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利霞
(河南省濟源市畜牧技術推廣站)
河南濟源地區奶牛腸道寄生蟲流行情況調查
文/陳利霞
(河南省濟源市畜牧技術推廣站)
為了研究河南省濟源地區奶牛腸道寄生蟲流行情況,應用飽和鹽水漂浮法與沉淀法對濟源市某地區3 個奶牛場的240 份糞便樣品中的蟲卵與卵囊進行檢測。結果表明,糞便樣品中未檢出絳蟲卵,吸蟲卵和線蟲卵的感染率分別為5.00%和9.58%,而球蟲卵囊的感染率為20.42%(49/240)。此次調查表明,濟源地區奶牛腸道寄生蟲病感染情況較為嚴重,需要引起養殖戶和當地畜牧局的重視。
奶牛;腸道寄生蟲;蟲卵;卵囊;糞樣;調查
近年來河南濟源地區奶牛養殖發展迅速,奶牛規模化養殖企業逐漸增多,為提高當地經濟水平作出巨大貢獻[1]。但受飼養模式與衛生情況的影響,奶牛極易感染各類腸道寄生蟲病,而腸道寄生蟲可以降低奶牛的生產性能,提高飼料消耗率,嚴重時導致死亡,為養殖戶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2]。本次試驗通過對濟源市奶牛腸道寄生蟲感染情況進行調查,為該地區奶牛腸道寄生蟲病防治提供借鑒。
1.1 樣品來源
試驗開展時間為2016年9~10月,采集的240 份樣品來自于濟源市某地區的3 個奶牛場(1 個奶牛合作社和2 個規模化奶牛場),每個奶牛場隨機抽選80 頭成母牛,采集排出的新鮮糞便,每份10 g左右,分別置于封口袋后編號,4 ℃冰箱保存。
1.2 試驗設備
燒杯;試管;金屬環;飽和食鹽水;麥氏蟲卵計數板;冰箱;離心機等。
1.3 試驗方法
1.3.1 定性檢查
對采集的糞便樣品分別通過飽和鹽水漂浮法[3]和沉淀法[4]進行寄生蟲蟲卵鏡檢,對寄生蟲蟲卵或卵囊進行拍照,依據其形狀、顏色和大小等特征與相關文獻進行對比,進行種屬鑒定[3]。為了提高鏡檢準確度,對每份糞便樣品進行3 次鏡檢,其中1 次檢出為陽性即可判斷樣品為陽性。
1.3.2 定量檢查
取4 g左右糞便樣品,通過麥克馬斯特法對奶牛糞便中寄生蟲蟲卵和卵囊數量分別進行計算,其中平均EPG為每克糞樣蟲卵總數與樣品數量的比值。
1.4 奶牛場調查
通過實地調查,對奶牛場的地勢、飼養模式、周圍環境、衛生情況和寄生蟲病的防治模式進行記錄和分析。
2.1 奶牛腸道寄生蟲感染情況調查結果
調查結果顯示,此次調查共采集糞樣240 份,63 份樣品檢測為陽性,陽性率為26.25%,其中12 份樣品中檢測出吸蟲蟲卵,檢出率為5.00%;23 份樣品中檢出線蟲蟲卵,檢出率為9.58%;49 份樣品中檢測出球蟲卵囊,檢出率為20.42%;21 份樣品為混合感染,感染率為8.75%,未檢測出絳蟲蟲卵。詳見表1。

