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煥剛
(北京物資學院 北京 100000)
煤炭的抵質押風險及防范
王煥剛
(北京物資學院 北京 100000)
煤炭質押貸款,是指借款企業向商業銀行申請貸款,并以其庫存的煤炭作為質物為貸款提供質押擔保,商業銀行審核同意并與借款企業簽署借款合同、質押合同,向該借款企業發放貸款;煤炭抵質押中存在各種風險,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防范措施。
煤炭;抵質押;風險及防范
(一)企業管理風險。以煤炭質押申請貸款的企業多為中小企業,其內部管理存在先天不足,表現在:一是產權風險,主要指產權不清、權責不明引發的風險。
(二)權利虛假風險。即借款企業對其所謂質押的煤炭不享有所有權。表現為:一是將他人倉庫(或場地、廠區)內的煤炭說成是自己的;二是將他人寄存在自己倉庫(或場地、廠區)內的煤炭說成是自己的。
(三)數量短缺風險。即所質押煤炭的數量少于(甚至少得多)質押合同約定的數量。表現為:一是自始短缺。銀行在審查審批貸款前,要求借款企業提供由第三方檢測機構出具的煤炭數量、質量等情況的檢測報告,因銀行審查審批時限往往較長,在這期間借款企業將部分擬質押的煤炭拉出倉庫(或場地、廠區)致使數量短缺,而物流或資產公司接手煤炭占有時未再核實(對)數量;二是嗣后短缺,存在于動態質押中,即出質時煤炭數量并不短缺,但出質后煤炭在變動中發生短缺。
(四)質量不符風險。就煤炭而言,是通過品質或規格來反映或衡量質量的。所謂質量不符,就是煤炭的品質或規格部分或全部不符合質押合同的約定。當然,品質或規格優于質押合同約定,不會損害貸款銀行利益。因此,這里所說的質量不符風險是指品質或規格劣于質押合同約定,甚至煤堆下是煤矸石等非煤物質。
(五)價格虛高風險。即所質押煤炭的出質價格被虛高,是人為原因造成的,不包括市場因素導致的嗣后價格下降。表現為:一是借款企業與他人通過“陰陽合同”合謀虛假高報煤炭價格,提供給貸款銀行的是價格高的合同,而自己留的卻是實際要執行的合同;二是借款企業購進煤炭沒有簽訂合同的,其記賬的價格高于實際支付價格;三是借款企業與第三方檢測機構合謀串通,將煤炭價格高評估。以自有煤礦產出的煤炭質押的,借款企業通過虛構銷煤合同,虛假高報價格。不論那種情形,出質價格(即向貸款銀行提供的價格)均高于實際價格。
(六)權利競存風險。即質押的煤炭上存在多個性質不相沖突的合法成立的同種類的擔保物權或不同種類的擔保物權,主要是質權與抵押權的競存,表現為借款企業在出質后,又用該煤炭向其他債權人設定了抵押物權,并辦理了登記手續。
(七)合同解除風險。借款企業出質的煤炭多是買來的。在出質后,不排除借款企業與煤炭供應者以“倒簽”方式解除煤炭買賣合同。合同解除后,合同權利自始不存在,導致質押合同自始無效。
(八)“倒簽”轉讓風險。即以“倒簽”方式轉讓已出質煤炭,并虛構“占有改定”。將煤炭贈予他人亦存在此類情形。對此將產生何種法律后果,無明確法律規定。我們認為,這可能會被認定在質押合同簽訂之時,質押物已不存在,質押合同自始無效,從而使貸款銀行失去第二還款來源。
(九)被搶被盜風險。物流或資產公司派駐的監管人員往往就兩三名。實務中,已出現因借款企業未能支付煤款,煤炭供應者派出眾人,控制兩三名監管人員,強行將煤炭拉出倉庫(或場地、廠區)的情形。公安機關考慮到此種情形屬于民事糾紛,認為其不宜介入,因而未采取強制措施加以阻攔。另外,也存在煤炭被惡意搶奪或被盜竊的情形。但無論何種情形,均會使第二還款來源價值不足,而貸款銀行可能還需要啟動其他維權程序來維護自己的質權權益。
前述存在的風險,就其原因,或因法律規定不完善,或因貸款銀行貸前調查不實,或因信貸業務流程有缺陷,或因貸后管理不力。因此,必須從法律和銀行兩方面入手,探討風險防范建議或措施:
