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 鴿 張培生 于會舉 張 倩 劉功成 楊慧敏 屈勇剛*
(石河子大學動物科技學院)
奶牛場人員的勞動保護
文/劉 鴿 張培生 于會舉 張 倩 劉功成 楊慧敏 屈勇剛*
(石河子大學動物科技學院)
奶牛場勞動保護關系到企業效益,更關系到每個員工的切身利益?,F代規模奶牛場由各類人員組成,包括管理人員、技術人員、飼養人員和后勤人員等。管理人員和后勤人員可執行一般的保護原則,而技術人員、飼養人員以及和奶牛直接接觸的其他人員,由于從事工作的特殊性,須有專門的防護措施。從法律和人畜共患病角度闡述奶牛場員工的勞動保護,列舉出奶牛場的安全注意事項,并著重對布魯氏桿菌病做了較為詳細的講解,希望對畜牧工作者有所幫助。
奶牛場;勞動保護;人員分類;布魯氏桿菌病(布?。?/p>
勞動保護(Labour Protection)是國家和單位為保障勞動者在生產勞動過程中的健康和安全所采取的立法、組織和技術措施的總稱。勞動保護的最根本目的是保障勞動者的身體健康,避免患職業病和傷亡,保障勞動者在安全環境下高效勞動,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本文以存欄規模在500 頭以上,奶牛飼養采用流水作業的現代化奶牛場為例,介紹人員分工以及相關的勞動保護法,列舉出奶牛場的安全注意事項,并著重對布魯氏桿菌病(布?。┳隽溯^為詳細的講解,以避免員工受到傷害。
現代化規模奶牛場常設董事長、總經理,實行總經理負責制,根據工作的繁重程度可設置若干副總經理或助理,組成管委會,負責管理辦公室、財務部、市場部、生產部等,每個部設部長1 人,也可根據具體需要決定是否設置副部長或助理。
1.1 辦公室
辦公室主要負責奶牛場管理和全場的統籌安排。人員包括辦公室工作人員以及后勤人員(門衛、司機、供電、供水、供熱人員和其他雜務人員)。有的奶牛場將“供電、供水、供熱”職位設為1~2人,簡稱“三供”。
1.2 財務部
財務部包括會計、出納、統計員和稅務上報員等,主要負責奶牛場內的財務管理,計算奶牛場的收支情況,配合辦公室協調奶牛場內管理。
1.3 市場部
市場部下設市場營銷和物料供應兩個分部,市場營銷分部有客戶服務員、調研企劃員、銷售專員等;物料供應分部有采購員、供應員、保管員等。
1.4 生產部
生產部是奶牛場的核心,由技術人員、飼養人員、飼草料管理人員、擠奶工、生鮮乳處理工等組成。
1.4.1 技術員
技術人員包括奶牛營養師、獸醫師和配種員,分別負責奶牛的營養調配、疾病診治和奶牛的揭發情、人工授精。
1.4.2 飼草料管理人員
飼草料管理人員主要負責奶牛的青貯供給。
1.4.3 擠奶工
擠奶工負責擠奶廳的清潔衛生,每天3 次擠奶,并協助配種員觀察奶牛的發情情況。
1.4.4 生鮮乳處理工
生鮮乳處理工負責生鮮乳的冷卻、消毒,清洗儲奶罐等。
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加強勞動保護,改善勞動條件”。國務院在1956年發布的法律中指出“改善勞動條件,保護勞動者在生產勞動中的安全健康,是我們國家的一項重要政策。”
我國制定和頒布的相關勞動衛生方面的法律法規主要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工廠安全衛生規程》《國務院關于加強防塵防毒工作的規定》《關于防止廠礦企業中粉塵危害的決定》《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工業企業噪聲勞動保護衛生標準》《防暑降溫暫行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關于防治塵肺病條例》等,并制定了相應的勞動衛生規程,主要包括以下內容:①防止粉塵危害;②防止有毒、有害物質的危害;③防止噪聲和強光的刺激;④防暑降溫和防凍取暖;⑤通風和照明;⑥個人保護用品的供給等。
