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青
(華東交通大學 江西 南昌 330000)
D公司新三板轉創業板融資效果分析
劉 青
(華東交通大學 江西 南昌 330000)
多層次資本市場能夠為企業股權融資提供層次化的多元選擇,而轉板制度為上市公司根據自身發展狀況轉換上市場所提供了便利,有利于多層次資本市場成為有機整體。不同層次資本市場上市公司的市場關注度與融資能力有所區別,本文以D公司為例,就轉板前后融資效果進行分析。
截止到2016年12月31日新三板公司數量為10163家,總股本5851.55億股,成交股數363.63億股,成交金額為1912.29億元。共有95家公司退市,其中有13家公司成功轉板(2家轉至中小板,11家轉至創業板)。當前,我國掛牌上市的新三板企業或者是即將掛牌上市的新三板企業中,近90%的企業是通過借款和自籌資金進行融資,其中近70%的企業是通過向銀行類的金融機構進行借款融資。融資效率低限制了新三板企業的發展,從而加速了企業轉板。
(一)直接融資。2012年9月以每股20.75元的價格首次在創業板公開發行股票,募資凈額為23688.24萬元。2015年11月以每股5.35元向大股東定向增發股票,募資凈額14538萬元;以每股5.35元的價格向機構投資者、境內自然人募資凈額43800萬元。2016年6月以每股18.94元向境內自然人募資凈額51699.94萬元;以每股16.8元向機構投資者、大股東募資凈額43702.32萬元。
(二)間接融資。短期借款從2008年的150萬元增長到2015年底為5982.92萬元,總體呈上升趨勢,但占總資產的比重有所改變。新三板掛牌交易之前,短期借款所占的比重較低,2009-2011年新三板掛牌交易的三年內,短期借款所占的比重都比較大,分別為13.56%,9.61%,15.17%。新三板掛牌之后還需要大量的短期借款來滿足企業的資金需求,一定程度上說明新三板的融資效果不明顯。2012年公司IPO后,資本成本較高的短期借款所占比例下降到0.23%,由此可見轉創業板板后D公司融資能力增強。
(三)融資成本
1、股權融資成本。D公司2012年9月順利在創業板上市。此次公開發行1340萬股社會公眾股,占發行后總股本的25.04%。在此次IPO中,D公司一共募集到的資金總額為27805萬元,募集資金凈額是23678.81萬元。發行費用達到4126.19萬元,占募集資金成本的15%,對于利潤四五千萬的的中小企業來說,4126.19萬的發行費用不是一筆小數目。
2、債務融資成本。2007年D公司財務費用為10.26萬元,從2012年開始,公司財務費用為負到2015年為-421.2萬元。主要是因為2012-2015年利息收入大于支出。可以看出,公司創業板IPO后利息負擔減小。
(一)償債能力分析。D公司通過上市發行新股,募集了大量現金,其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大幅度提高,從2006年度的2.21%提高到了2012年度的11.3%,緩解了公司短期償債能力不足的問題,提高了公司近期短期再融資的能力。
資產負債率和融資效率存在負相關,資產負債率升高,企業融資效率下降。
2009年新三板掛牌后,D公司的資產負債率上升至36.19%,相對于權益資本來說債務資本成本較高且用途受到限制,融資效率下降,由此可見新三板并不能滿足公司融資需求。2012年創業板IPO成功后,資產負債率下降到8.59%,融資效果變好。
(二)營運能力分析。2009到2011年,公司總資產周轉率保持在1左右,且高于可比上市公司平均水平。公司總資產周轉率運營指標良好,符合公司所處行業特點。創業板IPO后公司的總資產周轉率下降,由2011年度的0.98降至2012年度的0.57,到2015年降為0.41。由這一指標可知,轉板后公司營運能力有所下降。
2009到2011年D公司應收賬款周轉率均高于可比上市公司平均水平,說明公司應收賬款周轉能力良好。主要是因為公司對應收賬款建立了嚴格的管理制度,對應收賬款進行嚴格監控,并與客戶進行溝通加快收款速度,有效降低了應收賬款期末余額及應收賬款回收風險。2012年IPO成功后應收賬款增長率下降為3.86,是因為公司2012年應收賬款增長幅度大于收入增長幅度。說明公司沒有在增加主營業務收入的同時很好地控制買方信用銷售對公司流動資金的占用,營運能力下降。
(三)盈利能力分析。凈資產收益率反映企業融資后的盈利能力,該指標數值越大,企業盈利能力越強。在2009年之前凈資產收益率持續上升,一直到2011年基本保持在35%左右。雖然凈利潤從2011年到2015年逐年上升,但是由于凈資產增長率大于凈利潤增長率導致2012年的凈資產收益率下降為11.55%,而且在此后的幾年中凈資產收益率均低于行業平均,2013年到2015年分別為8.23%、5.78%、6.03%。(新三板行業平均:2013年13.49%,2014年25.9%,2015年22.35%)由該指標可以看出公司轉板后盈利能力下降。
(四)融資成本率。融資成本率指標越高則說明企業的融資成本越高,融資效率越低。融資成本率包括股權融資成本和債權融資成本,由于新三板市場掛牌的中小企業中僅有少數發放股利(僅占15%),因此剔除股權融資成本這一指標,僅用債務融資成本來反映融資成本率。D公司在新三板掛牌交易的三年內融資成本率保持在1%左右,創業板掛牌后融資成本率開始下降,2013年下降到最低為-5.68%。其原因是在創業板掛牌交易后股權資本大幅增加由此帶來的利息收入遠遠大于利息支出所致。從2014年開始融資成本率有所回升,主要是由于凈財務費用減少而且總負債增加所致。從整體來看,D公司在創業板掛牌交易后較掛牌之前融資效果有所好轉。
第一,D公司轉板上市后,獲得大量權益資金,且其品牌知名度得到迅速提升,轉板后企業將更多的資金和資源投入到各項經營活動中,受到社會各方的更多關注,同時企業也借此機會調整產業結構,剝離盈利能力差的企業。因此,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的絕對值都有較大提升。第二,D公司轉板首發以每股20.75元開盤,轉板后股價開始波動下跌。雖然營業收入和近利潤絕對值在上升,但每股收益和每股現金凈額卻大幅度下降。D公司轉板后雖然投資者權益增加了,投資的價值卻降低了。凈資產收益率在轉板后大幅下降,投資價值受到打擊。另一方面,轉板后企業大量的投入資本卻沒有換來收益的同步增長。這種現象在轉板當年和轉板后兩年比較明顯,第三年開始略有改善,考慮是公司前期投入的資本開始逐漸產生收益所致。第三,新三板企業的融資結構不合理,融資渠道單一,過分依賴于間接融資,導致其外部負債過高,較高的資產負債率增加了企業經營過程中的成本負擔。轉創業板后,資產負債率下降,融資效果變好。第四,轉板之路艱難,D公司從2010年開始申請創業板IPO,到2012年才得以實現。
[1]柴穎.我國新三板市場引入轉板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2(4).
[2]湯一凡.我國新三板市場的現狀與前景分析[J].財政金融,2015(5).
[3]謝欣昀.我國中小企業融資效率問題研究及案例分析[D].華中科技大學,2006
[4]劉瑞波,張雪梅.基于DEA的高速公路上市公司股權融資效率分析[J].商業研究,2009,(12):102-105
[5]胡小平.中小企業融資.第一版.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0.
劉青(1992.3-),女,漢族,山西忻州人,華東交通大學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