(一)積極推動立法。建議要在以下內容上爭取獲得立法(含司法解釋)支持:
1、規范煤炭交易手續。規定大宗煤炭交易,必須簽訂書面合同,如再次轉讓的,應一并移交全部合同(自產煤的,應移交產煤許可證明文件或復印件,下同),部分轉讓的,應簽訂部分煤炭轉讓的書面合同,并在全部合同原件上注明轉讓份額,然后將有注明內容的原件復印并移交復印件。如不移交合同書及其復印件的,不發生轉讓效力,以此防范“倒簽”行為。煤炭的抵押、質押亦應如此。
2、一經確認便受約束。規定貸款銀行向煤炭供應者核實有關情況,煤炭供應者一經確認便受約束,其不能再以所有權保留、合同已解除或變更等提出抗辯,從而排除其隨意性,更可制止其惡意行為。
3、賦予公安介入權力。針對強行將煤炭拉出倉庫(或場地、廠區)等哄搶行為,公安因擔心超越權限而往往不愿意介入。因此,要賦予公安機關適當的介入權力,打擊強行拉煤者的違法行為,以引導其通過合法渠道解決與借款企業之間的糾紛。
(二)配強信貸人員。信貸風險的防控最終要靠信貸人員來落實。因而,配強信貸人員就成為關鍵。要在信貸的前、中、后臺的崗位上配備懂信貸、懂財務、懂法律、懂經營管理的工作人員,使他們有能力也有方法去調查分析貸款企業、物流或資產公司的基本情況、資信能力和財務狀況等,監測貸款企業的資金流向和經營變化,監督物流或資產公司的實際監管情況。
(三)優化信貸流程。首先,將煤炭交由第三方檢測機構的檢測時間,從信貸人員發起業務流程前調整到審批通過后發放貸款前,以盡可能杜絕借款企業利用這一時間惡意減少煤炭數量、降低煤炭質量或以假冒充,也可有效規避煤炭價格的非正常下降。其次,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要簡化計算機業務系統與流程,使信貸人員不被計算機所“控制”,從而杜絕其被迫“閉門造車”式作業務,最終使其能有時間去現場調查、檢查或走訪有關單位、個人,確保其能了解到真實情況。
(四)做好貸款審查。貸款審查審查結果是有權人決策的重要而直接依據。因此,信貸審查人員不僅要對貸前調查情況及結果進行檢查,而且要依據貸前調查所形成的材料,對借款企業、物流或資產公司及第三方檢查機構的有關情況作深入分析,尤其要對借款企業的財務狀況、市場行情作深入分析,必要時可到現場作進一步核實,以確保審查結果貼近真實、符合實際。應要求借款企業為煤炭進行投保,保險期限不應少于貸款期限。要依法在借款合同、質押合同、委托監管合同中明確約定風險防范措施(在當前法律規定不完備的情況下,更應依靠合同條款,明確貸款銀行享有的權利和借款企業應負的義務)。
(五)完善貸后管理。要有完善的貸后管理和風險預警制度,建立貸款風險發生的應急預案;要密切關注借款企業與它們有關聯的第三人的行為,防止質權受到損害或借款企業責任財產減少;要監督出質人、物流或資產公司對合同約定的遵守與落實,及時制止或懲罰他們的違約行為;貸后對煤炭的監管不能完全依賴于物流或資產公司,要定期或不定期到現場對煤炭及物流或資產公司的監管情況進行檢查,動態質押中煤炭的進出倉庫最好均能到現場進行查驗把關;當煤炭價格下降致使貸款安全受到影響時,要依照合同約定及時要求借款企業提供補充擔保,否則,應采取提前收收貸措施;保險到期前,要督促借款企業及時續保。
[1]岳福彬中國煤炭工業發展報告(2006-2010)(C).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3:16-67
[2]王建強煤炭企業和諧發展的綜合思考[J].經濟問題,2008,341(1):126-129:
[3]江孝感、陳豐琳、王鳳基于供應鏈網絡的風險分析與評估方法[J].東南大學學報,2007(37):355-360
王煥剛(1989-),男,漢族,黑龍江人,碩士研究生在讀,北京物資學院,期貨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