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麗
(東北財經大學 遼寧 大連 116000)
淺析民法總則變化熱點
劉麗麗
(東北財經大學 遼寧 大連 116000)
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民法典的編纂是新中國幾代人的夢想和追求,從民法通則到民法總則雖然有一字之差,卻跨越了時代的劇變。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民法室副主任石宏在發布會上回應指出:編纂民法典的任務是對現行民事法律規范進行系統整合,編纂一部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符合我國國情和實際,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精神,內容協調一致、結構嚴謹科學的法典。編纂民法典不是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而是對現行的民事法律規范進行科學整理;也不是簡單的法律匯編,而是要對已經不適應現實情況的規定進行必要的修改完善,對社會經濟生活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作出有針對性的新規定。
民法調整平等主體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民法總則以1986年制定的民法通則為基礎,就民法基本原則、民事法律行為、民事權利、民事責任和訴訟時效等基本民事法律制度作出規定,既構建了我國民事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也為各分編的規定提供依據。和民法總則相比,民法總則有以下變化亮點:
第一,明確胎兒有繼承遺產、受遺贈等權利。在很多繼承案件中,“遺腹子”是否有繼承權一直是爭議焦點。《民法總則》第十六條規定,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該條明確,胎兒具有繼承權和接受遺贈的權利,在繼承時需要為胎兒保留份額,賦予了胎兒一定的民事權利,但是具有繼承權利的前提必須是胎兒生下來即為活體,如果胎兒生下來即為死胎,則胎兒繼承的份額按照法定繼承的順序進行分配。
第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年齡從十歲下調至八周歲。在司法實踐中,經常出現未成年兒童進行民事行為而不被家長追認的案件,之前,我國規定,十周歲以下的兒童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十周歲以上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生活教育水平的提高,現在兒童的心智發展水平大大提升,八周歲的兒童已經具有了獨立進行民事行為并且對自己行為進行初步判斷的能力,所以降低民事行為能力年齡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八周歲以上的兒童可以進行與其年齡、智力相當的民事活動和純獲益民事行為。
第三,規定了成年監護制度。在過去的民法通則中,監護制度一直針對的是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并沒有關于成年人的監護,但是《民法總則》第三十三條規定,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與其近親屬、其他愿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事先協商,以書面形式確定自己的監護人。協商確定的監護人在該成年人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履行監護職責。該制度主要是指,當成年人具有完全行為能力時,可以通過自己的意志,通過協議的方式確立自己的監護人,當自己喪失行為能力時使得自己具有監護人制度,該制度的設立主要針對的是老年人,如今社會,人口老齡化問題越來越嚴重,該制度能夠更全面的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權益。
第四,對法人作出的特別規定。《民法總則》將法人分為盈利法人、非盈利法人和特別法人,民法通則將法人分為企業法人,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法人營利法人在市場經濟中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是通過市場交易實現生產或者擴大再生產利潤的組織體;非營利法人主要是公益法人,也包括以公益或者會員共同利益為目的而設立的法人。營利法人和非營利法人的劃分是比較科學的,但又不能窮盡所有的法人。例如,農村集體組織總體上就很難說是營利法人還是非營利法人。此次民法總則將機關法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人、城鎮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法人、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法人規定為特別法人。這三種法人的分類,更符合我國當下實際。
第五,增加了對自然人的個人信息的保護?!睹穹倓t》第一百一十一條規定,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并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在網絡時代和大數據時代的影響下,個人信息泄露問題日益突出,對個人信息的保護也顯得尤為重要,《民法總則》以法條形式確定對個人信息的保護也是時代發展的需要。
第六,規定見義勇為行為使得受助人受到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F實生活中,經常出現“好心辦壞事”的事情,在司法實踐中也有很多類似的案例,《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四條規定,因自愿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該規定有助于見義勇為、匡扶正義,體現了我國的法律精神。
第七,一般訴訟時效從兩年調整為三年。我國傳統的訴訟時效為兩年,學術界一致認為兩年的訴訟時效過短,很多當時人都因此喪失了勝訴的權利,《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延長訴訟時效時間有利于保護當事人的權利,但是該訴訟時效僅適用于債權,其他的并不適用。
[1]楊立新 《民法總則》與我國監護制度之完善 法學家 2016年1月
[2]李永軍 《民法總則》民事權利章評述 法學家 2016年5月
[3]段東升 《民法總則》編纂與我國成年監護制度之重塑 知與行 2017年1月
[4]梁慧星 民法總則的若干理論問題 暨南學報 2016年1月
[5]王利明 制定民法總則的幾點思考 法學家 2016年5月
劉麗麗,女,漢族,山東威海,學生,研究生,東北財經大學,研究方向:經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