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智勇 董 偉
(沈陽城市建設學院 遼寧 沈陽 110167)
農副產品信息化網站綜合服務平臺的創立
——農資益源訊網的開發設想
方智勇 董 偉
(沈陽城市建設學院 遼寧 沈陽 110167)
農資益源訊網是一個提供并且聯系農副產品的生產、銷售、運輸、科技、保險的資源平臺。通過讓農戶、銷售商免費入駐,讓運輸、保險、科技、食品加工坊等企業通過競標方式入駐,從而形成從生產到銷售提供資源信息的一條龍服務。實現互聯網+N的農副產品產業模式。
農副產品;網絡營銷;信息平臺;農業產業化;商家入駐;農戶參與
如今,農村土特產品十分豐富,供大于求,銷售難一直困擾農民,如果我們能及時開辦農產品購銷市場,特別是一些經濟效益高的名優農產品,只要能通過我們交易平臺找到對農戶對商家都有利可圖的合理價位,然后達成協議簽訂合同便可交易。當下,線上銷售成了商品流通的重要渠道。這是一個新興的市場,一旦步入正軌,盈利那是必然的。主要競爭對手就是地面渠道,相比于地面渠道因為其方便、快捷、便宜而受到消費者的歡迎,而且,網絡渠道突破了地面渠道的空間這個物理限制,可以面對全市,全省,甚至全國的消費者。
我們提出的交易服務平臺需要覆蓋農產品流通交易的全流程還要覆蓋以上各種參與者,打通整個農產品交易流通環節的信息流,為農產品生產企業、流通企業、物流配送企業、增值服務企業等提供完善的信息服務、內部管理等網上服務功能。所以,基于批發交易市場的全覆蓋交易服務平臺由完整的農產品網上交易服務平臺、農產品交易信息發布及監控中心、物流協作服務子平臺、質量安全服務子平臺和若干個為實體農產品批發交易市場服務的農產品批發交易市場管理系統組成,并和CCBOT的交易平臺相集成。
(一)各產業入駐。農戶入駐(免費):提交申請后,平臺會派專職人員去實地考核,考核時間為一個生產周期,確保農戶產品的質量,審核期內,工作人員會采集相關的圖片、視頻資料,上傳平臺。通過審核后,平臺會給農戶提供銷售渠道,拋去中間商,直接聯系各大超市、市場,前期會對農戶做培訓,讓農戶學會從平臺上接收訂單,每年末會給農戶反饋上一年的市場信息,平臺會在各農戶之間結合上一年度的市場行情,協調下一年的種植,平臺會不定期的對各農戶產品進行抽查(以上完全免費)。對于審核不通過的農戶,根據實際情況和農戶意愿,給農戶提供改變意見或者派專人協助。平臺也為有條件的農戶提供宣傳、廣告視頻的制作(收費項目)。
銷售商入駐:要求非中間商,直接聯系各大超市、經銷商。入駐的經銷商可以通過網絡平臺下單,平臺承諾銷售商在規定時間內、保證產品質量送達。銷售商如果有產品積壓,平臺低價回收并轉賣給各大食品加工廠,最大限度降低銷售商的損失和浪費。
運輸公司入駐:通過招商的方式結合需求量和運輸公司的運輸能力選擇一定數量以內的運輸公司入駐。運輸公司必須控制產品運輸途中的貨物損壞率,超出需要賠償,造成大量損失的或者長期貨物損失率居高不下的,平臺可以選擇解除合同,另擇其他運輸公司。
保險入駐公司:通過招商選擇多家保險公司入駐,農戶、銷售商、運輸商等等其他可以通過平臺購買保險,降低損失。平臺從保險的成交額中拿提成。保險公司若要通過平臺宣傳,需繳納廣告和宣傳費用。