與畜牧業關系密切的法律法規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動物防疫條件審核管理辦法》《乳用動物健康標準》等。
企業應按照以上法律法規以及相關行業標準進行操作,保護勞動者的身體健康。
3.1 一般注意事項3.1.1 生活安全
夏季,高溫多雨季節,應注意防暑;雷雨天,不接觸較高的金屬設施,不在大樹下避雨,防止遭遇雷擊;食物易腐敗,注意飲食安全。
冬季,工作服要加厚,防止凍傷;注意雪天防滑工作。
用火爐取暖做飯的宿舍,注意避免一氧化碳中毒,確保煙筒通暢,窗戶留有一定大小的出風口。
3.1.2 消毒人員

消毒人員要熟知化學品的危害,操作規范,嚴禁裸手接觸藥品,操作時要佩戴口罩和防護手套,使用專用的器具等;嚴格保管好消毒藥品,須按照規程比例配置藥液,防止無關人員接觸強烈腐蝕性藥品。奶牛場也須注意除草劑、農藥的使用和保管,嚴防中毒。
3.1.3 電工和焊工
電工、焊工應持證上崗。電工應熟悉電工知識,有較熟練的技能,嚴格按照規程進行操作;電工進行電線連接時,不能帶電操作,必須確保電閘關閉,并有專人看管電閘,防止有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合上電閘而造成事故。
焊工要嚴格按照焊工作業手冊進行操作:在進行焊接工作前,要檢查焊接機的外殼是否接地,如沒有接地,要及時接地;應認真檢查工作環境是否安全,周圍不可有易燃易爆物品;應有必要的焊工專用服飾,并戴好必要的自我保護用具,如手套、口罩、安全帽、焊工作業面罩、安全帶(高空作業使用);焊接作業完成后要及時檢查作業現場,排除一切安全隱患。
3.1.4 門衛人員
門衛人員要注意工作方式和態度,不得與人發生爭吵,特別是外來人員;夜班巡邏期間為防止偷盜和受到不法人員傷害,門衛人員應配備內保人員規定使用的工具,如橡膠棍、電棍等。
3.1.5 司機
司機必須嚴格遵守行車交通規則,嚴禁酒后駕車。
3.2 特殊注意事項
3.2.1 人員消毒
員工進入奶牛場時,必須做好嚴格消毒。噴霧消毒是常用的消毒方法。在生產區工作,必須穿工作服,要戴防護口罩、防護手套,穿膠鞋。從生產區進入生活區前,要更換衣服、鞋子,并勤洗手,注意洗澡消毒,做好自身防護工作。
3.2.2 人身安全
與奶牛直接接觸的員工應在平時工作時善待奶牛,與所管牛群友好相處,不可隨意毆打奶牛。工作過程中要注意自身安全,防止被奶牛踢傷、擠傷或頂傷,發現“慕雄狂”的奶牛要及時上報。
3.2.3 機械安全
青貯飼草料加工人員與機械接觸較多,應加強相關機械操作的培訓,防止危險事故發生。
3.3 對人畜共患病的防護
世界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WHO)在1951年對人畜共患病定義為“在人和脊椎動物間自然傳播的疾病和感染”[1]。在奶牛場可發生的人畜共患病有布病、結核病、炭疽、鉤端螺旋體病、棘球蚴病、肝片吸蟲病等,其中布病是奶牛場最為常見的人畜共患病,所以本文著重對布病做一較為詳細的闡述。
3.3.1 我國的布病管控措施
布魯氏桿菌病(Brucellosis)簡稱布病,舊時稱為馬耳他熱(Malta Fever),是人獸共患傳染病,由布魯氏桿菌引起[2],在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疫情加重[3],當進入21世紀后更為嚴重[4]。布病流行于世界各地,美國疾控中心(CDC)將布病列為B類傳染病,我國將之列為乙類傳染病,與“非典”、豬流感、炭疽、艾滋病、狂犬病、乙肝等同屬一類傳染病。
在溫和適宜的環境下,布魯氏桿菌可以在奶牛皮毛、水和干燥的土壤中存活幾周,甚至數月。布魯氏桿菌對高溫高濕和光照的抵抗力不是很強:在干熱的條件下,經100 ℃、7~10 min處理即可將布魯氏桿菌殺滅;在濕熱條件下,80 ℃,只需6 min左右即可將布魯氏桿菌殺滅;單靠陽光直射,布魯氏桿菌最長也活不過4 h。因此,巴氏消毒法和超高溫滅菌法足以有效殺滅牛奶中所有的布魯氏桿菌[5]。
