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 輝
(沈陽大學經濟學院 遼寧 沈陽 110044)
自由貿易試驗區知識產權保護問題探究
龐 輝
(沈陽大學經濟學院 遼寧 沈陽 110044)
自由貿易區的貿易便利化也成為知識產權的侵權行為的一個避風港,因此自由貿易區的知識產權保護成了當前刻不容緩的事情。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討自由貿易區內的知識產權侵權行為并就知識產權的保護提出一些相對應的措施。
自由貿易區;知識產權保護;問題
貿易區作為一國境內設立的特殊的區域經濟特區,對區域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升級和區域經濟結構的優化都有著明顯的促進作用。但是隨著自由貿易區的不斷發展,貿易區內的知識產權侵權糾紛也層出不窮。為了使得自由貿易區內的知識產權能得到很好的保護,必須清晰的了解當前貿易區內存在的知識產權問題并根據具體的侵權行為制定出切實可行的保護政策。
目前國際上大約有135個以上的國家設立了自由貿易區,從而形成了多達3500個自由貿易區的格局。自由貿易區有著廣義和狹義的界定范圍,其中,廣義上的自由貿易區是指多個主權國家就投資自由、貿易開放、降低關稅而達成的互惠互利的雙邊貿易的區域,如東盟自由貿易區。而狹義上的自由貿易區則是指由某個主權國家為了促進國際投資和對外貿易經濟的發展,在自己本國境內建立的海關免稅、保稅的特殊監管區域,如中國上海的自由貿易區。
(一)過境貨物的侵權現象
在自由貿易區內知識產權的糾紛主要面臨的狀況就是在國際轉運或是過境的途中攜帶的假冒偽劣產品或是盜版的產品。由于轉運和過境中都有一個時間間隔,如果這個間隔的時間越長,商品貨物出現知識產權糾紛的概率就越大,這也為盜版、假冒偽劣產品提供了可乘之機。一些不法分子就會利用這個時間差的漏洞對非法來源的產品進行更換標簽、更換包裝、重新貼標等等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而轉運或過境商品貨物在自由貿易區內的侵權現象主要由以下幾種:一是過境的產品在出口國家并沒有侵犯知識產權但在產品進口國家卻侵犯了知識產權。二是過境的產品在出口國家侵犯了知識產權,但在產品進口國家卻不一定侵權。三是過境的產品在進出口國家都侵犯了知識產權。
(二)貼牌加工的商標侵權問題
自由貿易區是全面對外來放的,因而在貿易區內貼牌加工的現象不斷增加,這就導致了貼牌加工的涉外侵權行為更為普遍。據統計,從2013年11月15日傷害自由貿易區法庭的受理案件數據統計中,可以發現在受理的8起知識產權糾紛案件中就有6起為商標侵權糾紛,這6起的商標侵權糾紛案中又有4起為涉外貼牌加工。所以涉外貼牌加工產品主要是鉆了“混淆理論”的空子,認為他們貼牌生產的產品只要不再中國境內進行銷售即不構成知識產權侵權行為,那么就不應該受到法律的制裁。同時還存在著諸多問題,例如如果委托貼牌加工產品的一方不是商標的所有者,那么在自由貿易區內進行貼牌加工是否應該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而被侵權人又能否根據委托方的侵權行為在自由貿易區內提出訴訟等等。面對貼牌加工的侵權行為,目前我國還尚未能形成一個統一的標準。
(三)海關監督管理不到位
自由貿易區內的進出口商品貨物必須都得經過海關才能進出一國的關境,所以在邊境口岸的自由貿易區的知識產權侵權的糾紛也就越多。但是,以上海自由貿易區為例,上海自由貿易區的“一線放開”就是為境內外的商品貨物提供了更多的便利,這些商品貨物不受海關部門的監督管理即可免于辦理海關手續,可以隨意地進出自由貿易區。但是,這些便利措施的背后有著重重隱患,由于進出口的商品貨物沒有辦理相應的海關手續,那么如果其侵犯了知識產權,那么自貿區內的海關是否有權采取措施或是應該采取怎樣的措施。同時這些商品沒有申報進口,那么這些侵權的商品貨物又該采用何種法律標準等等,海關監督管理的缺陷,將會給境內外商品貨物的出入提供更多的可乘之機從而出現更多侵權行為的商品貨物,進而影整個自由貿易區的管理。
