種公司中程度不同地存在,尤其在上市公司中,控股股東完全操縱公司,視股市為“自動取款機”,無視中小股東投入的利益,掏空公刮資產、濫用權力,普通公眾投資者被任意宰割的情況十分嚴重。這就需要公司法律規范為控股股東設置相應的義務,對其控制權加以必要的限制。
我國新公司法對中小股東的權利保護可歸納為三項制度:中小股東行使權力的保障制度、經濟利益的保護制度和司法救濟制度。
(一)股東(大)會,董事會決議違法的救濟權
新公司法第22條對于違法的股東(大)會和董事會決議的效力作了區分。股東(大)會決議違法有兩種情況,一是決議內容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這種決議為當然無效,任何人、在任何時間均可以主張其無效;二是會議的召集程序、表決方式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公司章程,或決議內容違反公司章程的股東可以自決議作出之日起60日內,請求法院撤銷。若無人申請撤銷或法定期間屆滿,則決議繼續有效。股東通過行使對股東(大)會董事會決議違法的救濟權,在很大程度上防止了大股東憑借表決權優勢,操縱股東(大)會和董事會作出非法決議而侵害小股東利益。
(二)股東的查賬權
新公司法第34條規定,有限公司的股東可以要求查閱公司的會計賬簿。但為了保護公司利益,規定了限制條件。一是提出查閱賬簿的書面請求,并說明目的。二是公司有合理根據認為股東查賬有不正當目的,可能損害公司利益的,可以拒絕。若公司拒絕股東查帳,則應當自股東提出請求之日起15日內書面答復并說明理由。公司拒絕提供查閱的,股東可以請求法院強制公司提供查閱。
(三)股東的股權收購請求權
為了防止大股東壟斷公司,拒絕給股東分紅,或有增加股東投資風險的行為,新公司法第75條規定:如果公司連續五年盈利,而且具備分配利潤條件,但卻連續五年不向股東分配紅利;或者公司有合并、分立、轉讓主要資產情況的,對上述股東會決議投反對票的股東,可以要求公司以合理的價格收購其股權。如果股東與公司達不成收購協議,股東可以自股東會決議通過之日起90日內向法院提起訴訟。
(四)股東的累積投票權
新公司法第106條規定,依照公司章程的規定或者股東大會的決議,股東可以行使累積投票權。指在股東大會選舉兩名以上的董事和監事時,股東所持的每一股份都擁有與當選的董事和監事總人數相等的投票權,股東既可以把所有的投票權集中選舉一人,亦可分散選舉數人,最后按得票數多少決定當選董事和監事。與“一股一權”制相比,股東的累積投票權,可以有效地保障小股東將自己信任的代表人選入董事會和監事會,可以從根本上扭轉小股東在公司事務發言權上的絕對劣勢,平衡小股東與大股東之間的利益關系。
(五)股東請求解散公司權公司
公司理應守法經營,為股東謀取最大利益。但實踐中,公司內部卻存在著許多不正常現象,侵害著小股東的利益。比如超范圍經營;公司實際上是大股東或高管人員謀取個人利益的幌子;利用公司進行詐騙或其他非法活動等。在此情況下,股東有權要求解散公司。新公司法183條規定:“公司經營管理發生嚴重困難,繼續存續會使股東利益受到重大損失,通過其他途徑不能解決的,持有公司全部股東表決權百分之十以上的股東,可以請求人民法院解散司?!?/p>
新公司法在中小股東權利保護問題上有了很大的進步,但這僅限于制度層而,在這個基礎上,中小股東權利保護的實現仍然會受到現實層而的種種困擾。
(一)公司管理信息化與中小股東權利保護的最終實現
一個股東較多的大型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的股東具有分散性,這些股東往往由于行使股東權利成本過高等原因放棄自己的權利,盡管新公司法規定了表決權代理、累積投票等制度,但這無疑又增加了繁瑣的程序,會引來另外的問題。股東將通過含有電子簽名的電子郵件行使投票權或者其他權利。在這個過程中,銀行和國家有關主管部門的角色是公證者、信用擔保者,法律的作用是規定公司必須在重大事項上給股東通過信息化手段行使權利提供最基礎的便利。
(二)中小股東的權利保護與權益保護
在討論中小股東權利保護中離不開照顧這些股東的權益,這也是中小股東參與投資的最終目的。在法律為控股股東和其他股東進行權利制衡設置的同時,我們也必須注意到二者在根本上有著共同的利益。
(三)對中小股東權利保護制度中有關執行的問題
以誰為主來執行這樣一種制度?工商管理部門?司法系統?都不是。他們應該以提供法律救濟為主,中小股東權利的保護應該以中小股東為主進行,實現對中小股東權利保護的最好途徑是通過法律規定讓他們能夠知情,讓公司能夠提供必要的手段或者對他們可以采取的手段予以認可,并在他們的權利受到侵害時給予必要的救濟。
[1]楊志壯.公司法規范體系中的私法責任與公法責任[J].齊魯學刊,2013,(3).
[2]楊慶慶.中小股東權利保護的法理分析與制度完善[J].經濟與管理,2012(6)
[3]黃輝.現代公司法比較研究——國際經驗及對中國的啟示[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廖華清(1991.9-),女,漢族,四川通江人,四川師范大學,碩士,西方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