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東海
(泉州市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審查技術中心 福建 泉州 362000)
卓越績效評價準則應用條件研究
吳東海
(泉州市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審查技術中心 福建 泉州 362000)
本文運用權變理論,以泉州民營企業為例,研究分析民營企業存在的問題和特點,提出卓越績效評價準則的應用條件,旨在幫助民營企業在應用準則時,更好找準切入點,提升成功機會。
卓越績效;評價準則;應用研究
卓越績效評價準則作為一種可重復使用的績效管理和持續改進的系統方法,在全世界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和應用;趟過黃金30年的泉州民營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瓶頸,原來粗放的發展方式漸入窮途,急需尋求突破瓶頸的途徑和渠道,加快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實現跨越式發展。設立政府質量獎,引入卓越績效評價準則,學習和借鑒世界先進管理經驗,推動企業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無疑具有重要現實意義。但由于企業所處背景及對準則的理解和認識不同,許多企業在潛意識中是奔著獎項而來,對導入準則缺乏長期規劃,各類企業導入準則的效果也大相徑庭,出現急于求成、“變形走樣”、嚴重偏離等現象,亟待研究相關應對方法和對策。
20世紀80年代,伴隨著日本制造的精良產品,全面質量管理的理念幾乎傳播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美國經濟界開始,重新認識全面質量管理,美國總統里根簽署通過《馬爾科姆·波多里奇國家質量提高法》創設了波多里奇國家質量獎。
從1988年到2002年,波多里奇國家質量獎為美國帶來了246億美元的收益,對推動美國企業的質量改進和提高生產率發揮了很大作用,使其重新回到世界經濟霸主的位置。以波多里奇質量獎評獎標準為代表的卓越績效評價準則幾乎成為“經營管理事實上的國際標準”,作為一種可重復使用的績效管理和持續改進的系統方法指南,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和應用。2001年中國質量協會正式啟動了全國質量管理獎,評獎標準也幾乎等同采用卓越績效評價準則。導入卓越績效評價準則已成為各國提升企業競爭力,以及企業自身實現持續改進和永續經營,保持并不斷增強競爭優勢的有效途徑。
在具體實踐中,由于國情背景以及對準則的理解和認識不同,我國企業導入準則的效果大相徑庭。成功管理的關鍵在于對組織內、外狀況的充分了解和有效的應變策略。為了進一步探尋卓越績效評價準則的應用條件,我們對泉州民營企業存在的問題和特點進行研究分析。
泉州民營企業雖然經過了三十年的大發展,走出了一條“三來一補”起步、鄉鎮企業鋪路、“三資”企業上路、成片開發邁大步、區(縣)域經濟起宏圖的民營經濟發展之路,但市場經濟的體制機制還不完善,對企業而言,主要表現在兩大方面:
第一方面,企業文化建設相對滯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決定我們必須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發展成為時代的主旋律,人們普遍得到實惠;但與此同時,也存在一些諸如唯利是圖、急功近利等情況,侵蝕著我們社會的肌體。在這樣背境下,泉州企業大多對構建企業文化不重視、不積極,認為企業文化建設吃力不討好。
第二方面,企業管理水平相對落后。由于大多泉州民營企業沒有建立真正的現代企業制度,管理基礎薄弱,存在過多的“中國特色”,形式大于內容。
一是家族式管理。泉州許多民營企業沿襲已有的家族式管理模式,“家長說了算”,難以集合眾智,缺乏科學民主的決策,決策主要憑直覺,決策水平取決于老板對市場的洞察力和掌握的信息量;而且“人治”行為明顯,任人唯親,打擊了外來人才的積極性,導致人才流失,限制了企業進一步發展壯大。
二是產權不明晰。隨著企業規模不斷擴大,資產不斷增多,內部產權不明晰,種種問題開始浮出水面,泉州人“寧為雞頭,不為鳳尾”和“敢拼才會贏”的傳統觀念,使得企業分裂問題特別突出,經常出現夫妻分廠、父子分家,原來有利于企業初創發展的因素現在變成了阻礙企業發展的因素。
三是不注重戰略管理。泉州許多民營企業老板,大多文化程度都不高,缺乏長遠的打算,不注重戰略的管理,重短期目標,輕長期目標;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注重企業戰略管理,會導致企業迷失發展的方向,使發展變得不可持續。
四是品牌內涵不夠。泉州民營企業過多停留在品牌的外在包裝上,而缺乏對品牌內在質量的構建和充實,這實際上是本末倒置。
五是人才培養機制缺乏。把員工看作“經濟人”,僅僅用物質手段來激勵,對其社會需求和心理需求相對關心不夠,也缺少有關的職業規劃,不利于員工的成長。即使是不惜高薪聘請來的優秀人才,也沒有得到充分的信任和授權,明顯感受到來自老板家族其他成員的監視和干擾,優秀人才留不住。
六是粗放式管理。泉州不少民營企業存在“一流設備、二流管理、三流產品”的情況。特別是在一路奔跑之后,泉州民營企業的發展達到一定規模以后,大多陷入發展瓶頸,營業額徘徊不前、管理問題百態叢生,粗放式經營,過程管理不完善的弊端越來越顯著。
通過分析,我們發現國內外企業在應用卓越績效評價準則時,由于所處人文環境的不同,其中一是現代企業制度是否健全和完善,企業管理基礎得到提升并具剛性;二是企業文化水平是否與準則倡導的優秀文化相契合,直接影響準則應用成效,構成了準則應用的兩大條件。
具體講,泉州民營企業要在卓越績效評價準則的框架下,持續推進管理變革,循序漸進地創造應用條件,不斷提升管理成熟度,才能最終走向卓越。
第一,健全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有效實施卓越績效評價準則的前提和基礎。首先要通過股份制改造等途徑,明晰產權關系,優化公司治理,實現理順所有權和經營權的關系,建立一套任人不避親、不唯親的用人機制;其次要健全“剛性的”管控制度,營造公平競爭的環境,讓人才不斷涌現,效益持續提升。第三要大力實施管理變革,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時機,分階段推進管理創新,提升自身管理水平,為最終對接卓越績效評價準則創造條件。
第二,努力構建優秀的企業文化。文化是企業發展的力量源泉,卓越績效評價準則倡導誠信守法、改進創新、快速反應和學習等為要點的企業文化。只有構建與之相契合的優秀企業文化,才能更好地滿足市場經濟的要求,才能吸引人才、陶冶員工,也才能鞏固成果、追求卓越。所以,企業高層要用心提煉,倡導卓越的企業文化理念,從而形成一種無形的力量,驅動員工的行為,實現上下同欲。
第三,要關注戰略,減少方向性失誤。泉州民營企業早期的成功,得益于其創業者獨到的眼光和過人的膽識。但是,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單純憑直覺的判斷和決策已不能適應發展的需要,以前是船小好調頭,現在船大調頭難,稍有不慎,就有滅頂之災。所以,泉州民營企業要對戰略管理的學習和運用,循序漸進,提高戰略決策能力。
第四,要務實創新,夯實品牌的內涵。創新不是一下就好,變革不是一變就靈,是一個循序漸進、轉變提升的艱難過程,需要持續的投入、長期的堅持,才能見成效。泉州民營企業實施卓越績效評價準則,要克服急功近利的心態,立足自身實際,務實創新。
[1]馬林.卓越績效評價準則實務.中國標準出版社,2012.
[2]朱祖平.歐洲質量模型及其在中國的應用.世界標準化與質量管理.1999,(4):18-23
吳東海,男,泉州市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審查技術中心,碩士,高級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