表1 奶牛腸道寄生蟲感染情況

表2 不同奶牛場奶牛腸道寄生蟲感染情況

表3 不同奶牛場奶牛腸道寄生蟲EPG統計
2.2 不同奶牛場奶牛腸道寄生蟲感染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不同奶牛場奶牛腸道寄生蟲感染情況具有較大差異,其中奶牛合作社的奶牛感染情況最嚴重,其吸蟲蟲卵、線蟲蟲卵和球蟲卵囊的檢出率分別為10.00%、13.75%和21.25%;而規模化奶牛場A和B的奶牛腸道寄生蟲感染情況稍好,其吸蟲蟲卵、線蟲蟲卵和球蟲卵囊的檢出率分別為0、6.25%、15.00%;5.00%、8.75%、25.00%。詳見表2。
2.3 奶牛腸道寄生蟲蟲卵數調查結果
調查結果顯示,濟源市奶牛腸道寄生蟲感染情況較為嚴重,吸蟲卵的每克糞便蟲卵數(EPG)為200~500 個,平均EPG為320 個;線蟲卵的EPG為100~600 個,平均EPG為490 個;球蟲卵囊的EPG最高,為100~4 700 個,平均EPG為2 570 個。詳見表3。
3.1 通過對濟源市某地區3 個奶牛場進行腸道寄生蟲感染情況的調查結果顯示,濟源市奶牛腸道寄生蟲總感染率為26.25%。其中吸蟲、線蟲、球蟲和絳蟲的感染率分別為5.00%、9.58%、20.42%和0。吸蟲、線蟲和球蟲的EPG分別為0~500、100~600和100~4 700 個。從結果可以看出:(1)該地區奶牛球蟲感染情況最為嚴重,但低于李豪[5]等對全國大部分地區奶牛球蟲感染率的調查結果(24.4%-37.2%),分析原因主要為,本次研究開展時間為深秋,而奶牛球蟲病發生的高峰期是夏季,故而感染率偏低;(2)線蟲比吸蟲的感染率要高,該結果與蔡澤川等[6]對北京地區奶牛腸道寄生蟲流行情況調查結果類似,但與張雙玲等[7]調查結果有較大差異,即吸蟲感染率(50.0%)比線蟲(15.6%)高,該結果表明,奶牛腸道寄生蟲感染情況的特點與地域和季節密切相關。
3.2 基于不同規模奶牛場的調查結果顯示,奶牛合作社的奶牛腸道寄生蟲感染情況最為嚴峻,主要原因是奶牛合作社衛生條件較差,糞污得不到及時清除,養殖戶沒有定期對奶牛場進行消毒等。當養殖戶使用驅蟲藥物時,其僅僅是使用阿維菌素和吡喹酮等驅蠕蟲藥物,但是從未選擇藥物驅球蟲,其為球蟲卵囊感染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線蟲蟲卵對外界抵抗力強,且生活史簡單,無需中間宿主,這是其感染率高于吸蟲和絳蟲的主要原因。
3.3 結合筆者多年臨床經驗,筆者認為治療奶牛球蟲病的首選藥物是莫能菌素或鹽酸氨丙啉,而對于奶牛線蟲和吸蟲病的防治,可以選擇丙硫苯咪唑、吡喹酮等傳統驅蠕蟲藥物。但預防為先,最主要的是要加強奶牛飼養管理,提高環境衛生水平,定期對牛舍環境進行消毒,及時對奶牛定期藥物驅蟲,這樣才能較為理想地控制奶牛腸道寄生蟲病的流行。
[1] 段柳艷. 濟源市奶牛養殖及玉米青貯應用情況調查[J]. 中國奶牛,2015(23):52-54.
[2] 周金石,韋志鋒,秦若莆,等. 柳江縣奶牛腸道寄生蟲感染情況的調查[J].中國畜禽種業,2014,10(7):76-77.
[3] 汪明主編.獸醫寄生蟲學(第三版)[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7.
[4] 孔繁瑤主編. 家畜寄生蟲學(第三版)[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0.
[5] 李豪,郭雨佳,劉超,等. 我國部分地區奶牛球蟲病流行病學調查[J]. 中國畜牧雜志,2016(14):35-38.
[6] 蔡澤川,于童,關文怡,等. 北京地區奶牛糞樣寄生蟲調查報告[J]. 當代畜牧,2013(4):26-28.
[7] 張雙玲,畢保良,白文順,等. 紅河州奶牛糞樣寄生蟲調查與分析[J]. 中國奶牛,2011(2):45-47.
陳利霞(1976-),女,大專,畜牧師,主要從事基層畜牧技術推廣。
2017-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