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財
(福建師范大學經濟學院 福建 福州 350000)
基于互聯網思維的政和白茶產業分析
陳文財
(福建師范大學經濟學院 福建 福州 350000)
政和白茶作為中國白茶之鄉,近幾年在宣傳和營銷策略上略顯落后。在當今互聯網時代,政和白茶產業也應該及時跟上時代的步伐,用“互聯網思維”這種全新的思維方式來思考自身發展過程中的一些問題,并尋找相應的對策。本文首先分析了“互聯網思維”的內涵以及政和白茶產業發展現狀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然后著重闡述了“互聯網思維”對政和白茶產業發展的指導作用及具體做法。
政和白茶;互聯網思維;大數據
政和作為中國白茶之鄉,自古以來就以茶立縣。政和的縣名也是宋徽宗趙佶因為喝了政和的銀針白茶而賜自己的年號“政和”給當地為縣名。
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國內興起的新型綠色健康生活理念與白茶所蘊藏的獨特保健功效相契合,使白茶逐漸成為消費者的新寵。同時,在中國茶業經濟迅猛發展的新形勢下,國內外金融資本大量涌入業內,輪番運作各大茶類板塊,作為優質小盤的白茶也得到了快速發展的機遇。此外,白茶可以長期儲存的特點也受黑茶收藏炒作的影響而放大。綜合相關因素,白茶迎來了全產業轉型發展的黃金時期。[1]
政和白茶產業目前在三個方面存在嚴重的不足。一方面是營銷。政和白茶目前基本還是以批發為主的傳統粗獷的銷售模式,自主品牌較少。一方面是宣傳。由于企業實力有限,加上傳統思路下企業缺乏危機意識和推廣意識,宣傳工作差。另一方面就是企業內部管理。大部分政和白茶企業都缺乏完善合理的企業架構和管理體系。管理基本靠企業主自主進行。在這種情況下,政和白茶產業急需互聯網思維來提振產業活力。因為營銷、宣傳和管理是互聯網思維最大的優勢。
(一)粗獷的營銷策略
營銷策略上政和白茶企業主要走三條路。
第一是走茶文化和品牌建設之路。政和縣茶企總體而言對茶文化并不重視,雖然政和白茶歷史悠久享譽中外,但是大多數茶企規模較小,管理體系落后,生產經營方式較粗獷,公司化水平低。這幾年隨著整個白茶產業的發展,部分優秀的企業逐漸重視茶文化和品牌建設,這些茶企業成為了政和白茶的佼佼者。
第二則是靠做OEM單,低價做原料供應商之路。這一條路也是大部分政和茶企正在走的路。小企業甚至家庭作坊將毛茶生產出來,賣給大企業。大企業再賣給其他貿易公司、更大的茶企或者直接用來出口。
第三是走茶旅結合,體驗營銷之路。這一條路是極少數占據優秀旅游資源的茶企所走的路。例如隆合茶業,地處鐵山鎮東澗風景區的政和大白品種發源地,公司周圍有范公輔祠堂,百年楠木林,閩北特色廊橋等優質旅游資源。該公司就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吸引來自全國各地的茶客來訪,同時體驗做茶。并將整個客戶體驗過程規范化,提升整體服務質量。
大部分的茶企還是完全沒有自主品牌,或者靠做OEM單生存,緩慢發展自主品牌。由于缺乏強有力的龍頭企業,一些規模相對較小的茶企也沒有可以學習和模仿的對象,在營銷手段上原始而落后。
(二)“家長式”管理作風
這種管理方式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的弊病。
首先是企業組織架構混亂。由于很多企業本身就是家族式的企業,員工與企業主之間關系過于密切,無法將組織結構分得太清楚。組織架構不合理還會導致大量的人力資源浪費,員工的執行力下降和工作積極性差等問題。
然后是企業主的管理線過長。絕大部分政和白茶企業皆為中小型的私企,企業主習慣了作坊式的管理方法。事無巨細皆親自過問。這種管理方式一方面是讓企業主整天被瑣事纏住而無法專心做好核心團隊的管理。另一方面是由于企業主的精力有限而是整個公司的管理效率降低,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下降,創造力被抑制。
