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同福中路第一小學 葉曉英
讓英語情境對話更加有“生活味”
——小學英語課堂診斷微型實例
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同福中路第一小學 葉曉英
英語課堂教學中,創設情境對話是很常見的教學現象。《新課標》提倡的情境創設是設計真實的、具有挑戰性的、開放的教學情境與問題情境,誘發、驅動并支持學習者的探索、思考與問題解決活動,創設“回歸生活,貼近生活”的教學情景,實現教學環境的“信息化”和“生活化”。下面場景是《廣州版六年級英語上冊》Unit 11 Who’s calling?關于電話用語情境創設的一個片斷。
英語情境 小學英語課堂 場景設計
在呈現情境片段之前,學生已經學習并積累了部分有關電話用語的詞匯、短語和簡短的電話對話。這節課是要教授學生在打電話中如何留言。學生的已知詞匯,例如:speak to、come back、call back later、leave a message、Please ask...to...等。
片段:教師先示范并呈現這么一段話:Donald Duck wants to invite Mickey Mouse to see a fi lm with him tomorrow. But Mickey isn’t at home. Minnie Mouse answers the phone. And Donald leaves a message. The message is that the fi lm is at 5:00 tomorrow afternoon and they will meet at the gate of the cinema.
教師接著說:Who can try to make this conversation between Donald Duck and Minnie Mouse?I’d like to ask two students to be Donald Duck and Minnie Mouse.
接著有兩個學生站起來,來到講臺的前面,拿起教師事先做好的Donald Duck和Minnie Mouse的兩個頭飾,各自戴在頭上,然后開始盡情模仿這兩個卡通人物的動作,邊說邊做邊想,有時又停一停,因為動作做出來了,可是語言卻沒能跟上,要怎樣將整合動作和語言,似乎有點難。不知道什么時候,下面已經有同學發出一些搞笑的聲音和動作,大概是在笑表演者的滑稽動作吧!一切都在進行中……
學生A:(抓起玩具話筒)Hello. May I speak to Mickey Mouse.
學生B:(抓起玩具話筒)Sorry, he isn’t at home now?
(停了一下),教師提示When…?
A: When will he come back?
B: At lunch break. Can you leave a message?
(停了一下),教師提示Please...
A: OK. Please tell him the fi lm is at 5:00 tomorrow afternoon. And ask him to meet at the gate of the cinema.
B: All right. See you.
A: See you.
兩位表演者根據教師創設的情境,完成了對話。突然下面的一個同學問了一個問題:“老師,為什么Donald Duck要邀請Mickey Mouse去看電影,他們是朋友嗎?那Minnie為什么不可以一起去看電影呢?Minnie和Mickey是一家人嗎?”教師突然一驚,接著下面的同學便開始議論,頓時吵鬧聲一片。
經檢測,稻殼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細菌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主,該細菌耐受青霉素能力較強,為典型致病菌;霉菌主要以青霉、黃曲霉為主,還有少量的黑曲霉、梨頭霉等;酵母菌主要是以不產酒精和不產酯酵母為主[5]。進一步檢測發現這些雜菌有很多存在于雜質中,說明了通過有效的除雜方法可以去除掉大部分的雜菌。結果見表3。
這節課是關于電話用語的運用,這是一節很典型的以語言對話為中心的課。電話用語在現實生活中很常見,因此為了能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為了讓學生更加熟悉電話用語的使用,筆者想到了用孩子們最熟悉的動畫片人物來引入對話。筆者認為學生是很熟悉Donald Duck、Mickey和Minnie這三位卡通人物的,用卡通人物來創設情境,可以激起學生的興趣,而且還可以模仿卡通人物的身體語言,增加語言的趣味性。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一定很快就能掌握電話用語,但是效果卻是相反的。
主要存在的以下兩點誤區:
(1)情境過于想象,削弱了學生學習語言的英語思維
在這個電話片斷中,筆者忽視了卡通人物的形象本身是電影和電視想象出來的人物,電視中看到的卡通動畫片內容也是想象出來的故事,根本就不具備生活的真實性。卡通人物是生動有趣,孩子們都很喜歡,學生會很樂意去模仿、想象卡通人物的身體語言以及滑稽的語腔、語調。正因為這些都是他們平時最熟悉的人物,他們就會沉浸在如何做好動作,如何模仿語調、語氣的思維中,不能用直接的英語思維去完成對話。這種不能直接記憶、不能直接運用語言,缺乏英語交際的真實感,削弱了學習語言的力度。因此,生動有趣的情境創設,但缺乏直接英語思維的過程,不一定是最有效的情境。
(2)情境中的主題和情感不夠真切,令學生體驗不夠真實
在思考改進的策略的過程中,筆者認為情境創設要依據新課標的要求,符合學生的生活特點,學生可以在借鑒教師創設的情境之后,真正運用語言并能達到交際的能力,這才是教師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有兩個改進的策略值得大家探討。
這個片段可以讓學生直接模仿人物說話的語境,直接用英語思維怎樣將電話打好,要用到什么句型,效果會更好。因為小學生的模仿能力很強,教師創設什么樣的語境,他們就會如實地去模仿和表現。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在創設情境時,不能趨于表面,活動不是生動有趣了,它就有效,不是活動多樣了,孩子就能掌握語言的交際和運用。如果學生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模仿,要花大量的時間去模仿,去揣摩怎樣表演,怎樣參與活動,這在課堂上,學生似乎看起來很忙,很活躍,但是沒有將活動的內容內化成語言的交際和運用,沒有理解真正的語境是怎么回事,那么這些語言情境是無效的。因為每一種語言運用,都不是只有一種情境的,比如說,電話用語可以發生在孩子們之間,可以是孩子和父母,也可以是上司與下屬之間等等。因此教師要盡可能地將最符合孩子,孩子最容易理解的英語句型教會他們,提供最直接的英語環境。
將這個片段的對話改成孩子跟生活中的朋友或是同學之間的電話對話就可以了。語言情境創設的依據是來源于生活這個大舞臺。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很重要,孩子要怎樣才能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意思?怎樣的對話才是適合孩子們之間的對話?生活中的語言交流環境是學生最真實、最熟悉的語言環境。教會學生說英語要從他們的身邊事物說起,要從他們能接觸的人物說起,所以語境對話一定是學生在生活中與朋友和父母或者是和教師之間的交流。教師要盡量做到,讓學生將課堂上的語言環境運用到生活中去的,并達到語言交際的目的。不是讓學生在脫離生活的舞臺上,趨于表面的模仿,模仿過后既不能真實運用,又不知道用這些語言跟誰交流才合適。
通過對這個片段的分析,筆者反思自己怎樣才能使教學情境創設更加有效。首先要把握好教學內容的目標和學生達成的目標;然后要了解學生的實際生活情況,例如,學習與生活的環境以及他們與同學和朋友交往的環境;再者就是要將實際生活舞臺的元素有選擇性地遷移到課堂舞臺上來。最后讓學生以最快、最輕松的方式習得語言。總之,有效的情境讓課堂充滿“生活味”,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語言學習中來,讓學生享受一個愉悅的英語學習過程。
教育部. 2011. 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