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口縣農發辦
推進精細化管理提升農業綜合開發工作水平
林口縣農發辦
林口縣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積極探索創新農發管理機制,推進精細化管理,提升了農業綜合開發工作水平。
一是堅持“競爭立項制”。建立公開透明的立項競爭機制,哪個鄉鎮開發積極性高、先期投入好,可優先獲得開發權,破解了項目建設中農民投勞和耕地協調兩大難題,有力促進了項目建設和開發效益的整體提高。
二是堅持“村民議事制”。項目立項前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公開項目建設內容、規模、群眾自籌資金和投勞情況,組織村民代表充分討論,大家同意并履行簽字手續后方可立項建設。工程規劃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形成科學的規劃設計方案。群眾籌資投勞實行“一事一議”,使項目區群眾充分享有知情權、決策權。
三是堅持“項目公示制”。立項前,公示投資意向、建設內容、籌資投勞方案等內容;開工前,公示計劃數量、標準質量、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工期時間等情況;竣工后,公示項目完成后的投資規模、工程質量等情況。通過推行項目公示制,提高項目建設和資金管理的透明度。
四是堅持“項目法人制”。全面推行項目法人制,明確項目建設主體,理順項目鄉鎮、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和農發機構的關系,使項目建設步入規范化、制度化軌道,確保農發項目建設的順利實施。
五是堅持“工程招投標制”。為規范工程項目建設,對10萬元以上的單項工程,邀請紀檢監察、財政、水務、政府采購中心等相關部門參加,公開進行招投標,嚴格規范操作程序。通過推行工程招投標制,實現節省資金、工程放心、干部廉潔、群眾滿意。
六是堅持“工程監理制”。由牡丹江市農發辦聘請有資質的監理公司為監理單位,由公司委派技術人員進駐現場,按照工程質量要求進行監理,嚴把項目建設開工關、材料關、工序關、進度關、質量關,做好監理日記和有關工程變更及審核等工作,并負責與業主單位進行溝通,及時通報項目建設情況。
七是堅持“縣級報賬和國庫集中支付制”。規范財政報賬制度,推行項目財政資金直撥制度。由縣財政根據項目建設工程進度和報賬情況,將工程資金直接撥付到項目施工單位。開展農發財務制度改革,將農發工程財務核算移交至縣財政局國庫支付中心,推動農業開發財權與事權相分離,農發辦負責項目,國庫支付中心代理農發財務工作,由農發辦下達撥款通知書,經主管領導簽字后,交付國庫支付中心,由國庫支付中心具體撥款。
八是堅持“竣工驗收制”。由縣政府組織農發辦、項目鄉鎮、相關單位人員參加,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共同進行竣工項目檢查驗收。工程質量不合格的堅決不驗收,并限期整改,直至整改到位后再行驗收。通過嚴格竣工驗收,確保工程建設質量,杜絕“豆腐渣工程”。
九是堅持“工程管護制”。對項目建設工程,實行嚴格的管護制度,明晰項目產權,明確群眾參與工程管理的責任。同時,建立健全管護隊伍,落實責任,強化管理,使工程項目得到有效保護,確保農發項目長期穩定發揮效益。
責任編輯/陳松chensong@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