《農業部關于印發〈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術規范〉等14 個動物疫病防治技術規范的通知》(農醫發[2007]12號)文件明確規定:為達到及時預防、有效控制和積極凈化布病的目的,在非疫區以監測為主;在穩定控制區域以監測凈化為主;在布病控制區和疫區實行監測、撲殺和免疫相結合的綜合防治措施。但2008年獸醫公報第1期《2008年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主要動物疫病免疫方案》也規定:可對布病流行區和受威脅區奶牛和種公牛以外的易感家畜進行免疫。目前,我國采取因地制宜、分類管理,以檢疫淘汰病畜和免疫健康畜為主的綜合預防措施[6]。
3.3.2 傳播途徑
布魯氏桿菌是大家熟知的細胞內寄生菌之一,可通過破損皮膚、口腔黏膜、鼻腔、眼結膜、生殖道,甚至未損傷的皮膚而感染。布魯氏桿菌常存在動物體內、感染動物的排泄物、污染的食物中。人傳染人的情況較為少見,傳播途徑比較局限,主要通過哺乳、性行為、器官移植等。
3.3.3 臨床表現
從事畜牧業生產的一線工作員工,經常接觸布魯氏桿菌的研究人員,被布魯氏桿菌感染的可能性較高[7]。
(1)奶牛感染布魯氏桿菌的臨床癥狀
流產是奶牛最顯著的癥狀,常在第6~8周發生。已經流產過的奶牛再次流產,通常比第1次流產時間要推遲,而且常引發胎衣不下、子宮炎、長期不育等現象。感染公牛常伴有睪丸炎、睪丸腫脹巨痛、變堅硬等癥狀。發展成關節炎時,奶牛常會出現跛行。
(2)人感染布魯氏桿菌后的臨床癥狀
患者感染布病后,主要表現有發熱(38~41 ℃)、多夜間汗、乏力、食欲不振、關節痛、淋巴結腫大及肝脾腫大等,并且該病不會自行轉變成慢性病或痊愈,其潛伏期通常為2 周至6 個月不等。嚴重時失去勞動能力[8]、臥床不起,有的甚至出現神經癥狀。男性患者常出現睪丸疼痛,女性患者常伴有流產,白帶異常增多、月經不調等。畜牧工作者,如果發現有以上癥狀的,應及時到就近的疾病控制中心進行布病檢測。
3.3.4 診斷布病的方法
監測布病應按照國家常用標準《動物布魯氏菌病診斷技術》(GB/T18646-2002)進行檢測,即用虎紅平板凝集試驗(RBPT)進行篩選檢測,用試管凝集試驗(SAT)對陽性樣品進行復核。
單通過臨床診斷易錯過布病的最佳治療期(潛伏期、急性期),進而轉變成難以治愈的慢性期。因此,早期準確的實驗室診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實驗室診斷主要包括細菌學檢查和免疫學檢查。其中細菌學檢查包括細菌培養和核酸診斷方法;免疫學檢查包括補體結合實驗(CFT)和酶聯免疫吸附實驗(ELISA)。對骨關節、神經系統進行檢查的方法有:X線檢查、CT檢查、MRI檢查。
3.3.5 預防措施
(1)保持環境衛生
加強管理,做好奶牛場的環境衛生,堅持消毒(地面采用20%石灰乳或10%漂白粉消毒,牛舍采用3%漂白粉溶液噴灑消毒[9]),保持奶牛場較好的空氣流通,糞便做發酵處理。
(2)做好檢疫工作
新購入的奶牛,必須隔離觀察1 個月,并進行2 次布魯氏桿菌檢疫工作,確保新進奶牛健康后,才能與場內健康牛進行合群[10]。對于已經接種過布魯氏桿菌疫苗的奶牛也必須在免疫后的1~3 年及時進行檢疫,至少做到每年檢疫2 次,將檢出的陽性奶牛進行及時隔離和淘汰,對已感染的奶牛要按照《畜禽病害肉尸及其產品無害化處理規程》(GB16548-1996)進行規范處理。把握“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嚴處理”的原則。
(3)切斷傳播途徑
對患布病奶牛的流產胎兒、體內排泄物和生乳等要進行嚴格消毒滅菌處理,要達到國家標準的無害化處理要求[11],防止污染環境或引起奶牛場其它動物食用后感染;對已經污染的場地,應做徹底消毒處理。
(4)免疫接種
針對布病,免疫接種是控制該病的有效措施,國外多采用布魯氏桿菌活疫苗進行免疫接種。而我國主要使用豬布魯氏菌2號弱毒活菌苗對奶牛進行免疫接種,該疫苗是一株毒力減弱的布魯氏菌菌株,具有毒力穩定、使用安全的特點。
