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彩貴
白城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吉林白城 137000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嚴重的并發癥,屬中醫學之“筋疽”“脫疽”范疇。我國糖尿病并發肢端壞疽的發生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全球平均每30 s就有1人因糖尿病足而被截肢。因糖尿病足潰瘍和截肢治療費用是普通住院糖尿病的4倍之多,疾病負擔較重[1],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對于現癥糖尿病足患者,應探討其中醫病因病機并進行辨證治療,充分發揮中醫學在糖尿病足治療中的優勢。為此,筆者總結分析糖尿病足病因病機及其針灸和穴位注射治療效果。
系因消渴陰虛火旺,灼傷陰津,血液黏滯,血行不暢;或熱邪耗傷氣陰,氣陰兩虛,陰虛則血稠,氣虛則無力運血,亦可致血行不暢;或消渴日久,陰損及陽,陽虛則不能溫養四肢,鼓動血脈,而致血瘀停著,氣血不通,經絡阻遏,不通則痛,四肢氣血不充,失于濡養,致皮肉枯槁不榮,久則潰爛。若肝腎虧虛,精血虧損,或復感毒邪,熱淫內腐,以致肢端焦黑壞死甚則脫落。
消渴日久,耗氣傷陰,氣虛無力推動血液運行致血運受阻,血脈瘀滯,瘀血阻絡,故出現面紫胸悶,舌質紫暗,脈象弦澀,患足色黑,肌膚甲錯,麻木僵硬,局部疼痛等瘀血之癥,瘀血日久化熱,熱瘀組合,熱盛肉腐,化腐成膿而致糖尿病足的發生[2]。
消渴病久治不愈,耗傷氣陰,氣陰虧虛則經脈失養,臟腑受損,陰損及陽,陰陽俱虛,虛則無力抗邪,濕熱之邪則乘虛入足,濕熱搏結,蘊熱濕毒灼爍脈肉、筋骨則發微筋疽潰爛[3]。
消渴日久,脾腎俱虛,運化失常,痰濕內停,蘊而化熱,阻遏氣機,氣滯血瘀,久則郁而化熱,復因濕熱毒邪侵襲,脾腎虛弱則無力抗邪,氣虛邪盛,腐蝕筋肉,足部壞疽形成[3]。
李兵[4]將確診108例老年糖尿病足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均給予糖尿病正規治療,后組加用溫針灸輔助治療,結果表明觀察組治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療效確切;觀察組治療后可提高血清中IGF含量升高,IGF-1是重要神經營養因子,能修復糖尿病神經病變和創面[5];同時能明顯降低MMP-9含量,增強局部組織修復作用。楊靜逸[6]亦獲得同樣研究結果
余白浪等[7]將60例糖尿病足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針刺組,結果顯示治療3、4、5、6個月后靜脈血中6-keto-PGFlα、TXB2數值變化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在治療3個月后體針加圍刺胼胝體療效逐漸明顯,能促進 2型 0級糖尿病足患者血漿中 6-keto-PGFlα、TXB2水平恢復正常。研究表明血漿中6-keto-PGFlα、TXB2水平可提示血管內皮細胞損傷,早期判斷糖尿病足患者血管病變的程度[8],圍刺胼胝體能促使二者水平向正常動態平衡恢復,抑制糖尿病足發展。
Meta分析結果表明,針灸輔助治療糖尿病足能顯著提高總有效率和臨床治愈率,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且未見不良反應。可見該療法安全有效,應嚴格按照CONSORT標準進一步研究論證[9]。
Meta分析表明,單純針灸療法可有效提高總有效率,縮短潰瘍愈合時間,改善血流量,未見嚴重不良反應,不改變血管直徑和峰值速度,接受針灸法治療能提高提高糖尿病足治療總有效率[10]。
俞年塘等[11]將70例0級糖尿病足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前者采用常規藥物治療,后者加用用艾灸配合推拿治療,結果表明兩組治療前后和治療后ABI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和治療組總有效率分別為94.3%和74.3%,治愈率分別為71.4%和2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艾灸配合推拿是治療0級糖尿病足的一種有效方法。
宋宏文等[12]將90例糖尿病足患者隨機分為空白對照組、生理鹽水注射組和維生素B1注射組,應用放免法分別測定接受治療1個月前后靜脈血中6-Keto-PGF1α、TXB2數值,結果表明治療前后空白對照組各項指標變化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前后生理鹽水組與維生素B1組各項指標變化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治療后維生素B1組與生理鹽水組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解溪穴穴位注射維生素B1對0級糖尿病足患者血漿兩指標影響確切,能延緩糖尿病足的發展。
將200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105例)和對照組(95例)。兩組均行規范化降糖治療,對照組給予口服甲鈷胺片,治療組給予中藥泰山四寶止渴祛痹飲內服聯合足三里穴位注射維生素B12,對治療結果行統計學處理,觀察兩組療效。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1.4%,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1.1%,且治療組在改善患者臨床癥狀、體征,糖代謝指標,下肢血管彩超,神經傳導速度等方面療效明顯,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糖尿病足病因病機復雜多樣,中醫治療本病,從整體調節入手,立足于辨證和分期分型施治,重視中醫外科傳統特色療法,內外結合,中西結合,提高糖尿病足治愈率,降低致殘率。
[1]郭競.36例糖尿病足護理分析 [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1,2(1 中):147.
[2]張晉波.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足31例[J].中藥與臨床,2010,1(4):49-50.
[3]趙進喜.內分泌代謝病中西醫診治[M].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
[4]李兵.溫針灸輔助治療糖尿病足患者的療效及對血清中IGF-1和MMP-9的影響 [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164-165
[5]王曉麗,常向云,孫侃.不同程度糖尿病足潰瘍風險患者血漿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水平的變化及意義[J].中國全科醫學,2011,14(15):1632-1634.
[6]楊靜逸.溫針灸治療糖尿病足患者臨床價值探討[J].雙足與保健,2017,26(5):33,35.
[7]余白浪,馬朝陽.體針加圍刺胼胝體對2型0級糖尿病足患者6-酮前列腺素、血栓素B2的影響[J].內蒙古中醫藥,2014,33(26):1-3.
[8]蘇詠明,王艷,李昊,等.2型糖尿病并糖尿病足患者中血栓素A2、前列環素的變化及臨床意義[J].臨床醫學工程,2012,19(3):353-355.
[9]喻自峰,方志輝,曾憲濤.針刺輔助治療糖尿病足療效的Meta分析[J].中華內分泌外科雜志,2011,5(6):412-415.
[10]Yi L J,Tian X,Shuai T,et al.Effects and safety of acupuncture for DFU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傳統醫學研究:英文版,2016,1(1):2-10.
[11]俞年塘,許成華,劉穎東,等.艾灸配合推拿治療0級糖尿病足療效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6,35(3):294-296.
[12]宋宏文,余白浪,周海旺.解溪穴穴位注射維生素 B1對0級糖尿病足患者血漿TXB2、6-Keto-PGF1α的影響[J].針灸臨床雜志,2016,32(1):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