(一)對過境貨物形成統一的執法
由于過境商品貨物又分為直接過境和間接過境,這就給過境商品貨物的執法增加了一定的難度。直接過境是指國外的商品貨物只是經過一國的關境,而后在海關的監管下,把商品貨物再裝運到另一運輸地運往其他國家的行為。間接過境是指國外的商品貨物在到達一國的境內后,將其存放在海關保稅區一段時間后再將其運往其他國家的行為。面對兩種不同的過境行為,只要進入了我國的自由貿易區,無論是否在我國境內銷售,如果過境的商品侵犯了我國的知識產權,都應該采取相應的法律措施進行制裁。但是,間接過境在我國的法律中是屬于“尚未進口”的貨物,目前缺乏相關的法律條文可對其進行制裁。所以我國的自由貿易區可以將過境的商品貨物統一視為進口商品貨物,對于出現的過境商品貨物問題可以根據我國的相關法律條文來統一執行。只要出現在我國的自由貿易區內的商品貨物,一旦它存在侵犯我國知識產權的行為,侵權人都有權要求自由貿易區內的執法機關和司法機關對對方的侵權行為進行制裁。
(二)統一貼牌加工侵權的執法標準
自由貿易區內一般對區內的生產服務業等行業所需的進口設備都給以了免稅的優惠,以鼓勵貿易區內的企業的貼牌加工生產。但是問題也隨之不斷產生,例如境外的商標也在境內進行注冊,造成境內外商標注冊人在類似或相同的商品上都貼上了一樣的商標,由此產生一系列涉外貼牌加工的侵權糾紛。為此,我國應該對自由貿易區內的貼牌加工生產的認定形成一個統一的標準,如拋開“商標混淆理論”,統一無論是否在中國境內進行銷售,只要貼牌加工生產涉及到了侵權,那么就可以采取統一的措施對貼牌加工侵權行為進行制裁,同時,對此類貼牌加工侵權行為應該予以重罰。例如,在此前的佳華公司與LG公司的商標侵權糾紛案中,佳華公司在生產其遙控器的過程中,未獲得LG及笑臉圖形商標注冊人的允許,擅自加工生產了侵犯LG商標權的遙控器,最后被以假冒注冊商標罪判處有期徒刑并做出了35萬元的罰款處理。
(三)加強海關監督、執法力度
自由貿易區的貿易便利化使得海關在進出口商品貨物的監管職能被弱化和忽視,從而導致自由貿易區內出現大量的知識產權侵權的商品貨物,這也給海關部門的執法增加了難度。因此,為了杜絕知識產權侵權的商品貨物的大量流入,必須加強海關部門的監督、執法力度。首先,必須明確海關執法在自由貿易區的重要性,雖然自由貿易區對商品貨物的進出口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如進口的商品貨物進入自由貿易區,就能先進入到貿易區而后再去海關進行報關備案,這都使得海關的知識產權監管、保護的能力下降。因此,國家必須對具體的自由貿易區實行特殊監管區的執法政策。其次,改變傳統的海關監管模式,由傳統的被動監管轉換為主動監管,允許海關不必等待商品貨物的商標權利人檢舉就可以對侵權人采取行動。最后,擴大海關的監督管理范圍。目前的海關部門就只是在進出關境的商品貨物進行監督管理,為了減少知識產權侵權現象的減少,應該擴大海關的監督職能范圍,如對商品貨物的生產和銷售環節也進行一定的監督管理等。
總之,要準確把握自由貿易區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標準,促進自由貿易的健康發展,同時不斷調整完善知識產權的法律制度,提高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和執法力度,全面促進國家經濟的良好健康發展。
[1]張谷泉,成楊森,蘇宇吉,黃怡雯.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法制博覽,2016(15).
[2]趙杰,滿麗娟,張麗.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知識產權保護問題探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5,35(23):15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