(一)約縱連橫,共建生態圈
政和白茶目前在市場上流通的產品其實很亂,它的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茶葉等級分類標準亂。尤其是牡丹和貢眉,貢眉和壽眉之間的差別較小,一些茶企利用消費者不熟悉相關標準的狀況,濫竽充數,拿貢眉當牡丹賣的狀況屢見不鮮。二,產品名目繁多,有過度宣傳炒作之嫌。一些茶企產品過于繁多,人為的引導消費者區別品質相當的茶葉,以獲取暴利。三,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由于整體生產規模較小,大量家庭式作坊的存在,政和白茶產品質量難以統一。
政和白茶企業家們若想有所突破,必須具有互聯網思維中的平臺化思維。這一步首先需要政府和相關行業協會牽頭,消費者以及企業三方一起共建一個政和白茶產業發展共享平臺。
該平臺有以下幾個作用:首先通過該平臺協商制定切實可行的行業標準。同時建立企業誠信考核體系。這個平臺由各方參與,同時具有政府公信力。行業標準必須精簡和具有極強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平臺內的企業誠信考核體系的建設又增強了行業標準的約束力,這是一種民主化的管理方式,企業為了生存和發展,就必須遵紀守法。然后可以團結平臺內的各方力量,共同出資建設具有良性競爭性質的電子商務平臺。平臺內的企業不是通過簡單的流量競爭,而是通過產品競爭。這個電商平臺同時也是政和白茶公共品牌的門戶。除了線上宣傳活動以外,該平臺還可以在政府牽頭的情況下組織平臺內的成員一起到全國各地去進行宣傳活動。包括一些必要的公關和公共品牌維護行為都由該平臺承擔。
(二)極致簡約,產品藝術化
政和白茶企業可以從以下兩個方向來對產品進行改造。
首先是做產品的減法。政和白茶茶企應該對企業產品線做出修改。有三種產品是一定要淘汰出局的:滯銷的,過時的,同質化的。將產品線整理到越簡單越好,每一個大的品類下面至多不要超過三款產品。將近乎同質化的產品打入同一個堆頭,使產品更具規模和穩定性。由于茶葉是食品,過時的產品有存在質量安全問題的隱患,應當及時淘汰,讓更多的新產品進來。
然后就是產品的包裝。由于同種茶葉本身的差別相對較小,所以政和白茶企業可以尋求包裝上的突破。
(三)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在如政和白茶這種中小企業中,企業家最需要做的就是兩件事。
一個是建立人才培養機制。一個企業要發展,是需要有源源不斷的人才來支撐的[2]。企業家們應該以開放和包容的心態去大膽的培養年輕人,分享自己的管理經驗和制茶技術。
另一個是學會放手。這一點是傳統中小企業最難做到的一點,也是最致命的的管理硬傷。在具體的管理措施中就是永遠不越級管理,給下屬更多的信任。將事情交代給某一位可以勝任該工作的下屬之后就不要再過問過程,只關注結果即可。
政和白茶產業在生產上要學會收集和分析數據,用數據來指導生產。在營銷和宣傳上要樹立用戶至上的觀點,及時而深入的捕捉消費者需求,采用社會化營銷手段。在產品方面追求簡單而極致,把用戶體驗做到無懈可擊。在管理方面將互聯網思維中的開放、平等、去中心化思想運用進來,讓更多的新鮮血液自由。
[1]王慶.中國白茶之未來[EB/OL].2013[2014年5月10日].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官網.
[2]胡八一.人力資源規劃實務[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19.
陳文財(1991-),男,漢族,福建泉州人,在讀研究生,教育碩士,福建師范大學經濟學院職業技術教育專業,研究方向:財經商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