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冰
(南京工業大學 江蘇 南京 211800)
論環境責任保險制度
李 冰
(南京工業大學 江蘇 南京 211800)
在經濟日益發展的同時,環境危機日趨嚴重,應對環境污染風險的環境責任保險制度應運而生。我國已在部分省市建立了試點,試圖運用保險制度控制企業環境風險,但成效并不明顯。阻礙因素主要是立法缺失、缺乏責任認定和風險評估機制、保險公司經營難度較大、政府作用發揮不足等。結合已探索的以及運用此制度比較完善的國內外經驗,得出我國環境責任保險制度落實應選擇“自愿保險為主,強制保險為輔”的模式,并從法律保障、技術及政策支持等方面給予保障,進而使其發揮應有作用。
環境責任保險;阻礙因素;保障措施
環境責任保險是以被保險人就污染環境而應承擔的損害賠償和治理責任為標的的責任保險形式,是在發生污染事故后通過責任風險社會化維護受害人權益的一種有效的理賠制度。環境責任保險制度的發展伴隨著環境污染所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它的設立可以及時填補受害人的損失、減輕污染者的負擔、減少政府環境壓力、符合污染者的共擔原則、增加預防環境危害的參與主體,實現侵權法的損害填補功能,應對損害賠償責任由個別化轉變為社會化的問題。聯系實際,可知其產生與發展的原因歸結于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環境污染的嚴重社會危害性和巨大的賠償責任負擔,使得企業有強烈的轉移責任的愿望和需求;二是風險責任的社會化為環境責任保險的建立提供了社會思想基礎;三是公共責任保險將環境損害責任作為除外責任促進了環境責任保險作為單獨險種的誕生。基于以上所述,環境保險責任的建立,對環境保護、維護受害者權益、保障企業的正常運轉以及保持社會的穩定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由于環境損害原因的復雜性和承擔責任的特殊性以及各個國家不同的國情,環境責任保險制度在各國也不盡相同。
(一)發展模式比較
1、強制責任保險模式。美國是處于領先地位的較早開展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和實施強制性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國家。自1970年,美國關于環境污染的訴訟案件數量逐年增加,公共責任保險承擔環境污染賠償責任的承保范圍逐步擴大、承保成本較高、賠款數額巨大。由此促使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迅速發展,出現了專門的責任保險單、特定的保險范圍和除外責任,在發生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時提供給試圖分散環境污染風險的企業。而對企業污染行為所造成的潛在性的、持續性的損失則以特別承保方式承擔賠償責任。
2、任意責任保險模式。英國是世界上最早設立保險組織的國家,勞合社的成立與發展引領著世界保險業的前進,其環境責任保險以自愿保險為主、強制保險為輔。一般由企業自主決定是否就環境污染責任投保,但法律規定必須投保的則強制投保。此外,要求所有承保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保險公司共同出資設立基金,為保險人在支付巨額賠款后仍有儲備資金以供正常運營。
3、強制責任保險與財務保證或擔保相結合模式。德國作為此種模式的代表,在其《環境責任法》第19條中直接列舉了可能因環境問題而對第三者人身和財產造成損害的特定設施的企業法定的強制性義務。將環境損害責任保險定為強制性保險,同時要求所有工商企業者投保該險,以確保環境侵權受害人的損失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賠償。
(二)承保機構比較
1、專業的保險機構。以美國為代表,1988年,美國政府出資設立了環境保護保險公司,專門承保被保險人突發、漸發、意外的污染事故及第三者責任。該專門性政策機構受政府的監督和控制,不以盈利為目的。
2、聯合保險機構。以意大利為代表,1990年,意大利成立了由76家保險公司組成的聯合保險集團。這種由多家保險公司共同承保這種風險較高、損失數額較大的污染事件,可以把環境責任風險分散于各個保險公司之間,避免單一的保險公司無法承擔巨大的賠償數額。
3、非特殊承保機構。以英國為代表,財產保險公司自愿決定是否承保環境污染責任保險,采取就地承保、風險分散的策略,更好地滿足了環保水平不同的各個地區的差異化需求。
(一)制約我國環境責任保險制度實施的阻礙因素
1、相關立法缺失。目前,我國關于環境污染損害的認定標準、歸責原則、損害賠償標準等規定不夠具體明確,缺乏環境污染事件發生后的有效責任追究和補償機制。現行環境損害處罰標準和賠償標準過低,環境污染的懲罰力度不夠。因此,不能確保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真正有效實施,環境污染發生時也難以歸責。
2、缺乏責任認定和風險評估機制。不同于一般的風險事故,環境污染的擴散性、潛伏性和復雜性的特征會加大尋找污染源的難度、無法在短期內被準確評估污染、增加尋找污染源的繁瑣程度。因此,完善的環境污染責任認定機制不可或缺。另外,風險評估及保險產品設計無法只通過保險公司現有的資源獨立完成,需要借助多領域的專業意見。目前,我國缺少相關的專業人員及專門的風險評估部門或機構,尚未形成規范、統一和完善的風險評估標準。
3、相關保險品種經營難度大。相較于一般的保險,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涉及多個行業領域,保險公司所需面臨的問題更為復雜。環境風險的明顯差異性要求保險公司所提供的服務也具有差異性,但這在短時間內很難做到。另外,成本以及賠償過程中的索賠時效差的問題也有待解決。
4、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落實不到位。從我國試點城市的實踐情況看,對于環境責任保險,政府的監管力度不夠,制度的落實不到位。一些政府相關部門和企業并沒有積極參與推廣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另外,在推行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的過程中存在著立法支持薄弱、實踐經驗不足、經營模式有待探索等問題。
1、推進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借鑒國外以及我國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已有的實施經驗和教訓,若要擴大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的實施范圍,有效控制環境污染風險,實現環保效應和經濟效應雙贏,立法支持必不可少。
2、健全環境污染風險評估體系和責任認定機制。環境風險評估準則至關重要,應包括所涉及物質的風險類別、風險等級和實施的行業等。要規范污染損害賠付行為,明確規定賠付的范圍和金額;加強環境風險評估隊伍,可以是保險公司成立的專門部門,也可以是聘請的第三方機構。
3、鼓勵保險公司提供差異化服務,并給予政策支持。由于環境污染的風險隱患存在于多個行業,風險類別復雜多樣,保險公司應當提供差異化的服務。在提高差異化服務水平的過程中,可借鑒國際經驗,遵循“先大后小,先易后難”的原則實施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
4、制定獎罰制度,激勵排污企業提升投保意識。在實行自愿保險的領域,國家可通過制定針對投保企業的獎罰制度來刺激企業投保積極性。只有提升排污企業投保意識,切實降低環境污染風險隱患,發揮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的“事前預防”功效,才能真正發揮保險的社會管理功能。
雖然我國當下的環境現狀與環境責任保險的制度價值決定了建立該項制度的必要性,但在我國普遍建立環境責任保險制度仍受到許多因素的制約。因此,需要將制度分區試點、循序漸進。對高污染、高風險的行業優先承保,對環境污染與破壞事故發生頻率高的、污染事故危害嚴重的東、西部城市推行制度的實施。
李冰,女,漢族,甘肅徽縣人,法學碩士研究生在讀,就讀于南京工業大學,研究方向:刑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