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星
(重慶工商大學經濟學院 重慶 400000)
一帶一路戰略下重慶市國際物流對對外貿易的影響分析
胡 星
(重慶工商大學經濟學院 重慶 400000)
在“一帶一路”構想下,我國對外貿易面臨著新機遇與新挑戰。本文從實證角度研究了重慶這一“一帶一路”節點城市國際物流對其對外貿易的影響。結果顯示,其國際物流與對外貿易的發展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且國際物流的發展對出口的影響要大于進口。最后,根據上述研究提出了完善物流行業建設、加強區域合作及人才培養等政策建議。
國際物流;對外貿易;一帶一路
2013年,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設想被提出。“一帶一路”戰略聯通了歐亞非三塊大陸,為我國的對外貿易帶來了新的機遇,促進了國際物流的發展,使貿易進一步便利化。此外,根據《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和行動》,“一帶一路”戰略涵蓋了國內18個省、市、自治區。其中,重慶作為西部地區的門戶城市,乘著“一帶一路”的戰略東風,走上了發展對外經濟的快車道。
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與“長江經濟帶”銜接的節點城市,重慶國際物流發展迅速。“渝新歐”鐵路在2016年第一季度運行班列62列,同比增長91%。寸灘保稅港、西永綜合保稅區等國際物流平臺也發展逐漸成熟。2015年,重慶果園港通入鐵路,將長江水道與“渝新歐”鐵路連接起來。此外,渝黔、渝昆等多條高速公路貫穿果園港,實現公鐵水大聯通。至此,重慶以港口為核心,鐵路、公路、水路大聯運的規模已初具雛形。2014年,重慶進出口總額達到9545024萬美元,同比增長38.9%,數據表明重慶對外貿易的增長水平遠高于全國的同期平均水平。
近幾年來,學者們對國際物流與對外貿易之間的關系,或國際物流在國際貿易中的績效評價等作出了大量研究。楊長春(2007)選取北美、歐洲及日本的國際物流與對外貿易數據進行Granger因果檢驗,結論為國際物流與國際貿易互為因果關系,且貿易對物流的帶動作用要大于物流對貿易的促進作用。高秀麗,孟飛榮(2012)選取了廣東省1978-2010年的外貿數據,進行協整檢驗,并采用VAR模型,脈沖響應函數等方法分析廣東省國際物流與對外物流的關系,得出結論為國際物流與對外貿易間存在長期均衡的協整關系,且國際物流對對外貿易存在顯著的影響,反之卻不成立。張良衛(2015)根據廣東省的對外經貿數據對兩者進行了協同發展分析,并給出了協同發展的策略。黃偉新,龔新蜀(2014)運用引力模型分析了絲綢之路經濟帶對中國機電產品出口的影響并評價了國際物流便利性、物流服務質量等的影響程度。
“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以來,重慶國際物流發展迅速,但是對于重慶的國際物流發展對對外貿易的影響卻少有研究。而分析這種影響有助于分析重慶國際物流與對外貿易的協同性。因此本文致力于研究重慶市國際物流對對外貿易的影響。
本文選取重慶市進出口貿易額作為研究對外貿易的指標。進出口貿易總額,出口額,進口額分別用XM、X、M表示。由于國際物流相關數據難以獲取,又因為貨運總量與國際物流狀況有強的相關性。因此,本文用重慶市貨運量IL代表國際物流的指標。此外,取log(XM)、log(X)、log(M)、log(IL)分別表示相關數據的對數值,以減少數據波動及消除異方差性。建立如下模型研究重慶市國際物流對對外貿易的影響。
重慶市國際物流—出口貿易模型回歸
Log(X)=C(1)+C(2)*Log(IL)
重慶市國際物流—進口貿易模型回歸
Log(M)=C(1)+C(2)*Log(IL)
根據選取的1997-2014年相關數據,采用Eviews 6.0進行回歸分析,得出:
Log(X)= -6.6123+ 2.2570*Log(IL)
(-4.883) (14.3793)
(1.3539) (0.1569)
R2=0.9281 Prob(F-statistic)=0.0000
分析回歸方程(1),可決系數為0.9281。說明回歸方程擬合優度良好。回歸中貨運量判定系數為2.2570。表示貨運量每增加一個單位,出口額將增加2.2570個單位,符合實際情況及預期,及國際物流與對外貿易出口額正相關。t檢驗也都通過了1%的顯著性檢驗水平,回歸分析結果可靠。
Log(M)=-3.7573+1.8825*Log(IL)
(-3.5808) (15.4755)
(1.0492) (0.1216)
R2=0.9372 Prob(F-statistic)=0.0000
分析回歸方程(2),可決系數為0.9372。說明回歸方程擬合優度良好。回歸中貨運量判定系數為1.8825。表示貨運量每增加一個單位,出口額將增加1.8825個單位,符合實際情況及預期,即國際物流與對外貿易進口額正相關。
通過以上的實證分析,可以看出重慶市國際物流的發展與對外貿易進出口額呈高度的正相關關系。這一實證分析結論與理論及實際相符。此外,國際物流的發展對于出口額的影響要大于對于進口額的影響。因此,我們應當有側重的發展國際物流。
“一帶一路”戰略有助于擴大對外貿易的物流大通道,促進貿易便利化,改善經營環境。在此背景下,重慶對外貿易發展應立足自身產業優勢,完善國際物流布局,促進國際物流與對外貿易之間的協同發展。
(一)立足“一帶一路”戰略,完善國際物流行業。目前,我國的國際物流行業仍然存在企業規模小,業務能力參差不齊,不良競爭等問題。在“一帶一路”戰略促進貿易便利化的大前提下,全力扶持一批物流企業發展壯大,實現規模化經營;根據現有物流布局,推進國際物流信息平臺建設,實現資源的優化。
(二)加強與周邊區域合作交流,使國際物流行業良性發展。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為內陸城市提供了發展國際貿易的新機遇。“陜新歐”、“鄭新歐”等連接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鐵路大通道應運而生。隨之帶來的問題主要有貨運量不及預期、各地存在“搶貨”現象。因此,重慶物流發展應加強與周邊區域的交流合作,建立系統化、集成化的物流配送系統。利用鐵路大通道的成本優勢,發展國際貨運行業。
(三)加強區域內物流人才的吸收與培養。為適應“一帶一路”帶來的新機遇與新挑戰,要求加強企業內物流人才的隊伍建設,學習國際上先進的物流管理經驗。這不僅推動整體物流行業發展,還有助于物流人才培養的可持續發展。
[1]張良衛.“一帶一路”戰略下的國際貿易與國際物流協同分析——以廣東省為例[J].財經科學,2015,(07):81-88.
[2]黃偉新,龔新蜀.絲綢之路經濟帶國際物流績效對中國機電產品出口影響的實證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14,(10):56-66.
[3]高秀麗,孟飛榮.廣東省對外貿易與國際物流關系的實證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21):86-90.
[4]楊長春.我國對外貿易與國際物流關系的實證研究[J].國際商務(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08,(01):8-11.
胡星(1993-),女,漢族,重慶人,碩士研究生,重慶市重慶工商大學經濟學院,研究方向: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