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斌,鮮曄
四川省成都市雙流區東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四川成都 610200
對于脛骨遠端骨骺骨折的情況屬于比較少見的一種疾病,而且相關的文獻報道也比較少,這種疾病屬于損傷機制的一種,其具有自己的特殊性[1]。在該文中結合該中心2015年11月—2017年8月所接收的脛骨遠端骨骺骨折患者7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都運用旋轉抖動手法和小夾板外固定聯合的治療方式所取得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在該次研究中選取該中心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7例脛骨遠端骨骺骨折的情況都屬于閉合性的損傷。研究中的男性患者為3例,女性患者4例,患者年齡為 9~18 歲,平均年齡為(11.2±8.9)歲,所有患者的踝部都曾經出現扭傷病史的情況,而且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疼痛、腫脹、畸形以及活動受限的情況。患者來該中心之后,通過X線片的影像資料顯示,此脛骨遠端骨骺呈現出分離的情況,而且在合并干骺部之后都出現骨折的問題,其中骨骺和干骺端骨片都集中向后錯位[2],有的患者存在骨骺和干骺的情況,同時還出現骨折的問題,而且骨折線的情況從內踝骨骺直接穿過骺板b并向后上方逐漸斜行,此外,干骺端的后部還存在三角形的骨片和部分的骨骺是連接在一起的,有的部分是還顯示出內和外踩骨折的情況。按照Salter的分類方法:其中4例屬于Ⅱ型損傷,2例屬于Ⅲ型損傷,1例Ⅳ型損傷。病程為30 min~7 d。
①實施手法復位,首先指導患者處于平臥位的位置,其膝關節需要屈曲至90°,其中助手需要站在患肢的外側,并通過雙手握住患者的小腿上端,而另一為助手則需要握住患者的足前部和足跟,同時將患者的患病踝關節跖置于順原畸形的方向,通過對抗的方式進行牽引,這一過程大約需要5 min。但是通過持續的牽引方式,采用旋轉手法幫助患者矯正外旋的情況或者是內旋畸形的情況[3];其次,運用扣擠的手法而矯正患者的外翻或者是內翻中的畸形情況,然后助手一手握住患者的小腿下端,把脛骨逐漸向后推,而另一手則握住患者的足前部,同時向前拉,通過推拉的方式而幫助患者驟然抖動,并能夠順利向后移位至骨骺和千骺部分而實施復位;最后,治療醫生的兩手緊握住患者的骨折部,并實施牽抖使得骨折微細能夠解剖形態進而有效恢復;②實施固定方法。患者在每次復位之后都需要運用小夾板實施固定[4],在固定方面主要采用的是兩點或者是三點的固定方法放置至壓墊,達到旋轉抖動良好狀態,同時通過壓墊的原理而幫助患者的骨骺保持一個良好的復位正確位置,從而有效防止患者發生重新移位的情況。
在治療后,參照Salter的分類法而統計手法前后的情況,計量為0,并從 I~V將其計量為1~5,其中功能正常的計量是0,此時近解于剖復位,而功能良好的情況則計量成1,在恢復過程中,功能復位一般的情況計量是2,而復位和功能都較差的情況則將其計成3,總有效率=(計量0+計量1+計量2)/總例數×100.00%。
該次研究的所有數據均通過SPSS 19.0統計學軟件統計與分析,計數資料用[n(%)]表示,組間差異通過χ2檢驗;而計量資料用平均值±方差(±s)表示,并用 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計量0有4例(57.14%),計量1有2例(28.57%),計量2有1例(14.29%),計量3有0例,總有效率是100.00%。
在當前各種現代化的技術發展過程中,許多技術都可以在醫學領域發揮其重要價值。例如酶、電鏡、放射自顯影相關技術以及組織化學技等可以有效對其中的骨骺以及骺板形態和結構等[4],而且可以更好地掌握代謝以及功能的情況。其中生物力學以及分子生物學發展,可以在骨骺以及骺板研究中運用,從而有效提升研究的綜合水平,這對骨科疾病的病因學研究以及病理學分析等都奠定良好的基礎。由于人在成長過程中骨骼也在不斷發生成熟,而在青少年時期,由于骺板骨板的強度不足,而且韌帶以及關節囊發育會優于骺板骨板。結合相關研究可知,骺板強度大約是韌帶弱的2.5倍。而在作用的情況下,關節部位屬于暴力不足的情況,而且在引起韌帶或者是關節囊損傷的情況下則會對超出骺板可以承受的壓力,此時就十分容易導致骨骺發生骨折的情況[5]。而且青少年時期,骨骺發育正處于旺盛時期,同時骨骺損傷的概率也比較高,通過Kleige MD的檢查可知,健康人中踝關節的X光片可知:骺板的中央部分是先閉合,而后內側部分,最后才屬于外側部分,但是整個閉合的過程大約需要的時間是18個月,而在14歲左右會完全閉合。在這一過程中,女性會早于男性閉合。骺板損傷實施修復的方式主要有3種不同的方式,根據相關的損傷輕重情況以及實際范圍可知,關鍵是針對發生骨橋骺板的早閉情況而決定的,在骺板嚴重的損傷情況,會對纖維的組織形成、骺板血屏障的破壞以及血管侵入等造成較大的影響,同時這也是骨橋形成過程中的病理學基礎。所以,骺板早閉的情況出現肢體畸形或者是短縮的情況,則可以分為兩種不同的情況,即完全性的和部分性的,一旦骨骺損傷的情況,則會對青少年發育成長帶來直接的影響。因此,需要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治療。
在該研究中,結合中心的情況而選取2015年11月—2017年8月該中心所接收的脛骨遠端骨骺骨折患者7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來該中心之后都通過旋轉抖動手法和小夾板外固定聯合治療的方式。所有脛骨遠端骨骺骨折患者通過治療之后,總有效率為100.00%,而且功能恢復情況十分良好。
綜上所述,脛骨遠端骨骺骨折運用旋轉抖動手法和小夾板固定結合治療,效果良好,值得廣泛運用和推廣。
[1]趙成茂,趙宏達.機械牽拉骨折復位術聯合愈骨湯治療陳舊性脛骨遠端Salter-HarrisⅡ型骨骺損傷近、遠期療效分析[J].中藥材,2016,39(1):206-208.
[2]焦勤,董良超,王林,等.空心螺釘內固定治療青少年脛骨遠端骨骺骨折的療效觀察[J].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6,31(23):1809-1812.
[3]林劍,許心弦,薛星河,等.關節鏡下帶線錨釘治療兒童脛骨髁間嵴撕脫性骨折的療效[J].中華小兒外科雜志,2017,38(5):331-335.
[4]趙其純,鄧小文,周平,等.關節鏡下克氏針結合縫線不經骨骺線固定治療兒童脛骨髁間隆突骨折[J].中國骨傷,2015,28(6):504-507.
[5]李明磊,李連永,李祁偉,等.可吸收釘固定治療兒童脛骨遠端骨骺損傷15例[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7,25(14):1266-1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