(二)營銷模式。農產品經營企業要開展網絡營銷,除選擇在農產品加工網、農產品市場信息網,以及一些政府農業管理部門的官方網站上發布供求信息外,還可以建立宣傳型的農產品網站,或利用阿里巴巴等第三方平臺建立自己的農產品網上店鋪。從網站的內容結構看,它包含公司信息、產品信息、顧客服務信息、促銷信息、銷售和售后服務信息、聯絡資料、線上采購頁面、顧客交流平臺等。從網站的風格看,要注重網站風格與經營產品的統一,在色彩搭配、網站布局等方面彰顯自身特色現在是信息時代,我們通過互聯網進行營銷。我們分別通過以下營銷模式:1、知識營銷:對農民進行科普宣傳,讓其知道這個平臺的作用和能給他們帶來的好處;2、網絡營銷:通過這個平臺可以使農民免去商販們的克扣使農作物的生產降低成本讓這一切更加的應民化;3、綠色營銷:利用無公害的種植技術,使農民擁有綠色營養健康的產品也使商家對產品依賴性更大,從而促使更多的銷售;4、個性化營銷:農民和商家直接接觸買賣,平臺還會有雙方的個人信息檔案,平臺的工作人員會與農民及商家聯系,做一些個人的咨詢,及時掌握需求及市場動向;5、進行分散信息進行綜合的組合,在適當的時間地點,適當的信息提供給適當的顧客。
我們平臺打破了以往任何提供交易平臺的常規,此平臺對買家和賣家的信息發布以及一系列的注冊都是免費的,并且努力做到給賣家最高價(相對于市場價格)給買家最低價格(相對于市場價格)使雙方同時獲得最大的利益。當賣家的食品出現磕碰而導致無法出售的農作物及買家沒能在最優質時出售的農作物可以送給有需求的食品加工廠(平臺只提供信息),這樣節省食物綠色環保還降低了賣家的風險,使駐入平臺成為一種零風險的營銷模式。
1、節約交易成本,擴大經營規模,促進企業增效和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基于網絡發布信息和銷售商品,并不需要投資大額的固定資產,而且,由于供求雙方信息透明、實時和高度的互動性,使得農產品營銷過程中信息搜尋、議價與監督交易實施等各方面成本顯著降低。
2、加強農戶與外界的聯系,促進鮮活農產品銷售。根據鮮活農產品有季節性和不易長期貯存的特點,農戶必須及時了解市場信息和消費者的消費意愿和動向,溝通買賣雙方的流通渠道,盡快將產品順利地賣出去。互聯網能夠及時地將信息傳送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鮮活農產品生產商和銷售商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發布信。
3、由于互聯,使經濟活動產生了快速運行的特征,你可以訊速搜索到所需要的任何信息,對市場作出即時反應。快捷、方便、及時、有效。
農村和廣大果農不應被遺忘,應建立有效的農業信息化培訓制度。把農產品營銷主體,即農戶、龍頭企業和營銷中介組織作為農業信息化培訓的主要對象。在農業信息人才的培養過程中,充分發揮農民科技信息經紀人的作用,建立專業的農業信息“二傳手”。這些經紀人,包括農民協會、村級合作組織、龍頭企業、中介組織和經營大戶等,在小農戶信息意識不強、技能不高的情況下,形成“進村入戶”的農村信息服務中間載體,徹底解決信息服務“最后一公里”問題,將農民的需求信息在網上及其他渠道上發布,聯系業務,同時為當地農民提供信息服務。從而建立起農資益源訊網的可信任度,逐漸將它推廣出去,壯大起來。
[1]蔡楷有.大學生創業教育初探[J].青年探索,2002(4):17-19.
[2]沈超紅,歐陽蘇騰.國內創業環境研究綜述[J].企業技術開發,2004,23(9):31-32.
[3]呂源,徐二明.公司創業力研究[J].南開管理評論,2004,7(3):34-40.
[4]胡巖.大學生創業教育探析[J].中國成人教育,2002(3):12-12.
[5]許中華,雷育勝.大學生自主創業探析[J].科技創業月刊,2005(8):30-31.
方智勇(1996.09-),男,漢族,安徽銅陵人,沈陽城市建設學院,農業與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