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玲婷
(福建師范大學 福建 福州 350000)
知識經濟下對教育評價元評價的思考
林玲婷
(福建師范大學 福建 福州 350000)
科技的高速發展,帶動生產力的提高,要適應新的生產力,顯然傳統的教育方式已經不大適合當今社會的發展。原本的教育評價方式不適應當今素質教育,教育元評價是教育評價發展成熟的標志,隨著教育評價理論與實踐的不斷發展,教育評價的范圍不斷擴大,教育元評價的作用也開始顯現出來,教育元評價,對教育評價有著規范、監督和改進作用。
知識經濟;教育元評價;發展對策
在當代,科技高速發展,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由工業社會轉向知識經濟的時期,在新時期,互聯網和計算機正潛移默化的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和工作方式,科技的發展促進教育的變革,我們原本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評價方法都要與時俱進,符合當今社會的發展。
在當今知識經濟背景之下,教育倡導的是培養人的個性,與人的創新能力,那么對教育的評價方式就開始改變,知識經濟社會要求教育評價的內容是多元的,改變以往教育評價過程,教育評價的單一模式,僅僅依靠教師的打分,來進行教育評價,很難達到教育評價的真正目的,多元評價可以更客觀、更有效的解決這個問題。新時代要求教育評價具有診斷性,傳統評價主要采用相對性的評價,傳統評價采取相對性評價,關注學生在某一整體的相對位置,并不能反映學生的發展和學生其他方面能力的提高,診斷性評價則是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每一位學生,通過評價不斷的對主體進行評價,使得學生能有對自己清晰的定位,更好的促進學生的發展。新時代的教育評價還需具有動態性,個體在發展過程中具有動態性,人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教育評價也應該具有動態性,對人在各個時期發展所要培養的重點不同,教育評價也許根據個人特點與要求,能進行動態的,循序漸進的評價。
在整個知識經濟背景下,教育評價方法要更能反映學生的真實能力,對教育評價的要求加大了不少,那么對于教育元評價,發展更是遇到困難重重。
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就已有人開始對教育元評價的某些問題進行研究,一些研究結果也具體應用到元評價的內容中。元評價概念是由美國學者斯克列文最早提出,并運用到評價教育產出計劃評價中。隨后,陸續幾位學者探討了關于元評價的相關問題,并提出元評價的步驟:(1)監控評價研究過程,以保證研究質量(2)評價評價結果和建議的有效性。
教育元評價是屬于教育實踐范疇的,又可稱為“評價的評價”。元評價研究在二十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出現一種新趨勢,開始注重開發標準化教育評價方案,所以,教育元評價在60至70年代是探索時期,主要研究元評價的概念、模式、理論、研究方法等方面。到了80年代,元評價開始側重開發標準化教育評價。對于元評價的概念在學術上仍有爭議,但主要可以理解為教育元評價是對教育評價活動本身所進行的評價,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理解教育元評價:教育元評價是一種價值判斷,它是屬于教育評價研究和實踐的;二是,它的評價對象一般是教育評價活動,是對教育評價質量的評價;三是,教育元評價的目的在于判斷教育評價的質量,并提升評價質量,改進評價工作。
教育元評價發揮其功能的運行機制,主要由約束機制、反饋機制和激勵機制構成。教育元評價可以通過規范的評價標準,對教育評價活動產生約束作用,在整個教育元評價活動結束后,元評價者可以將評價結果呈現給被評價方,進行反饋,最后在反饋的基礎上,讓被評價者發現其本身的不足,激勵被評價者改進其評價內容、方法和技術等方面,提高教育評價的質量,使得教育評價合乎規范,評價活動更科學。
教育元評價主要有三大功能,一是規范功能,主要指元評價評價者會根據科學的程序和方法,實施元評價活動,為評價項目提供標準和要求;二是監督功能,教育元評價是對教育評價問題的分析與反饋,對整個教育評價具有監督作用;三是激勵功能,通過教育元評價促使評價主體改進教育評價方案,促使教育評價水平不斷發展。整個教育元評價成為一個系統,并通過內在機制開始相互作用時,教育元評價就會對教育評價活動產生作用,使得教育評價活動變得越來越規范,水平也不斷提高。
知識經濟時代下,知識轉變為生產力,需要教育成為推進力,教育元評價的發展能促進教育質量的提升,而我國教育元評價起步晚,同國外教育相比,我國的教育元評價尚處于探索階段,還存在許多缺陷。
我國教育元評價的對象范圍小,內容狹窄。我國教育元評價對實踐應用的研究多于基本理論的探討,且主要研究集中在高等教育領域,如對高等學校課程評價的評價、對高校學科評估的評價,對基礎教育來說,研究較少,研究的問題也較為零散。我國目前缺乏系統的評價內容和評價過程,也缺乏專門負責教育元評價的機構或小組,還有教育元評價的標準缺失也是目前教育元評價發展遇到的主要缺陷。
教育元評價存在缺陷的原因,主要因為在教育實踐中,評價工作者管理理念和評價觀層面存在誤區,有些評價者評價方法片面化,僅從控制層面上來進行評價,還有些教育評價者僅僅將評價作為工作任務,沒有深入研究。評價觀方面,有些教育評價工作者在教育評價功能認識片面,在評價實施過程中不重視分析、應用和反饋評價結果,目前教育元評價的發展就受到制約。管理體制上,整個行政體系的僵化也是教育元評價發展的障礙,我國的教育評價是以政府機構或隸屬于政府的準政府機構為主,研究人員大都是政府委托的學者或專家,由他們來進行教育評價,所得出的結果是經過政府認可的,具有權威性的結果,這樣,就很少有人會對教育評價再評價,不利于元評價的發展。
在標準化、專業化的基礎上實現制度化,是教育元評價的一個基本方向,由于我國制度上的缺失,使得教育元評價的發展會遇到許多問題,教育元評價不受重視,缺乏廣泛的約束性,本身的科學性也受到質疑,影響到教育元評價的結果,監督的不到位,會影響到教育元評價的客觀性,所以,建立系統的教育元評價制度體系是當前我國教育元評價實踐的主要任務。
我國的教育元評價研究落后,不僅開始的晚,理論研究也一直處于學習外國的狀態,教育元評價是建立在教育評價之上的,但我國教育評價的滯后卻制約了教育元評價的發展。我國教育元評價的發展,就要從實踐中的缺陷來尋找出對策。首先,建立教育元評價主體資格認證制度,讓專業的人來實行教育元評價,使得教育元評價更合乎規范,更科學;其次,建立科學元評價標準,目前,我國教育元評價遇到的大障礙就是沒有擁有科學的評價標準,以至于后續研究遇到極大的困難;最后,建立反饋監督機制,監督反饋是教育元評價的功能,在教育元評價實施過程中也要實時監督反饋,確保元評價結果的準確性。
[1]霍國強.我國教育元評價的實踐缺失及對策思考[J].教育發展研究,2012(15):21-25.
[2]孟匯海.知識經濟背景下教育評價的思考——基于多元智能理論[J].蘭州學刊,2008(10):201-202.
[3]寧業勤.歐美高等教育元評價及其啟示[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6(2):57-59.
林玲婷,女,漢族,福建省廈門人,教育碩士,福建師范大學經濟學院職業技術教育專業(經貿方向),研究方向:教育元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