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燕++李想
摘 要:微信作為一種新型的即時通信工具,雖然方便快捷,但卻引發了諸多安全問題。本文分析了在微信社交平臺中購物及娛樂引發的個人信息安全風險,針對這些風險提出了相應的保護對策。
關鍵詞:微信平臺;個人信息安全;社交網絡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9-003-01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 移動互聯網已經滲透到了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微信作為一種新型的即時通信工具,是大數據時代移動互聯網成為發展趨勢的必然寫照。它以操作簡單,支持文字輸入、 語音、 圖片等特點,擁有了大量用戶,這種新型的通信工具已然成為了人們的新寵。然而,微信就像是一把雙刃劍,帶給我們便利的同時也蘊藏著無限的危機,近幾年,由于微信社交功能而造成的個人信息安全風險層出不窮。如何認清在虛擬網絡下的安全風險及如何在新形勢下加強個人信息安全保護,成為大數據時代首當其沖的問題。
一、微信平臺下的個人信息安全風險
微信,作為一種全新的社交媒介,最大的成功之處在于傳播技術的不斷創新滿足了受眾追求新事物的好奇心理,改變了傳統意義上的人際交往格局。用戶通過使用 “附近的人”“搖一搖” 等社交功能, 從附近眾多顯示出來的用戶中,結交自己想認識的朋友。雖然這種交友功能便于用戶找到或結識具有吸引力的新朋友,但使用者的信息也會暴露于公眾之中,加劇了個人信息的安全隱患。
1、查找附近的人。點擊查找 “附近的人”功能后用戶會看到 100 m~1 000 m 范圍內同樣使用過此功能的用戶。一些不法分子對用戶的圖片等個人信息加以收集、 加工、 利用,得出有利于自己的信息,進行敲詐勒索行為。據統計,近幾年僅國內媒體報道的利用微信引起的犯罪案件就多達 60 余起,其中強奸案高達半數。
2、搖一搖。“搖一搖” 是微信推出的一個隨機交友程序。通過搖動手機可以匹配出同一時間使用此功能的用戶,這種有篩選性的擇友方式使得用戶既張揚了個性,又滿足了自己的需求。因此,“搖一搖”上線后很快便達到了每日多達 1 億次的使用次數,它的簡單、 便利,快速地幫助人們擴大了社交圈,然而這樣的便捷也對個人信息安全構成了巨大的威脅。微型 “搖一搖” 的社交功能并沒有信息控制及篩選功能,人們的交流具有極大的自由化、 開放性、 匿名性, “搖一搖” 的便捷使得人們對于微信另一端的使用者降低了警覺性。不法分子利用用戶的這些心理,可以輕易地獲得用戶的個人信息。
二、微信購物和娛樂平臺下的個人信息安全風險
微信原本是一款基于手機端的社交軟件,在第三版更新后出現了微信 PC 端,于是社交形式由最初的微信好友和朋友圈擴展到微信公眾平臺,使群發消息給關注的用戶得以實現。 無數的商家眼球被用戶群吸引,更看到了隱含在人群之后的巨大商機。
1、微信購物。“微店”“微商城” 等購物方式,是基于微信平臺而研發的一種電子商務系統,能夠實現大多數個體的商業需求。消費者只要通過微信商城平臺,就可以實現商品查詢、 選購、 訂購與支付的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由于這些平臺建立成本較低, 只需按照要求填寫申請后便可以進行交易,沒有相關的安全體系進行保障,因此易發生糾紛。
2、測試游戲。“測出你的前世今生”“測算基因看你未來開什么車” ,等等。近來,不少人通過朋友圈的信息共享玩一些游戲并隨手轉發。雖然這些只是名義上的測試游戲,但實際上卻很可能是不法商家利用測試來吸引用戶的眼球而隨之盜取個人信息的方式。據了解,絕大多數游戲在進行測試時均需要輸入姓名或手機號等個人信息,商家很容易全方位掌握用戶的相關信息。此外,有網絡安全人士指出,有的游戲或社交網絡還會向手機軟件植入木馬程序,致使用戶手機中的手機銀行和支付寶等交易軟件安全性降低。
三、微信平臺下的個人信息安全保護對策
1、加強對微信平臺的監督管理。不法分子屢用微信進行犯罪的最根本原因是由于我國未實行微信實名注冊用戶,不法分子可以用不同的手機號進行多個賬戶的注冊,案件發生后若罪犯注銷或停用賬戶我們就無法進行追蹤。因此,應當在確保個人信息不會泄露的前提下實施微信后臺實名制原則,減少不法分子運用這一漏洞而進行犯罪活動。與此同時,應該加大對微信的監管力度,對交流中可能出現的不法信息、 敏感話題予以提醒。
2、加強個人信息保護。在我國,人們對個人信息的認識比較模糊,重視不足。個人信息的隨意傳播、 公開、 泄露、 濫用的現象隨處可見。微信的使用,朋友間的交流或朋友圈信息的公開、 共享使我們有意或無意地泄露了個人信息。開啟定位系統、 打開測試網頁,每一次社交程序的應用都可能將我們的個人信息輸入商家預先設計的數據庫中,成為商家日后獲利的籌碼。國家相關部門應當加快建立與個人信息安全相關的法律體系,對個人信息進行正規的管理和規范,以保證個人信息能夠在合法、合理的狀態下流動。
3、加強思想道德教育以提高道德風尚底線。面對網絡信息紛繁復雜、 難以辨別真偽這一現象,騰訊公司應當在大力宣傳推廣微信產品的同時,定期推送具有加強思想道德教育的短文,開展網絡倫理道德教育,并在道義上提醒廣大微信用戶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
4、提高自身防范意識。許多微信用戶習慣于在朋友圈隨意公開自己的狀態及位置信息,同時曬出自己或與朋友、 家人的近照并伴隨各種炫富行為,以渴求得到他人的贊美或崇拜。豈不知這樣的行為容易使有些不法分子利用。因此,我們在朋友圈中應該少用真實照片或者在使用“附近的人” 后應當及時 “清除地理位置” 并退出,同時開啟 “加我為好友需要驗證” 功能。此外,在與陌生人進行交流時要隨時保持警惕,尤其是女大學生,不要因為對方的花言巧語而放松警惕,泄露個人的重要信息。另外,面對網絡上新興起的代購行為,我們不能盲目地相信及追求,應該用懷疑的態度去辨別商品的真假性及賣家的信用,從而提高自身防范意識。
四、結束語
如今的微信已經不僅僅是一種即時通信工具,更是一種新型的社交網絡平臺。面對個人信息泄露的現象,我們應當提高個人信息安全的保護力度,根據微信的特點,加強對微信的監管力度,并要求各監管部門分工明確,承擔不同的監管職責,建立和加強微信的監管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