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昱彤
中圖分類號:F71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7)03-000-01
摘要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逐漸放緩至7%左右。同時,面臨著傳統產業競爭、生態環境破壞等問題。因而,提出了轉變發展方式的思路。而學校科技創新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需站在高中生角度,分析各個院校科技創新問題。然后,由學校的科技創新驅動經濟發展方式的不斷轉變。本文從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影響因素分析入手,并詳細闡述了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措施。
關鍵詞科技創新經濟發展轉變
在當前資源約束、環境約束、能源約束的條件下,如若缺乏創新支撐,將影響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此,為了進一步提高我國科技創新能力,應結合現有文獻鮮少有對學校科技創新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作用的詳細討論特點,從高中生角度入手,探索學校科技創新途徑,最終更好地帶動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并培養現代高中生形成良好的創新意識。
一、科技創新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因素
就目前現況來看,影響科技創新驅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因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從學科分布角度來看,多學科交叉中新思想的產生,就意味著于原有研究方法上突破某學科已有范式。因而,更有利于我們產生創新的靈感。但由于目前高中院校學科的劃分更為細致,即每個學科基礎知識范圍過窄,從而阻礙了高中生創新思維的形成。同時,使得我們的思維模式固化且知識面單一;
第二,從激勵制度角度來看,如若在高中院校科研創新活動發展過程中,采取物質與精神相結合,且兼顧獎勵合理性的激勵方法,可充分挖掘我們學生的潛力,提高我們創新業績。同時,使高中院校科技創新向有利于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方向前進;
第三,從支持服務環境角度來看,由于目前學校創新發展涉及到了多個政府機構,而每個政府機構均以各自利益為中心,且存有推諉責任、管理方式沖突等行為,影響到了學校科技創新與發展。同時,限制了我們創新意識和能力的養成。
二、加強科技創新驅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建議
(一)加強產學研結合
在學校科技創新活動開展過程中,為了更好的培養我們創新能力,應注重加強產學研結合。即鼓勵學校與地方政府機構建立合同協作關系。然后,成立聯合研究中心且設置科研基金,就此讓學校高中生真正參與到地方經濟建設工作中,發揮自身創新意識,提出科技創新的建設性意見。例如,江蘇省南通中學在科技創新活動開展過程中,為了更好地幫助高中生在校學生在科技創新方面的發展,即與地方政府建立協作,設立了科研基金。同時,于2017年1月8日,在江蘇省南通中學一會議室,舉辦了首屆望岳科技創新獎學金頒獎活動,在活動舉辦過程中邀請了學生處和部分班主任參與到其中,就此通過該項獎學金的設置,使得該學校信息技術和科技創新氛圍有所加強。如,基于該項獎學金設置的基礎上,吳鈺宸提出了云智能自行車碼表設計思想,王徐旸提出了用手勢控制音樂的思想,即進一步實現了對在校學生科技創新方面發展的幫扶。
(二)提高學生創業能力
在學校創新活動組織過程中,為了更好地發揮學校科技創新對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驅動作用。同時,提升高中生科技創新能力,應落實高中生創業能力培養工作。即首先,在高中生教育工作開展過程中,應打通相似學科間的界限,以跨學科的方式,增強課程內容綜合性,且經創業教育課程的設立,培養我們自身的創業技能,最終讓我們主動參與到區域產業發展活動中,由學校科技創新活動驅動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其次,為了更好地鍛煉我們科技創新意識,也應在實際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增設“才齋講堂”等活動內容,且通過參與式、啟發式、討論式教學方法,將實踐經驗與課堂活動進行融合,繼而促使我們更好的形成創新思維。
(三)加強創新條件建設
學校科技創新有利于帶動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而為了更好的發揮學校科技創新作用,應向學校科技創新領域發展投入大量資金,繼而為學校分配實驗室、儀器儀表、資料信息等資源配置,并注重構建資源共享機制,讓我們在良好的科技資源配置環境中,積極參與到科技研究活動中,增加創新研究成果。此外,在學校科技創新活動組織過程中,也應樹立良好的新型人才培養意識。即邀請客座教授和社會各界高層人員向本校高中生介紹科技創新研究知識,培養我們形成良好的創新意識,而后,在學校科技創新活動中,施展才華。
三、結語
綜上可知,基于當代社會可持續發展背景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問題迫在眉睫。而由于科技創新是驅動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學校科技創新活動組織過程中,應站在我們學生的角度,優化學校科技創新組織項目。即從加強產學研結合、提高學生創業能力、加強創新條件建設等層面入手,讓學生在科技創新領域得以發展。
參考文獻:
[1]董曉輝,傅婉娟.關于科技創新驅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再思考[J].甘肅理論學刊,2014.12(02):161-165.