(5)增強預防布病的培訓與宣傳工作
定期舉辦飼養管理及疾病預防技術培訓班,提高畜牧工作者的整體素質。對于個人,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奶和奶制品應加熱后食用,不喝生奶,不吃生肉;特別是奶牛產犢時,注意戴好口罩和手套,嚴禁身體直接接觸胎盤和羊水。建議我國各級政府加大對布病的防控投入和重視程度[12]。
保障勞動者的身體健康,避免患職業病和傷亡,保障勞動者在安全環境下高效勞動是勞動保護的根本意義所在。奶牛養殖有逐步走向規?;?、現代化、集約化的趨勢,并隨之帶來用工、機械設備、疾病增加等問題。奶牛場應制定嚴格的規章制度,保障奶牛場員工(尤其是一線員工)的安全。奶牛場的各項作業勞動都應有專門的負責人員,并隨時向奶牛場的管理層如實反映情況,提前建立相應的有效應急措施。在治療奶牛疾病的過程中,要時刻防護好員工自身的安全,尤其是機械安全和多種人畜共患病的安全。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Joint WHO expert committee on zoonoses[R]. Geneva:WHO,1959:183.
[2] 衛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 布魯氏菌病防治手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
[3] 冮森林,王季秋,王大力,等. 近年全國布氏菌病疫情及其分析[J]. 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2005,20(5):297-300.
[4] 趙鳳菊. 布魯氏菌病的流行情況及危害[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1,27(2):62-63.
[5] 王遠志,姜素華,邢建新,等. 西部高發感染性疾?。跰]. 新疆: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
[6] 周艷彬,柳曉琳. 布魯氏菌病的流行、發病原因及防控進展[J]. 遼寧醫學院學報,2010,31(1):81-85.
[7] Al-Shamahy H A,Whitty C J M,Wright S G . Risk factors for human brucellosis in Yemen: a case control study [J]. Epidemiology&Infection,2000,125(2):309-313.
[8] 房振偉. 奶牛布氏桿菌病簡介與防治[J]. 乳業科學與技術,2006,28(1):40-41.
[9] 范玉芳,張翠花. 奶牛布氏桿菌病的檢疫及防治[J]. 中國動物檢疫,2006,23(6):42. [10] 張宏偉. 動物疫病[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1.
[11] 蔡寶祥. 家畜傳染病學[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7.
[12] 殷文武,孫輝.中國布魯氏菌病疫情形勢及對策建議[J]. 疾病監測雜志,2009,24(7):475-477.
國家自然基金項目(編號:31560699)]
劉鴿(1986-),男,山東淄博人,在讀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動物傳染病診斷與防治工作。
2016-05-15)
★通信作者:屈勇剛(1971-),男,陜西渭南人,副教授,主要從事動物傳染病診斷與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