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醫醫院主任醫師 王 洪
受訪專家:國家級名老中醫 柴瑞靄

16歲的女孩兩年間體重由55千克驟降到僅僅30千克,變得虛弱無力。三代家傳的國家級名老中醫柴瑞靄,根據自家行醫理念,通過調養脾胃,讓女孩恢復了健康。
柴老的父親行醫時一直遵循“治病必求于本,治病以脾胃為本”的原則。我們每天吃進去的食物通過脾胃的運化再傳輸到五臟六腑乃至整個身體,所以說脾胃是全身能量的來源,沒有脾胃的滋養,全身的各個臟器都會出現問題。
治療內科疾病,注重脾胃為本,藥少量輕,小劑緩投,忌補礙脾、克伐胃氣。寓消于補,輕舟效捷,常獲似緩實速之效。
在中醫里,每一種性味都入一個臟器,五味對五臟。酸入肝,咸入腎,辛入肺,甘入脾,苦入心。
這個16歲的女孩就是因為她的脾胃出現了氣陰兩虛的問題而逐漸消瘦、虛弱無力。醫生用甘淡養脾的方法對她的脾胃進行調養,她的身體狀況慢慢好轉。
脾氣陰兩虛癥狀:食欲不振、面色白、疲乏無力、口干舌燥、大便秘結、舌紅苔少。
專家告訴我們,脾胃虛弱會使得脾胃運化的水谷精微(營養物質)不能營養五臟六腑、四肢肌肉,最終導致形體消瘦。久而久之,會導致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腹瀉、糖尿病、失眠等的出現。
甘味入脾,補脾氣健脾胃;性平為淡,入脾補氣養陰。
山藥
柴老推薦治療脾氣陰兩虛的食材是山藥。
山藥是甘味藥,能入脾,有健脾養胃的作用,且藥性平和,是很好的一味藥。
針對脾氣陰兩虛,柴老給了一個柴氏調脾經驗方——養脾助消湯。
組成:炒山藥18克,太子參9克,炒谷芽9克,荷葉6克。
制法:水煎取汁,早晚服用。
功效:此湯可健脾養胃,適合脾氣陰兩虛的人服用。
禁忌:脾陽虛者不宜食用。
如果脾氣陰兩虛癥狀不是很嚴重,柴老也給出了一個食療方用于日常調養——柴氏山藥粥。
組成:鐵棍山藥100克,蓮子10克,薏苡仁5克,枸杞子3克,粳米50克。
制法:①將10克蓮子和5克薏苡仁洗凈,加清水浸泡一夜。②準備鐵棍山藥100克去皮切成約1厘米厚的片。③鍋中倒入泡蓮子和薏苡仁的水,加入淘洗過的粳米和泡好的蓮子、薏苡仁,大火燒開,轉小火熬煮15分鐘。④15分鐘后,加入備好的山藥片和枸杞子,繼續熬煮10分鐘即可出鍋食用。
脾主運化、主運濕,脾虛就會產生水濕,造成脾虛濕盛。
脾虛濕盛癥狀:脘腹痞滿、口淡納呆、大便溏薄、全身困重、面色萎黃、舌淡苔膩。
脾虛濕盛使得水濕代謝失去平衡,從而導致整個內分泌紊亂,包括水濕、痰飲、瘀血等病理性的物質沉積在體內,造成糖尿病、慢性腹瀉、慢性胃炎、月經失調等疾病。中醫認為,苦溫能運脾祛濕。
專家向大家推薦了調理脾虛濕盛的食材——橘皮。
從藥效來講,陳皮和橘皮都有理氣健脾燥濕的作用,但陳皮的功效更大一點。橘紅除了理氣健脾燥濕以外,偏溫偏散寒一點。專家建議,平常在家養生保健用橘皮就可以了。
運脾除濕湯
針對脾虛濕盛,專家推薦了運脾除濕湯。
組成:炒白術9克,黨參9克,陳皮6克,砂仁3克(后下)。
制法:水煎取汁,早晚服用。
功效:健脾化濕。
禁忌:濕熱證者不宜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